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裏太乙真人騎的是什麼品種的豬?

由 農視網 發佈於 熱點

'25-02-22

在最近熱映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太乙真人騎的那隻粉紅“飛天豬”堪稱超級助攻,能飛、能回放視頻,最後還化身爲哪吒的風火輪參與大戰,贏得了很多觀衆的喜愛,連同款爆米花桶都賣斷了貨。
圖片

作爲一名三農小編,此時思考的卻是:這隻肥頭大耳的豬,是來自哪個地方的哪個品種?

圖片

太乙真人騎的究竟是什麼豬?

根據2024年公佈的新版《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我國的土豬品種多達89個,要在這裏頭找到太乙真人那一款簡直是大海撈針,我們先一項一項篩選吧。

線索①:膘肥體壯、前凸後翹

“飛天豬”給大家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和太乙真人站在一起,“胖上加胖”的模樣了吧?正好,咱們本土的黑豬就是以脂肪厚實、身材圓潤著稱的,它們都有着厚實的背膘,大大的腹油,肌間脂肪多,肌肉纖維細,喫起來肉質鮮嫩,有彈性,香味足,以前家裏煉豬油就多愛用這種黑土豬。

圖片

圖片

中國本土黑豬(上:萊蕪黑豬;下:皖南黑豬)

在黑豬家族的成員裏,我發現有種河套大耳豬,看起來最像“飛天豬”,不僅胖,還有着大耳朵和長鼻子,四肢也比較粗壯,可以說除了膚色,幾乎就是“飛天豬”本豬,咱們先讓它進入“待定席”~

圖片

河套大耳豬
線索②:粉白膚色

之前有網友評論說,中國神仙應該騎中國豬,“飛天豬”也應該改成中國土豬標誌性的黑色皮膚。言下之意似乎是說,咱們本土的豬種裏沒有粉白色的。

其實這話不對,中國八大名豬中的金華兩頭烏、寧鄉豬、陸川豬、榮昌豬等都是黑、白兩色的花豬,其中寧鄉豬和陸川豬的頭、尾及背部都是黑色的,金華兩頭烏只有頭、尾呈黑色,榮昌豬又叫“熊貓豬”,只有兩個眼圈是黑色的,通體呈粉白色。上海還有一種浦東白豬,是國內目前唯一的本土白色豬種。因爲電影裏的“飛天豬”身上也有黑毛和黑斑,所以這些選手都可以先進入“待定席”。

圖片


線索③:地理位置
好了,現在從體型和膚色上我們把候選範圍縮小到了6種豬,再結合地理因素來看看。在兩部《哪吒》電影中,神仙和百姓都喫火鍋、去茶館,太乙真人也說着一口地道的川普。有着很強的川渝文化氛圍,所以咱們可以大膽猜測,“飛天豬”也有着同樣的川渝屬性。

圖片

電影中出現火鍋的畫面

這麼一來,好像答案就出來了。在咱們剛纔篩選出來的6種豬裏,榮昌豬就來自重慶榮昌,太乙真人得道成仙的乾元山只有300公里,餃子導演的家鄉四川省瀘州市本身也是我國主要的榮昌豬養殖地之一。

這麼一看,榮昌豬寬闊的脊背,又大又圓的肚子,粗壯短小的四肢,活脫脫就是“飛天豬”走出了熒幕。
就你了,榮昌豬,我的太乙真人同款!圖片
圖片
圖片

上:榮昌豬;下:飛天豬

圖片
“飛天豬”脫胎於榮昌豬的其他證據

說起榮昌豬,還真是大有來頭。是世界八大優良種豬之一,也是我國養豬業推廣面積最大、最具有影響力的地方豬種之一;在清代就憑藉肉質優良、鬃白質優聞名遐邇,成爲暢銷海外的出口品。

19世紀末,隨着重慶開埠,外資、華商紛紛在這裏設立豬鬃工廠,專供出口。抗戰開始後,全國豬鬃貨源主要依靠川渝地區,每年由重慶出口豬鬃約2萬擔,其中1944年的豬鬃出口值,竟然佔全國出口商品總值的41.63%,爲我國換取了大量的外匯和物資。

1957年,榮昌豬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爲重點保護豬種資源。2000年,榮昌豬被列入《中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2007年1月5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丁亥年生肖(豬)郵票,就是在榮昌舉行的首發儀式。

圖片

2007年發行的丁亥年生肖(豬)郵票
2021 年 3 月,農業農村部批准建設的全國首個、目前唯一的畜牧單品種國家級大數據服務平臺——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也落戶重慶榮昌。所以說,榮昌豬過個政審,位列仙班一點兒問題沒有!
圖片
落戶重慶榮昌的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

圖片

太乙真人的坐騎爲什麼是豬?

在大多數神話故事裏,神仙的坐騎總是飄逸的仙鶴或威風的龍虎,但《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爲什麼偏偏要讓太乙真人騎着一頭胖乎乎的豬呢?

根據官方解釋,太乙真人的坐騎原本計劃沿用傳統設定中的仙鶴,但因其體重過重,仙鶴可能無法承載,最終改爲豬的形象。導演餃子幽默地表示:“要胖就胖到一起”。

再者,太乙真人被重塑爲一個說川普、嗜酒貪喫的“接地氣”神仙,與傳統仙風道骨的形象形成強烈反差。粉色豬的坐騎能進一步凸顯其滑稽、世俗化的特點,這種去神聖化的設計,也讓古老神話有了新鮮感。

圖片

當然,除了餃子導演的小巧思,還有一點值得咱們討論,就是中國人與豬的不解之緣。

從8000年前,第一批家豬在河南、廣西等地被馴化出來後,豬就成爲中國人餐桌上的摯愛。前文提到過,根據最新公佈的2024年版《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我國地方豬品種多達89個,這個數字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
不僅品種資源豐富,中國生豬的產量、消費量也都很大。2024 年,全國生豬出欄超7億頭,豬肉產量達5700萬噸,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貢獻了全球48%的豬肉產量和52%的豬肉消費量。
電影裏的一隻豬,背後竟然有着這麼多的故事,幾千年來,它們就是這樣滿足中國人挑剔的味蕾,在歷史長河中生存下來,又通過現代育種技術轉化爲種業競爭的重要戰略資源,始終沉默,卻彌足珍貴。

編輯 | 薛加怡
責編 | 趙寧寧
主編 | 楊公元
監審 | 宋錦峯
來源 | 三農頭條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