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潑冷水:特朗普政府意在挑撥中俄關系,但這一策略可能會分裂西方

由 觀察者網 發佈於 熱點

'25-02-22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所聲稱的“光速結束俄烏衝突”並未成真,但他確實讓冰凍許久的美俄關係出現了“解凍”的跡象。另一方面,一些人也提出疑問——美俄關係出現變化後,中俄關系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特朗普緩和對俄關係的真正意圖會不會是“聯俄製華”?

這幾天以來,一些美媒已注意到了特朗普在對俄政策上的重大轉變,並由此牽扯出中國。當地時間2月21日,《華爾街日報》則在一篇分析報道中認爲,特朗普突然“示好”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出於一種戰略意圖,意在挑撥離間中俄關系,使這兩個長期以來一直試圖終結美國在國際秩序中主導地位的大國之間出現裂痕。

過去在冷戰時期,尼克松執政時曾改變美國的對華政策路線,由此削弱了蘇聯的全球影響力。由此,報道將特朗普現在的做法與尼克松時期相提並論,但一些學者認爲“今時不同往日”,彼時中蘇關係惡化,而如今中俄關系持續深化,特朗普效仿尼克松恐怕不會收穫相同的結果,反而可能導致西方的分裂。

一些人也從俄羅斯的角度指出,俄美關係的本質只是“暫時性的”,俄中關係纔是“戰略性的”、“永久性的”,面對身旁搬不走的“龐大鄰居”中國,俄羅斯深知疏遠中國只會帶來致命危險。同時,《華爾街日報》還擔憂,特朗普對俄態度發生轉變,也可能讓中國在地緣戰略中收穫一些“意外之喜”。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黃靖告訴觀察者網,其實問題的關鍵不是美俄改善關係後是否會與中國對抗,而是美俄關係改善後,將改變日本同時與中俄爲敵的安全困境,使日本可以專心對付中國。

黃靖指出,另一方面,印度也因美俄關係的改善而可以一心與俄合作,來管控來自其西北方的“伊斯蘭帶”威脅——從土耳其到沙特都是敵視莫迪政府的伊斯蘭國家,進而也可以更加專心地對付中國。黃靖提醒,這樣一來,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就更復雜了。

俄美兩國代表團在沙特舉行會談 《紐約時報》

“相比尼克松,特朗普如今可能會分裂西方”

上世紀70年底,當時世界還處於冷戰時期,中蘇關係也出現了惡化的局面,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着手推動對華政策的方向轉變。1972年2月,尼克松應邀訪華,那一次訪問被稱爲“改變世界的一週”,標誌着中美兩國政府經過20多年的對抗,開始向關係正常化方向發展,爲兩國建交奠定了基礎。隨後50年多年間,中美雙方的互動日益頻繁,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

而如今,有人開始將特朗普推動對俄政策轉變與當年的情形相提並論——美國還站在原地,而中國和俄羅斯則互換了位置。

當地時間2月18日,《紐約時報》首席白宮記者彼得·貝克(Peter Baker)撰文認爲,特朗普正在實施幾代人以來美國外交政策的“最令人震驚的轉變之一”,其對俄政策已經發生180度大轉變。他還推測,特朗普與俄羅斯交好,將使美國有能力騰出手“對付中國”。

文章稱,自二戰結束以來,歷任美國總統都認爲,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是一個需要警惕的國家。但特朗普明顯不這麼認爲。在特朗普政府眼中,這種轉變是對美國多年錯誤政策的必要糾正,正如美國國務卿魯比奧上個月所聲稱的那樣,他們認爲中國是“最大的威脅” 。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前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埃文·費根鮑姆(Evan Feigenbaum)認爲,現在發生的事情與“逆尼克松主義”背道而馳。換句話說,特朗普所做的和尼克松一致。

但他又說:“特朗普正試圖分裂兩個在意識形態上具有親和力且擁有共同戰略利益的大國之間的友好關係。然而,其結果是分裂了西方,而俄羅斯卻同時與美國和中國保持一致。”

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 新華網

事實上,西方的“裂痕”已經出現。隨着特朗普政府轉向支持俄羅斯、遠離烏克蘭,美國已經背棄了歐洲地區的盟友,這些盟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和外國投資者。美國外交政策的“180度急轉彎”也可能嚇到其亞洲地區的合作伙伴。

當地時間2月18日,特朗普嚴厲指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引發了俄烏衝突,並稱其爲“未經選舉的獨裁者”。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一番猛烈抨擊歐洲的演講,更是讓全場目瞪口呆,在歐洲大陸引發震盪。近期的種種事件,已經導致美國與其跨大西洋盟友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幾十年來最大的裂痕。

美俄重新修好後,會對中俄關系帶來衝擊?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程亞文告訴觀察者網,俄羅斯當然期待美國和它改善關係,這對它來說肯定是利好。但也不會因爲美國要跟它改善關係,就掉頭轉向美國,棄中國於不顧。因爲如果這樣做,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俄羅斯來說,都不會是利好,普京肯定會明白這個道理。

俄羅斯今天既要安全也要經濟發展,能夠幫助俄羅斯發展經濟的只有中國,而且最近這幾年中國跟俄羅斯的貿易投資各方面都在上升。俄羅斯的整個國家戰略也高度重視亞洲這一塊,轉向東方的戰略態勢已經出來了,爲什麼要放棄呢?中國有意願也有能力幫助他,無論是經濟利益還是安全利益,合作對於兩個國家來說都是利好的,俄羅斯爲什麼要放棄呢?怎麼可能放棄呢?不可能的。

無論是基於以往的歷史,還是今天的現實,中俄關系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是高度確定的,合作關係也是高度確定的,變數很小。但美俄關係不是,一直充滿着不確定性。作爲一個大國,怎麼可能放棄確定性轉向不確定性呢?從戰略上來說,俄羅斯肯定不會這麼考慮問題的。

程亞文說:“很多人把今天特朗普跟俄羅斯改善關係,和當年尼克松跟中國改善關係相提並論。其實這兩個歷史時期的前提是不一樣的,當年中國跟蘇聯在政治關係上是對立的,但今天中國跟俄羅斯是高度合作的,這個前提是完全不一樣的。前提不一樣,導致後續的結果也會不一樣。”

“俄羅斯知道鄰居的龐大,疏遠只會帶來致命危險”

在《華爾街日報》看來,俄烏衝突不僅讓俄羅斯遭受到了西方的經濟制裁,使之加深了同中國的關係,而且還進一步鞏固了俄羅斯同伊朗和朝鮮的關係,這令美國感到擔憂。

去年5月16日,北京,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檢閱儀仗隊 視覺中國

在幾天前於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舉行的美俄會談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表示,“在共同關心的問題上,美國與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上的合作存在着令人難以置信的機會。”在這場會談中,美俄代表還討論了改善兩國關係和解除美國對俄製裁的問題。

然而,一些對與俄羅斯接觸持懷疑態度的人認爲,俄羅斯實際上幾乎無法幫助美國遏制中國。例如,在大部分重要軍事技術方面,俄羅斯擁有的,中國也已經擁有。“船已經開動了。中國在各個領域的技術都比俄羅斯先進得多。”美國智庫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首席執行官阿麗娜·波利亞科娃(Alina Polyakova)說道。

《華爾街日報》認爲,儘管特朗普的政策在變化,但還有一個更爲根本性的動態因素正在發揮作用,因此限制俄方隨之改變。那就是,俄美關係的任何和解從本質上來講都是“暫時性的”,而俄中關係則是“戰略性的”和“永久性的”。畢竟,特朗普只有四年任期,普京必須考慮下一屆美國政府又突然轉向的可能性,甚至是美國明年的中期選舉。

“俄羅斯知道中國是其龐大的鄰國,而與中國疏遠會給俄羅斯帶來致命的危險。”柏林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主任、中俄關系專家亞歷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說道。

在專家學者看來,面對特朗普的“示好”,普京當然也會與之接觸,因爲這可能會給俄方帶領俄烏衝突爆發三年來都未能實現的東西:基輔政權的更迭、烏克蘭以及其他歐洲地區重回莫斯科的勢力範圍。

“我不明白爲什麼俄羅斯不會欣然接受特朗普白白送上門的所有好處,同時仍繼續與中國保持緊密關係。”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托馬斯·戈馬爾(Thomas Gomart)說道。

《華爾街日報》還憂心忡忡地表示,特朗普向俄羅斯靠攏的做法,也可能讓中國收穫戰略上的“意外驚喜”。報道聲稱,中國在歐洲希望看到的兩件事是——中俄關系加深和美歐關係破裂,這兩件事一直是相互排斥的,但現在卻突然變得觸手可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