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咱們提到:“短期內指數或許仍會反覆,但在後 DeepSeek 時代,AI應用端以及AI+等板塊有望繼續發酵,成爲市場新的機遇所在。”今日市場實際表現印證了這一觀點。受短期人民幣大幅升值以及阿里巴巴業績超預期的雙重利好刺激,市場情緒被徹底點燃,呈現出放量大漲的強勁態勢。中國資產迎來狂歡,港股與A股市場均表現出色。

今日市場看,港股的大漲再次帶動A股的飆升。尤其是昨日一度下挫之下,今日港股市場大幅高開以及高走,恆生科技指數創下3年新高,而恆生指數也是強勢突破去年10月7日以來的新高。至此,港股整體突破去年“924”行情高點之下,給A股市場帶來極大提振。滬深兩市高開回落後快速上行,在科技股再度爆發以及證券板塊的提振下,兩市成交突破2萬億,並迎來全線上行。
全天,港股和A股的上行,疊加隔夜中概股的走強,被市場稱爲中國資產的狂歡。而起底今日市場的強勢,市場認爲有兩個核心因素:一方面,人民幣大漲,高盛認爲,增長前景改善和信心提升或將中國股市的公允估值提高15%—20%,並可能帶來超過2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另一方面,阿里在較大程度上帶動了市場情緒,季報顯示阿里季度資本開支達317.75億元,環比大增80%。而且未來三年在雲和AI基礎設施投入將超越過去十年總和。

今日大幅港股高開後一路高走,恆生科技指數強勢創下3年新高,恆生指數也成功突破去年10月7日以來的高點,一舉超越去年“924”行情高點,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受港股大漲帶動,滬深兩市同樣高開,雖短暫回落後便迅速上行。在科技股再度爆發以及證券板塊的有力助推下,兩市成交顯著放量,突破2萬億大關,實現全線上揚。
此外,隔夜中概股走強,與今日港股和A股的上行行情相呼應,共同構成了中國資產的狂歡盛宴。今日市場強勢表現的根源,主要歸因於兩大核心因素:其一,人民幣大幅升值。高盛分析認爲,經濟增長前景改善以及市場信心提升,有望將中國股市的公允估值提高 15%—20%,並可能吸引超過2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其二,阿里巴巴業績表現突出,極大地帶動了市場情緒。季報顯示,阿里巴巴季度資本開支 317.75億元,環比大幅增長80%,且未來三年在雲和 AI 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將超過過去十年總和,這一積極信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事實上,今日港股市場阿里巴巴以及A股阿里系股價的大漲,有效帶動了科技股的全線走強,再加上近期科技股本身熱點的擴散,也刺激了泛科技板塊全線走強。不過,在當日狂歡的背後,也存在一絲的隱憂,或對短期市場帶來一定的抑制:
首先,阿里巴巴及港股市場短期內或有加速見階段頂的跡象。自上週以來,阿里巴巴股價雖持續大漲,但成交額同步大幅釋放,且連續上行過程中出現多個跳空缺口。回顧去年 9 月底到 10 月初的股價走勢,當時同樣是在大幅放量與股價快速拉昇後,短期內出現階段見頂。阿里巴巴及其他科技股的強勁表現,是恆生科技指數持續飆升的具體體現。然而,對於恆生科技指數以及整個港股市場而言,短期科技股熱潮也帶來了較大的階段性壓力。隨着股價快速上漲,港股市場交易過熱跡象愈發明顯,部分科技股估值已處於較高水平,泡沫風險逐漸累積。同時,大量資金湧入科技股,導致市場流動性面臨一定壓力。衆多投資者爲追逐短期高收益,紛紛加大對科技股的投資,使得市場資金過度集中。一旦市場風向轉變,這些資金可能迅速撤離,引發市場大幅波動;
其次,港股與 A 股市場聯動效應顯著,若港股出現階段性回落,A股也將受到一定影響。即便在今日市場全線上漲的情況下,A股仍呈現出分化態勢,主要上漲動力來自科技股,這與港股走強密切相關。一旦港股因短期交易過熱而出現回落,必然會對A股產生抑制作用。

再者,A股自身面臨技術面壓力。近期市場持續上行並創下階段新高,但部分指數及個股已出現頂背離跡象。以創業板指爲例,在近期持續上漲過程中,指數不斷創新高,而對應的 MACD 指標卻未能同步創新高,呈現頂背離形態。頂背離通常被視爲市場反轉的重要信號之一。儘管短期內市場可能仍受情緒等因素推動繼續上揚,但從技術面分析,調整風險正不斷積聚,存在衝高回落或調整的可能性。
此外,海內外干擾因素依然存在,指數新一輪行情的開啓或仍需等待時機。海外方面,特朗普貿易政策充滿不確定性,關稅威脅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以汽車行業爲例,若其對進口汽車加徵關稅,全球汽車產業鏈將遭受重創。據摩根大通研究,若美國一系列關稅措施全面實施,歐洲股指成分股企業2025年業績預期可能下降5 - 8個百分點,美股成分股企業業績預期也將面臨 8個百分點的下滑,這將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A股市場難以獨善其身。同時,美歐主要股指屢創新高,股市高位回調風險不斷積累,一旦海外股市出現大幅調整,A 股極易受到波及。國內方面,A 股上漲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政策預期,若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或出臺節奏放緩,市場將面臨調整壓力。

因此,在中國資產迎來狂歡之際,切莫盲目樂觀。儘管近期港股持續飆升,A股也迎來持續反彈,市場在大幅放量及部分指數突破階段新高的情況下,仍有上衝動力,但投資者需保持警惕。鑑於海內外干擾因素猶存,港股持續上行後面臨交易熱度過高以及獲利兌現需求,疊加 A 股自身技術壓力,投資者需密切留意短期衝高回落及階段回撤風險。
不過,從宏觀層面看,在基本面整體修復、流動性合理充裕以及中國資產迎來重估的大背景下,市場整體向好趨勢依舊穩固。若出現階段性回撤,可視作市場洗盤。對於投資者而言,短期建議適當減持觀望,以規避潛在風險。中期來看,仍可堅定對中國資產進行戰略配置。若市場出現回撤,可考慮逢低加倉。短期博弈可繼續關注低位AI應用以及 “AI+”領域的擴散機會,中期則建議對科技以及消費等政策受益方向進行組合配置,以實現資產的穩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