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8D山城,比重慶還野!中國最窄縣城火到國外,火車穿腹絕壁掛樓!川滇美食香到上頭!

由 掌上金牛 發佈於 熱點

'25-02-20

圖源:小紅書@駝駝是休閒高手

長大後才發現,有的人根本不用努力,生來就在一線城市。

有多一線?整座城市最窄處只有30米,像一條細長的絲帶,蜿蜒在羣山峽谷之間,“一線”名不虛傳。

圖源:小紅書@哪裏好。

還很前衛,小城依山而建彩色樓房鱗次櫛比,多巴胺元素拉滿,更比樂高還魔幻。

並且!當地人還笑稱他們是“全國最早通地鐵的縣城”(其實就是穿山1800米的內昆鐵路),火車從陽臺底下呼嘯而過,8D體驗拉滿。

圖源:小紅書@哪裏好。

這裏就是隸屬雲南,緊挨四川的昭通市鹽津縣(不是賣零食的鹽津鋪子哈)這座讓外國博主連夜打卡的魔幻山城,居然95%的四川人都沒去過?

小編絕不允許自家後花園被老外搶了頭香,走!跟着【鹽津攻略】去看這座懸崖上的小城。

地處川滇的交界,昭通鹽津並不是一個易於抵達的地方,當地高鐵站還在建設。

目前從成都出發,公共交通可以高鐵先到宜賓,再通過大巴2h到鹽津。

如果不着急,內江、自貢、宜賓都有慢火車到鹽津。

圖源:小紅書@TKZ~的精彩人生

鹽津分爲新舊兩個城區,新城區在地理環境上更適合居住,但舊城區保留着許多原生態的韻味。

舊城夾在關河峽谷間,兩岸最窄處僅30米,兩側峭壁垂直落差超千米。

圖源:小紅書@哪裏好。

依水而建的居民樓,直接像是“掛”在懸崖上,堪稱“中國版紀念碑谷”。

新舊樓宇層層疊疊,說這裏是重慶同款8D魔幻山城,也不爲過。

圖源:小紅書@駝駝是休閒高手

有的房屋支柱直接建在了裸露的岩石上,極致的地理環境,看到的是國人無限的建築智慧。

若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如此環境與高樓大廈如何匹配。

圖源:小紅書@哪裏好。

鹽津城的樓房還都是馬卡龍色,與青山綠水的格調倒是區別明顯。

粉藍、鵝黃、薄荷綠……隨手一拍就是多巴胺大片。

圖源:小紅書@駝駝是休閒高手&哪裏好。

網友調侃:“上帝在這裏打翻了調色盤,順便劈了一刀峽谷”

老縣城沿河只有一條狹長的獨路,沒有紅綠燈。非本地車手不建議開車,除非你想錯車時只有2cm的空間。

圖源:小紅書@駝駝是休閒高手

內昆鐵路穿樓而過,因此當地人戲稱這裏是“全國最早通地鐵的縣城”。

列車來時,外地人倒是看得稀奇,本地人會嘟囔一句“火車來咯關窗,不然煤灰進湯”。

圖源:小紅書@兩隻貓一條人

鹽津人的生活很慢,到現在也保持着在告示欄貼各種佈告的習慣,在動動手就能發個朋友圈告知所有人的今天,紙質佈告總是莊重又有情懷。

新村大橋,東門大橋是連接兩岸的重要通道,也是看兩岸吊腳居民樓絕好的打卡機位。

圖源:小紅書@駝駝是休閒高手

七大拐觀景臺是俯瞰鹽津城的最佳角度。從城區上去有將近2km的路程,不想徒步的耍家建議搭個摩的(新體驗)

登上觀景臺,鹽津老城盡收眼底。吊腳樓順着河流蜿蜒而去,兩邊的青山靜默不語,這座生在懸崖峭壁下的城市,見證着一代又一代鹽津人的生生不息。

圖源:小紅書@哪裏好。

若是傍晚蹲守,還可能拍到樓宇燈光漸次亮起的《千與千尋》畫面哦~

出行tips

鹽津縣鹽津縣

公共交通

1⃣️高鐵到宜賓,宜賓轉大巴

2⃣️內江、自貢、宜賓慢火車

打卡點位推薦七大拐觀景臺、新村大橋、東門大橋、

要說鹽津的靈魂經典,豆沙關該榜上有名。

別看名字可愛,這裏可不是軟軟甜甜的“豆沙”產地。

圖源:小紅書@dontheroad-大東

古時,豆沙關又叫石門關,始建於隋朝,是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險關。

兩山相峙,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現今在五尺道景區內。

圖源:小紅書@駝駝是休閒高手

巨大的石門一關,門槓一頂,中原與邊疆便可隔絕。

尤其是在南詔叛唐之後,石門更是關閉了40+年。

圖源:小紅書@dontheroad-大東

直到南詔王請求歸唐,御史中丞袁滋持節前往冊封南詔國王,石門關纔再次打開。

袁滋也在這裏留下了122字摩崖石刻的真跡。

圖源:小紅書@dontheroad-大東

千年前,一道石門即可關閉兩方來往,而今這裏竟是五道並行:

秦五尺道、關河水路、昆水公路、內昆鐵路、渝昆高速五線交匯,堪稱“交通活化石”。

圖源:小紅書@TKZ~的精彩人生

順便說一句,五尺道顧名思義寬約五尺,是保存最好且完整的一段古驛道。

像是在懸崖邊上硬生生鑿出來的一條小道,底下便是奔流的關河,不恐高的耍家再嘗試去爬哈。

圖源:小紅書@駝駝是休閒高手&兩隻貓一條人

目光越過寬約二三十丈的峽谷,就會看到一條石縫呈“一”字狀鑲嵌於石壁中部。

石壁高達四五百米、寬千米有餘,呈灰黑色,有點像大山的傷痕,內裏擺放着一些棺槨,這是漢代的僰(bó)人懸棺。

圖源:小紅書@dontheroad-大東

60米絕壁上的未解之謎,9具棺木斜插山洞,很難想象這些棺槨是如何到達絕壁之上。

圖源:小紅書@TKZ~的精彩人生

一路往上,是青蓮洞觀音閣,石洞做頂的寺廟,就連逛遍各地寺廟的耍姐也是第一次見。

圖源:小紅書@駝駝是休閒高手&兩隻貓一條人

與景區毗鄰的豆沙關古鎮,雖是2006年鹽津地震之後重建的,但古韻仍存,一眼千年。

圖源:小紅書@駝駝是休閒高手

漫步豆沙關古鎮,偶爾會恍惚:我是千年前袁滋重開關門後那一批中原客嗎?還是從關外冒冒失失踏入關內的邊民?

圖源:小紅書@dontheroad-大東

而今,鳥鳴依舊,估計也還是千年之前的鄉音吧,但豆沙關古鎮已煥然一新。

圖源:小紅書@dontheroad-大東

出行tips

五尺道景區五尺道景區

門票:30元/人

豆沙關古鎮:豆沙關古鎮

地處川滇門戶,鹽津的美食既有云南的風味,又有四川的口味,既融合又各成派系。

水粉,可以說是鹽津人早餐信仰!所謂水粉就是苕粉,入口軟糯Q彈。

酸辣的湯底,加一勺油辣子,完全是靈魂暴擊。【嚴三姐水粉】是當地人都認可的老店,首選他家,絕對沒錯!

說鹽津美食融味川滇,梁四面館算是代表,因爲他們家主打燃面。

門面不大,直接放在凳子上開喫是特色。

燃面很入味,雖然是幹拌,但是入口順滑,不會噎人,來的很多都是當地人,含金量可想而知。

鹽津烏骨雞,是這邊的特色美食,肉質細嫩,風味獨特。本地最認可的製作方式是清蒸,湯色清亮醇香,喫的就是烏骨雞的本味。

鹽津人在外,多半都思念一口鹽津的粑粑:豬兒粑、黃粑、桐子粑。

鹽津的豬兒粑用柑橘葉子包,內裏是桂花和玫瑰等餡料,香甜又有柑橘葉的香氣。

黃粑則是用糯米和大米混合磨漿製作,加入豬板油,糕體更加滋潤,再用筍殼或竹葉包裹。

桐子粑在外地不常見,最大的特點是用油桐葉包裹,喫起來有一股獨特的香味。

如果去到豆沙關,一定要嚐嚐當地名茶——僰人古茶。初入口苦到皺眉,但回味又略有回甘。

僰人已逝,但僰人茶的技藝卻永久地留存在了世上。



離開鹽津時,在火車上望着逐漸遠去的彩色樓房,突然悟了:

一線不一定要是人來人往,繁榮熱鬧;躺平也可以是在懸崖吊腳樓裏喝杯茶,看火車從頭頂轟隆開去。

或許,我們不必擠破頭當“人上人”,偶爾逃到鹽津這樣的魔幻小城,做一天“崖上人”,腰不疼了,腿不捲了,連呼吸都帶着山野的囂張。(溫馨提示:別穿高跟鞋!鹽津的坡,專治各種不服)


有沒有鹽津耍家現身說法

還有哪些好喫好耍推薦?

評論區分享你的寶藏

(成都周邊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