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貿易這事兒,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2025年7月,特朗普在跟越南的關稅談判中突然翻臉,把原本談好的11%關稅稅率單方面改成了20%。這下子越南政府直接炸了鍋,震驚、失望、憤怒一股腦兒湧上來,媒體乾脆給這反應起了個名字,叫“三連怒”。

特朗普,全名唐納德·約翰·特朗普,1946年6月14日生在美國紐約皇后區。這傢伙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既是商人,也是電視明星,還兩度當上美國總統。他當過第45任總統(2017-2021),2024年又捲土重來,成了第47任總統,是美國曆史上第二個非連任的總統,第一位是19世紀的格羅弗·克利夫蘭。
特朗普出生在有錢人家,老爸弗雷德·特朗普是個房地產大佬,老媽瑪麗·特朗普在家帶娃。他小時候被送進紐約軍事學院,接受過挺嚴格的管教,後來考進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1968年拿了個經濟學學士學位。大學期間他就跟着老爸幹房地產,算是早早入了行。1971年,他正式接手家族生意,把公司改名叫特朗普集團,之後幾十年裏大刀闊斧搞擴張,從摩天大樓到酒店、賭場、高爾夫球場,啥都幹過。曼哈頓的特朗普大廈就是他的得意之作,全球各地還有不少掛着他名字的項目。
不過,他的事業也不是一帆風順。90年代和2000年代,他有六次破產記錄,主要是賭場和酒店項目翻車了。但這傢伙挺會來事兒,靠着靈活的策略和媒體曝光,總能東山再起。2004到2015年,他主持了個真人秀《學徒》,在節目裏把自己塑造成雷厲風行的商業大咖。這節目火了,他的名氣也水漲船高,還順手出了幾本書,其中《交易的藝術》賣得特別好,成了商業圈的經典。
2016年,他以政治新人身份跳進總統大選,喊着“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硬是把希拉里·克林頓幹翻了,上臺當總統。他第一任期搞了不少大動作,比如收緊移民政策,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伊朗核協議,還對中國、歐盟這些貿易伙伴加關稅,弄得全球貿易風聲鶴唳。他的貿易政策主打保護主義,想通過關稅把美國製造業拉回來,減少貿易赤字。2020年他輸給了拜登,沒連任成功,但2024年又殺回來,靠着壓倒性勝利重返白宮。2025年,他還是老樣子,繼續推強硬貿易政策,這次的靶子就瞄上了越南。

越南對美國出口佔它GDP的30%,特朗普覺得這是個調整貿易平衡的好機會。他這人做事風格向來高調又不好預測,跟後面咱們要講的關稅變卦完全是一個路子。
To Lam,中文名陶林,1957年7月10日生在越南興安省文江縣義州鄉,是越南政壇的重量級人物。現在他是越共中央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算是越南的頂頭老大。他爲人穩健,做事謹慎,在越南政治圈子裏很有分量。
他1981年加入越南共產黨,拿過法學博士學位,還被授予教授頭銜。職業生涯從公安系統起步,幹了多年基層工作,積累了不少經驗。2010到2016年,他當公安部副部長,管過不少大事。2016年升成公安部長,2019年晉升上將,地位越來越高。2024年5月,他接替因腐敗案下臺的前主席,當上國家主席,同年8月又被選爲越共總書記,成了越南最有權勢的人。
To Lam上臺後,主抓經濟和外交,想讓越南在國際上站得更穩。他推動跟美國、歐盟這些大市場的合作,同時跟鄰國搞好關係。在跟美國的貿易談判裏,他希望能談出個雙方都滿意的方案,保住越南的出口優勢,又不跟美國鬧翻。但特朗普這次突然變卦,算是給他出了個大難題。

特朗普和To Lam完全是兩種人:一個是美國來的商人總統,行事大膽,愛出其不意;一個是越南政壇老將,穩紮穩打,講紀律。這倆人碰一塊兒,註定會擦出火花。
2025年7月初,美國和越南的貿易談判正熱火朝天。越南是美國的重點貿易伙伴,2024年對美出口額高達1370億美元,佔它GDP的30%。特朗普政府想通過關稅政策壓一壓貿易赤字,順便逼越南少用中國原材料,堵住通過越南轉運商品的路子。越南這邊呢,則想保住出口競爭力,又不想跟美國撕破臉。
雙方談判團隊連着幾周沒日沒夜地磋商,終於在7月初敲定了個方案:越南對美出口商品關稅定在11%。這個稅率算是個折中,美國能接受,越南的出口產業也不會傷筋動骨。7月2日,雙方基本達成口頭共識,越南這邊都鬆了口氣,以爲這事兒穩了。

可沒過幾天,7月11日,事情急轉直下。特朗普直接給To Lam打了個電話,單方面宣佈關稅稅率改成20%。這消息來得太突然,越南這邊完全沒準備。To Lam當時就懵了,談判團隊也傻眼了,因爲之前壓根沒提過20%這茬兒。更離譜的是,特朗普掛了電話沒多久,就在社交媒體上大肆宣揚,說美國跟越南達成新協議,越南同意對美出口商品交20%關稅,其他國家經越南轉運的貨要交40%。他還一口咬定越南領導人都點頭了。
越南政府立馬坐不住了,趕緊發聲明澄清,說20%的稅率沒正式同意過,雙方也沒簽任何文件。官方媒體還發文強調貿易合作的公平性,言外之意就是對特朗普這波操作很不爽。這反應總結起來就是“三連怒”:先是震驚,因爲特朗普翻臉太快;然後失望,本以爲談判是認真的;最後憤怒,覺得被特朗普當猴耍了。
爲啥特朗普突然變卦?他這人做事向來不按常理出牌,可能覺得11%不夠狠,沒能完全達到他“保護美國利益”的目標。加上他一直盯着貿易赤字和中國的供應鏈,估計是想通過加碼壓越南,讓越南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但這招顯然玩得太急,越南沒買賬,國際社會也看不下去了。
特朗普這手操作一出,全球都炸開了鍋。亞洲和歐洲的媒體紛紛報道,批評美國這是在破壞貿易規則。日本、韓國這些國家放話,如果美國敢對它們也這麼幹,它們就得考慮反擊。亞洲內部的貿易協定,比如RCEP,可能會因爲美國的反覆無常受到影響。

在美國國內,反對聲也不小。前貿易代表溫迪·卡特勒直言,特朗普這行爲毀了美國談判的信譽。前助理貿易代表哈里·布羅德曼也說,這種出爾反爾讓其他國家不敢信美國了。商界那邊更是急了,美國零售商協會警告,20%的關稅會抬高進口商品價格,最後還是美國老百姓掏錢買單。
越南經濟首當其衝。20%的關稅直接讓出口成本大漲,尤其是服裝、電子這些大頭產業。胡志明市的服裝廠和手機組裝廠都感受到壓力,不少企業擔心訂單會跑去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這些地方。越南政府沒閒着,To Lam緊急召集經濟團隊,商量對策。他們決定加速跟歐盟、東盟這些夥伴的合作,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還考慮對美國商品加報復性關稅,硬扛回去。
全球市場也亂了套。投資者怕美國這“任性”勁兒會引發貿易戰,股市、債市都跟着晃。7月中旬,亞洲幾個主要股指都跌了,錢都往避險資產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發報告警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會拖全球經濟的後腿。
特朗普的國際形象又糟了點。他的粉絲可能覺得這很硬氣,但更多人覺得他這不可預測的性格讓美國在國際上失了分。白宮想大事化小,說7月8日的關稅截止日期不重要,但這說法壓不住外界的質疑。

To Lam這邊壓力不小。作爲越南一把手,他得在保國家利益和處理美國關係之間找平衡。他在內部會議上表態,越南會靠多邊合作和經濟多元化扛過去。這事兒也讓越南更明白,在國際上得自己硬起來。
這場關稅風波最後以越南的謹慎應對和美國的信譽下滑收尾。特朗普還是我行我素推他的保護主義,但國際社會對他的信任明顯少了。To Lam領導的越南則在經濟和外交上找新出路,想在亂局裏站穩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