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征服不了任何一座山,
只是山放過了我們而已”
2月16日,陝西一公益救援組織在社交平臺發視頻稱,18歲男孩孫強(化名)非法穿越鰲太線後失聯多日,其接到陝西省太白縣相關部門等委託,進山搜尋失聯男孩。
17日中午,救援人員在秦嶺鰲太線2800米營地下方約1.5公里處發現了失聯男孩。參與救援的範生(化名)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是他參與鰲太線穿越者救援中,近5年裏第一位活着被救下的人。
鰲太線是中國五大最艱難的徒步線路之一,也被稱爲國內死亡率最高的戶外線路,近年來,時有戶外愛好者失聯、死亡事件發生。
據瞭解,孫強被救下山後,當地有關部門已對其進行了教育批評,後續他還可能面臨相應的罰款。孫強稱,自己接受處罰,同時希望挑戰鰲太線的登山愛好者引以爲戒。“像這種(惡劣)環境的徒步一個人進去,就是去送人頭的,或許我就是因爲運氣好而已,我們征服不了任何一座山,只是山放過了我們而已。”

孫強(右一)非法穿越鰲太線,10天后獲救。圖/受訪者提供
獨自非法鰲太穿越
墜崖後將牙膏當糖喫
鰲太線是探險愛好者的稱謂,即縱貫秦嶺兩個主峯鰲山與太白山拔仙台之間的一條主脈線路,也是秦嶺山脈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譽爲“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中國探險協會的文章提到,從鰲山穿越到太白山直線距離40餘公里,實際距離超過170公里,這是中國五大最艱難的徒步線路之一,也是國內死亡率最高的戶外線路。
中國登山協會和陝西省登山協會2017年聯合發佈的《中國鰲太穿越事故調查報告》指出,2012年至2017年夏季累計失蹤、死亡驢友就多達46人。
鰲太線的危險似乎在驢友眼中成爲致命的吸引。此次失聯的孫強也是在短視頻中看到了這條徒步線路的挑戰性,“想通過這次徒步證明一下自己,做點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孫強稱,他接觸徒步僅有一年時間,攀登過玉珠峯等4座雪山,不過,此前的攀登都配備了嚮導,且多是商業路線。“也是因爲自負,景區的山滿足不了我,想挑戰下更難的。”
2月8日,孫強攜帶裝備進山。山裏的積雪已經沒過膝蓋,他在電子地圖等設備的幫助下,緩慢經過了一座礦場,還穿越了森林,一切還算順利。孫強向中國新聞週刊回憶,積雪導致行進困難,一旦踩空,很容易墜崖或掉進坑裏。此外,山裏的氣候多變,這也帶來極大的挑戰,“分分鐘不一樣,經常是這座山天氣晴朗,但翻過埡口後就是大風,吹起來有時候人都站不穩”。
意外在第4天到來。2月11日上午,持續低溫導致充電寶凍死機,孫強所有的設備沒有了電。看不到電子地圖,他只能憑着大概方向、沿着河道往下走。先是崴了腳,後來又遭遇了大風,孫強不慎滑墜下70度的懸崖後昏迷。
“再醒來時已經是第二天早上”,孫強稱,他發現自己的右手手腕骨折,且由於積雪過厚,揹包裏摔落的食物、睡袋、帳篷裝備等物品已經無法尋找。後來,他只能喫雪水、鋪着乾草睡覺,“有天晚上風特別大,特別冷,我躲在大石頭縫裏,一直原地跳,避免失溫”。
所幸孫強的保暖裝備過硬,他沒有出現凍傷、失溫等意外。他還在包裏發現一管牙膏,“把它當作糖一樣,走一會兒就擠一點喫”。
在無人山區行走,孫強還多次出現幻覺。“好像耳邊總有人說話,要我往前爬,救援隊已經在上面等我了。很多次心理防線快要崩的時候,這種聲音都會出現。”
直到2月17日上午11點多,孫強被救援人員發現。在山上休息一晚後,他隨救援隊一同下山。

鰲太線積雪過膝。圖/受訪者提供
救援人員:
鰲太線5年內第一位被救倖存者
“小孫的抗壓能力非常強”,參與此次救援的西安晨曦減災應急救援中心的範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他們是在孫強進山第10天發現了本人,他除了右手腕骨折,其他地方都沒有大礙,個人心理狀態也不錯,“之前的救援中很少有這樣的例子”。
2月15日,範生所在的救援隊接到陝西省太白縣有關部門以及太白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委託通知,連夜趕往太白縣救援。16日上午,西安晨曦減災應急救援中心、牛馬小隊、西安鄠邑青年應急救援協會30多人分成5組,從核桃坪登山口上山搜救。
範生稱,近期秦嶺山區的氣溫較低,他們每人攜帶了40多斤的食物、保暖衣物等上山。除了零度以下的氣溫考驗,他們差點還在途中遭遇羚牛衝撞,“而且因爲去年發水,很多路也被沖毀了”。
2月17日11時許,救援隊在秦嶺鰲太線2800米營地下方約1.5公里處發現了孫強。範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近幾年他多次參與秦嶺地區的救援,“這應該是近5年裏鰲太線第一位活着被救下的人”。
範生分析,孫強能在秦嶺鰲太線獨行10天,其中在缺少食物和帳篷後還能倖存多日,主要是他的裝備硬核,且心理素質非常好,“但凡心理防線低點,都不可能堅持這麼久”。
孫強稱,這或許和他的性格有關,“平時獨來獨往,做什麼事情都不習慣靠別人。而且當時一直在想,我的夢想還沒完成,不想就死在這一座山上”。
不過,當救援人員表明非法穿越鰲太線的風險後,孫強自稱低估了秦嶺地區的氣候影響。在他下山第二天,當地開始連續下雪,“如果那天沒有獲救,可能就不下來了”。
2月19日下午,孫強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他仍在湖北老家住院治療。後續,他還會繼續進行戶外探險,“但這次吸取了教訓,肯定不會再這麼冒險。先儲備一些技術和知識,找安全路線積累經驗”。
“或許我就是因爲運氣好而已,我們征服不了任何一座山,只是山放過了我們而已。”孫強在社交平臺稱。

2月17日,孫強(左三)失聯多日後獲救。
非法穿越問題何解?
18歲的孫強獲救後,非法穿越秦嶺鰲太線的話題再次引發討論。
2018年4月16日,陝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陝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聯合發佈《禁止“鰲太穿越”的公告》,全面禁止“鰲太穿越”非法活動。同年10月,陝西眉縣人民政府和太白縣人民政府聯合發佈《關於禁止非法穿越“鰲太線”的公告》,其中提到,對違反規定的單位或個人,一經查處,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2024年12月,太白山自然保護區也發佈關於禁止“非法穿越秦嶺核心保護區和太白山”的通告,禁止任何單位、組織或個人擅自進入秦嶺海拔2000米以上、秦嶺山系主樑兩側各1000米以內、主要支脈兩側各500米以內的核心保護區(太白縣範圍內)和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域,進行非法穿越活動。
儘管官方多次發佈通告,但由於鰲太線並非封閉景區,不少人仍通過各種途徑繞道進入保護區。
過往報道顯示,2021年5月,2名驢友非法穿越鰲太,遭遇極端惡劣天氣,1人失溫而死;10月,鰲太線南天門下緩坡100米處,有人發現了一位失聯多日的驢友遺體。2022年2月,“95後”詩人星芽徒步穿越鰲太線遇難。2024年7月,河南信陽的一名25歲戶外愛好者馬某,在獨自穿越鰲太線中失聯,遺體數月後被發現。
參與此次救援的西安市鄠邑青年應急救援協會副會長張阿興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由於穿越路線多在無人區,一旦發生意外,穿越者很難向外求救。此外,鰲太線地形複雜,氣候變化多端,不確定的極端天氣不停變換,危險也是隨時出現。
範生也提到,此次救援中,即便救援人員有豐富的登山和救援經驗,但行進途中也十分謹慎。
如何治理非法穿越?中國探險協會此前發文稱,鰲太線的“致命”性,絕非一道是否該穿越的判斷題,而是更爲複雜、需要社會合力去系統性解決的實踐題。
該協會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例如依法合規科學設計、合理規劃探險穿越路線,同時推出中高風險探險目的地備案制度、提高准入門檻,提升探險目的地的公共設施、公共服務標準,加強戶外裝備的強制裝備標準和監管,實行專業、專線的戶外領隊制度等。
中國新聞週刊瞭解到,在孫強下山後,陝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部門已經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和處罰。孫強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他還將面臨相應的罰款,“接受處罰,希望大家也引以爲戒”。
作者:王春曉
來源: 中國新聞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