日銷超50噸虹鱒魚供應國內外!青海“冷水魚”游出“熱產業”→

由 央視財經 發佈於 財經

'25-07-26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青海龍羊峽水庫地處黃河上游,在這裏,平均每天都有超過50噸的虹鱒魚發往國內外消費者的餐桌。這片高原峽谷,是如何孕育出“冷水魚”的火熱產業?

總檯記者 崔建軍:在龍羊峽虹鱒魚養殖基地的捕撈作業平臺上,幾位工人師傅正圍聚在網箱邊忙着捕魚。這些魚兒活蹦亂跳,個頭非常大,每條大概有8斤到10斤重。

捕撈上來的虹鱒魚會被吸入一條透明的管道,這是企業自主研發的真空吸魚泵,一條條魚兒像是坐上了電梯,輕柔平緩地進入作業平臺。相較於傳統的吊網捕撈,這種方式能夠大大減少魚兒因緊張掙扎產生的大量乳酸,最大程度上保證魚肉鮮嫩的口感。剛剛一位工人師傅告訴記者,這批訂單有13000條魚,要發往泰國和馬來西亞。今年以來,企業的訂單源源不斷,平均每天都有超50噸的虹鱒魚從這裏被送上國內外消費者的餐桌。

有些觀衆可能會好奇,原產于海洋中的虹鱒魚爲什麼能在高原規模化養殖?因爲龍羊峽的平均海拔2600多米,水源主要是上游冰川、雪山融水,受到人爲污染少。水域面積廣闊,達到383平方公里,養殖區平均水深120米。而且全年平均水溫維持在12攝氏度左右,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爲虹鱒魚這種冷水魚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

而產自高原的虹鱒魚之所以能夠征服大家的味蕾,答案還藏在企業科學養殖的每一個細節裏。在整個龍羊峽庫區的水面上,分佈着兩百多個圓形的養殖網箱。每個網箱的中心,都裝有一條飼料輸送管道。遠程自動投餵平臺會根據水中的水溫、溶氧飽和度等條件自動生成每次的投餵量,再通過一條條管道將飼料精準輸送到每個養殖網箱中,讓魚兒們喫上健康的“營養餐”。

近兩年,隨着龍羊峽虹鱒魚深加工生產線的建成,企業還能夠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進行深加工個性化定製,產品形式從整魚到魚柳,從生食到熟食,品類非常豐富。如今,在青海冷水魚產業政策的專項扶持下,龍羊峽生產的虹鱒魚在國產虹鱒魚市場佔有率超過50%,還帶動當地物流、包裝、特色餐飲和鄉村旅遊等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間接帶動當地就業超2000人,真正讓高原“冷水魚”游出了“熱產業”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王昕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