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微信
前幾天
話題#23歲小夥
每天超8小時趕論文血栓了#
登上社交平臺熱搜榜

今年1月初,江蘇南京某高校23歲小夥因左下肢腫脹、疼痛前往醫院就醫,被診斷爲左側股靜脈、膕靜脈血栓形成。

圖源:南京晨報
小夥表示自己臨近畢業,連續數週每天久坐超8小時趕論文,缺乏活動且飲水不足,“我平時確實很少運動,尤其是最近,除了睡覺、喫飯、上廁所,幾乎都在坐着。”目前,經抗凝治療和介入手術,小夥病情得以控制。
其實
類似案例並不少見
男子連續開車10小時差點截肢
有醫院接診十多例
50歲出頭的王大哥是長途貨車司機,今年春節期間他接了一單從河南到杭州的貨運任務,駕駛超10小時幾乎沒怎麼休息。
途中,王大哥左小腿脹痛難忍,休息後未緩解。到達杭州後,他已不能正常行走,同事連夜將他送到浙江省人民醫院。

醫生髮現王大哥的左腿比右腿粗了一大圈,顏色青紫,診斷其爲深靜脈血栓中較嚴重的一種類型“股青腫”,需立即手術,否則有截肢風險。術後,王大哥腿部腫脹明顯緩解。
醫生透露,該院這個春節假期已接診了10多例此類患者。
當前正值年後復工
全國各地中小學、高校也陸續開學
無論是從事辦公室工作
長時間駕駛
還是在學校學習
久坐不動都會使下肢血液循環減慢
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一不留神就坐了很久?
這些部位最易被血栓“盯”上
血栓在靜脈和動脈裏都可能出現。

圖源:深圳衛健委
久坐不動會直接增加靜脈血栓風險,主要包括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
堵在下肢=深靜脈血栓
一般發生在下肢的靜脈血管,患肢可出現腫脹、疼痛、沉重、靜脈曲張、皮膚瘙癢,甚至形成潰瘍經久不愈。
堵在肺部=肺栓塞
下肢的深靜脈血栓一旦脫落,可能隨血流移動堵住肺動脈,形成肺栓塞,造成呼吸困難、劇烈胸痛、咯血等症狀,嚴重者可致命。

動脈血栓相對常見,是心梗和腦梗的元兇。
堵在心臟=心梗
心梗是指心臟血管被血栓阻塞,造成心臟缺血壞死。
堵在大腦 =腦梗
腦梗則是頸動脈或顱內血管堵塞,導致腦缺血,即通常所說的中風現象。
血栓更容易找上哪些人?
人體血液中有凝血和抗凝兩套系統,二者在正常情況下可保持動態平衡,確保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通,一般情況下不會形成血栓。
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如血流變緩、凝血因子病變、血管損傷等,導致凝血功能亢進或抗凝功能削弱時,纔會打破這種平衡,使人體處於“高凝狀態”。
7類“易栓體質”人羣尤其要注意:
1.確診冠心病、心房顫動、頸動脈狹窄的患者;
2.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基礎病患者;
3.老年人、孕產婦、肥胖人羣;
4.長期吸菸者;
5.經常久坐不動,缺乏鍛鍊或常出差需長時間乘坐交通工具者;
6.特定家族病史人羣(如某些遺傳性血液疾病等);
7.外傷、手術後臥牀,使用特定藥物或治療手段人羣(如長期服用雌激素、避孕藥或化療患者等)。
血栓“堵路”時,身體這樣提醒你
四肢麻木
當人體血液中存在血栓,四肢會因供血不足而出現麻木、疼痛的感覺。日常生活中若突然感到腿疼、有壓迫感或下肢麻木,一定要警惕。
出現跛行
如果血管堵塞加重,會出現間歇性跛行,即行走數百米後腿部痠痛,需休息緩解。
小腿腫脹
表現爲單側腿腫,常見於膝蓋以下部位。如果感覺小腿腫脹但難以目測確定,可用捲尺測量比對。
出現暈眩
平時休息時,如果突然感到一陣眩暈,失去平衡和協調能力,甚至出現昏厥,應警惕這是腦血栓最爲常見的先兆。若此類症狀頻繁發生,應儘早到醫院就診。
如何預防被“栓”住?
要想保護血管、防止血栓形成,日常可從以下幾點着手。
定期活動
建議每坐一小時,起身活動5-10分鐘,如簡單的伸展運動或走動。

踝泵運動
一種簡單有效的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的方法。平躺在牀上或坐在椅子上,雙腿伸直放鬆,然後緩緩將腳尖向上勾起,使小腿肌肉緊張,保持幾秒鐘後,再慢慢放下腳尖,讓小腿肌肉放鬆。

圖源:生命時報
深呼吸與咳嗽
深呼吸可擴大胸腔容積,增強胸腔負壓,有利於血液迴流心臟;輕輕咳嗽幾下,也能對胸腔和腹腔施加壓力,幫助血液更好流動。
適度喝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
均衡飲食
多喫富含纖維素的蔬果和粗糧,減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攝入,有助於控制血脂水平,保護血管健康。
血栓的預防並不複雜
關鍵在於堅持健康生活方式
勿久坐,多運動
保持血液循環暢通
讓血栓遠離我們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綜合南京晨報、生命時報、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