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選舉:聯盟黨候選人默茨勝出幾無懸念,但中文流利的“鐵娘子”魏德爾搶盡風頭

由 觀察者網 發佈於 熱點

'25-02-22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

由於德國現任總理朔爾茨領導的“紅綠燈政府”於去年11月垮臺,德國聯邦議院(議會下院)選舉定於今年2月23日提前舉行。如今大選將近,目前的民調支持率顯示,來自社會民主黨的朔爾茨僅位列第三,在他身前的則是德國聯盟黨總理候選人、基民盟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和德國選擇黨總理候選人愛麗絲·魏德爾(Alice Weidel)。

其中,目前的領跑者默茨是一名強硬保守派,且有着“德國特朗普”之稱,儘管默茨大概率將贏得選舉,但他從未在政府中任職,多年來也一直活在前總理默克爾的“陰影之下”,他未來將要面對的不但是充滿艱辛的組閣之路,還有越發撕裂的國內政局和當前混亂的外交局勢。

而作爲特朗普政府中重要顧問馬斯克多次力挺的候選人,一段時間以來,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的總理候選人魏德爾逐漸走入公衆視野。雖然“女同性戀”的標籤讓她在極右翼中有些格格不入,但她幹練的行事風格猶如又一位“鐵娘子”,其特殊的背景也給政黨注入了不同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外媒關注到,她過去曾到中國深造,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由於德國政壇仍存在傳統政黨排斥極右翼的所謂“防火牆”,魏德爾已坦言選擇黨此次大選後不太可能進入政府,但已收割大波流量的她也樂觀表示,這一“防火牆”或將在下次大選前徹底崩潰。

路透社當地時間2月22日指出,目前,德國正面臨着數十年來最大的經濟和外交危機,歐洲也迫切需要新一代領導人來應對大西洋兩岸關係緊張的時代。無論是“極有可能組閣”的默茨,還是“基本無望進入政府”的魏德爾,都將成爲這場“德國巨震”中的關鍵人物。

默茨和魏德爾 資料圖

默茨:進出政壇多年,活在默克爾的陰影之下

現年69歲的默茨,目前擔任德國基民盟主席,他也是右翼保守派德國聯盟黨的總理候選人。在德國的保守黨派內部,默茨是一張“老面孔”,他年輕時加入了聯盟黨的青年組織,並逐步晉升。

2000年至2002年期間,默茨出任聯邦議會聯盟黨黨團主席,在2002年聯邦選舉後,時任基民盟主席的默克爾接任議會黨團主席,而默茨則被選爲副黨團主席。後來,默克爾成爲了德國曆史上首位女總理。2004年12月,默茨辭去黨內職務,正式結束了與默克爾的長期權力鬥爭,並逐漸淡出政壇,轉向法律職業,最終於2009年完全退出議會。

2018年,默茨宣佈重返政壇,並於2021年12月當選基民盟主席。在此之前,他曾兩次競選該職務,分別是在2018年和2021年1月,但均未成功。儘管在本世紀的頭十年裏,默茨領導了基民盟迅速崛起,但其履歷表明,他後來從未受到黨內專業顧問的青睞。

路透社指出,默茨來自德國最西部的薩爾蘭地區,這是一個以社會保守主義和緊密的村落社區而聞名的天主教高地。在柏林牆倒塌之前,他身上有西德人的許多特質——大西洋主義、以商業爲導向、社會保守主義。

堅稱不和極右翼合作,卻靠對方推動立法

過去,默茨經常批評生長自東德的默克爾,許多人認爲,默茨的主張比這位德國前總理更爲保守和商業友好。上任後,默茨誓言要通過打破默克爾的中間立場,將政黨推向右翼,以消滅本土主義的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默茨上任時,德國選擇黨的支持率約爲10%,而如今則約爲21%。

“我想從政,這樣像德國選擇黨這樣的政黨在德國就不再被需要了。”默茨在今年1月的一次黨內大會上說道,並指責社民黨人朔爾茨及其綠黨夥伴創造了滋養德國選擇黨的環境。

資料圖:德國總理候選人、基民盟主席默茨 視頻截圖

然而,今年1月底,默茨向德國議會提交了一項不具約束力的議案,要求加強邊境管控並加快驅逐出境,此舉引發了爭議。該議案在德國選擇黨的支持下獲得通過,打破了該國政壇長期以來阻止主流政黨與極右翼政黨合作的所謂“防火牆”,這是德國首次依靠極右翼政黨通過立法,默克爾當時也公開批評默茨。

雖然默茨已多次聲稱不會與德國選擇黨合作,但仍有一些人擔憂,依靠極右翼通過立法,也加劇了人們的擔憂,即默茨可能難以說服其他政黨與他聯合執政。

一檔知名播客《國家現狀》(State of the Nation)的主持人烏爾夫·比爾邁耶(Ulf Buermeyer)說:“我不想暗示默茨計劃(與德國選擇黨)結盟,但我必須說,如果這是他成爲總理的唯一途徑,我個人對他不會在選舉後這樣做的信心已經消失了。”

一些黨內批評者勉強認爲,默茨的大西洋主義、出色的英語口語能力,以及在離開政壇後在企業董事會磨練出來的談判技巧,使他成爲特朗普執政時期下擔任德國總理的理想人選。

尤其是在同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政府的關係處理上,美國戰略諮詢公司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的合夥人伍德克(Joerg Wuttke)說,與朔爾茨相比,曾在多家與美國有關企業中任職的默茨對美國有着“更強烈的情感聯繫”,“從某種程度上說,默茨的迴旋餘地將由白宮來決定。”

此外,默茨堅定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他曾表示,在某些情況下,會向基輔提供朔爾茨一直阻撓的金牛座導彈。在財政政策方面,他的政策同樣不明確,但他暗示自己願意改革憲法規定的債務上限,這些上限曾導致朔爾茨政府垮臺,並阻礙了增加軍事開支的嘗試。

魏德爾:曾前往中國深造經濟學,能說流利普通話

現年46歲的魏德爾,是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的總理候選人。儘管她的父母不屬於任何政黨,但其自稱幼年的成長環境卻“極具政治性”。據她回憶,自己在上學時因爲太好爭辯而惹上過麻煩,並曾在自己西德小鎮的住房中與中東移民發生過不快。

進入政壇前,魏德爾學習商業和經濟學,後加入了高盛和安聯等知名企業工作,但很快就感到了厭煩。隨後,她前往中國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中國養老體系,既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也可以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同時還擔任過自由商業顧問。

2013年,魏德爾因反對歐元區危機期間的救助措施而加入德國選擇黨,當時該黨的立場尚未明顯右轉,更側重於反對移民。同時,她已公開是一名女同性戀者,與一名出生於斯裏蘭卡的電影製片人共同撫養兩個孩子。

路透社稱,對於一個以男性爲主導、反對移民且自詡爲傳統家庭價值觀和普通人守護者的政黨——德國選擇黨來說,魏德爾的公衆形象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也有政治分析人士認爲,魏德爾不同尋常的背景正是她成爲德國選擇黨寶貴財富的原因,她爲這個被指是“反民主”的政黨披上了一層“光鮮的、自由派的體面外衣”。

通常身着深色西裝、白襯衫,佩戴珍珠項鍊的魏德爾,在許多議題上的回答比其他政客顯得更加鎮定,在其批評者眼中,她則被稱爲“冷酷的機會主義者”。

在即將到來的聯邦大選中,魏德爾有望帶領成立只有12年的德國選擇黨創下新成就,鞏固該黨在德國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並可能給歐洲最大經濟體的政治治理帶來更多複雜性。

德國波鴻大學政治學者奧利弗·倫布克(Oliver Lembcke)說:“魏德爾能夠吸引比德國選擇黨傳統選民更廣泛的公衆羣體,即中產階級資產階級。在這些瘋子和極端主義者中,她看起來就像是房間裏的大人。”

德國選擇黨領導人魏德爾 資料圖

雖不太可能進入政府,但“防火牆”危矣

作爲德國選擇黨的聯合領導人,魏德爾近年來見證了該黨支持率的不斷飆升,這得益於反移民情緒的上升以及民衆對朔爾茨政府的失望。

民調數據顯示,德國選擇黨目前的支持率有望達到創紀錄的21%,落後於聯盟黨的29%,但遠遠領先於朔爾茨領導的社民黨(16%)。此次大選,是德國選擇黨首次提名總理候選人,魏德爾已經承認,鑑於其他政黨拒絕與其合作,該黨目前不太可能進入政府。

然而,德國政壇的那道“防火牆”,卻因德國選擇黨和魏德爾的出現可能崩潰。上個月,默茨打破了與德國選擇黨間接合作的“禁忌”,在該黨的支持下於議會通過了一箱反移民動議。只不過,默茨曾多次堅稱不會同德國選擇黨合作。

魏德爾表示,只有與德國選擇黨合作,保守黨派才能實現真正的變革,並認爲這道“防火牆”將在下次大選前破滅。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特朗普政府極爲支持魏德爾,美“政府效率部”領導人馬斯克多次幫其背書,而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本月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拒絕會見德國現任總理朔爾茨,但卻抽空會見了魏德爾。會面後,萬斯表示,“民主中沒有‘防火牆’的容身之地”。

在政策上,作爲經濟自由主義者,魏德爾視已故英國首相、有着“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爲自己的榜樣,她希望,如果德國無法充分改革歐盟,應該推動就歐盟成員身份舉行類似英國脫歐的公投。她所在的德國選擇黨還呼籲結束對俄製裁、切斷對烏援助。

作爲氣候變化懷疑論者,她希望減稅、廢除最低工資、精簡國家機構,並終止向碳中和經濟轉型的高昂成本。她還呼籲對移民實施更加嚴格的限制,這迎合了德國近年來對大規模中東移民到來的不滿情緒。“罩袍、戴頭巾的女孩、領取政府福利的持刀男子和其他一無是處的人不會確保我們的繁榮。”魏德爾2018年在議會上說過這樣一番話。

由於德國選擇黨在移民問題上持強硬立場,德國所有其他政黨都誓言與選擇黨保持距離,但一系列涉及移民的致命襲擊事件發生後,德國社會引發了移民爭論,選擇黨贏得了更多支持也是不爭的事實。

朔爾茨連任恐無望,未來組閣長路漫漫

據歐洲新聞網介紹,社民黨的現任總理朔爾茨此次大選將尋求連任。該黨尋求降低對大部分人的稅收,對富豪徵稅、加強邊境管控以遏制移民、主張改革不允許政府大規模舉債的“債務剎車”政策、提出價值1000億歐元的債務融資投資基金,用於基礎設施和公共投資。社民黨以防止俄烏衝突升級爲由,拒絕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

然而,隨着“紅綠燈政府”此前在國家預算問題上的分歧加劇,朔爾茨的支持率已經下降。根據民意調查機構Statista的數據,截至今年1月,只有31%的人表示支持朔爾茨擔任國家領導人。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則代表綠黨參選。綠黨與社民黨主張較爲類似,包括改革“債務剎車”、引入債務融資投資基金。綠黨希望就移民問題成立專家小組,爲政府提供建議,反對把移民庇護程序外包給第三國,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綠黨支持對電動車提供補貼,在“紅綠燈”聯合執政期間,經常因其雄心勃勃的氣候保護計劃讓民衆承壓而受到批評。

德國福沙輿論調查所當地時間2月21日發佈的最新民調顯示,聯盟黨以29%的支持率排名第一,德國選擇黨和社民黨分別以21%和15%的支持率排名第二和第三,綠黨支持率則爲13%。

德國各政黨推出的總理候選人 德媒

根據德國選舉制度,德國選民並不是直接選舉總理,而是選舉議員,再由議員推選總理。德國新選舉法規定,聯邦議院議席爲630個,聯邦議院擁有立法職權並負責選舉聯邦總理。所有在選舉日年滿18週歲的德國公民均擁有投票權,選民可通過現場投票或郵寄選票方式參與選舉投票。

每位選民擁有兩票:第一票投給該選區的直接候選人,第二票投給自己支持的政黨。目前,德國共有299個聯邦選區,這意味着將有299名議員作爲各自選區的獲勝者直接進入聯邦議院,剩餘的331個議席將根據選民手中的第二票得票數,按比例分配給各政黨。各政黨獲得的選票越多,其候選人進入聯邦議院的人數就越多。

投票結束後,若一個政黨獲得超過半數的議席,即可直接組建政府,但這種情況極爲罕見。因此,各政黨間通常需要協商談判,組建執政聯盟,以確保在聯邦議院中佔據多數席位。

從目前民調數據來看,聯盟黨大概率獲得聯邦議院中的最多議席。

德國媒體認爲,鑑於聯盟黨總理候選人默茨多次聲稱不會與德國選擇黨合作,所以目前大概率會形成“聯盟黨+社民黨”或“聯盟黨+綠黨”兩種政府架構。但由於在移民及經濟問題上存在分歧,且默茨曾公開表示出任總理後會取消朔爾茨政府的部分政策,這給“聯盟黨+社民黨”政府的組建增加了難度。同時,倘若聯盟黨與綠黨聯合組建政府,恐怕新政府也會像朔爾茨領導的“交通燈”聯盟一樣,因政黨間無休止的爭吵而最終破裂。

近期,默茨提出收緊移民政策,並試圖利用極右翼政黨的選票推動聯邦議院通過相關提案。有專家認爲,德國傳統主流政黨間一直保有維持政治穩定的默契,但默茨的做法破壞了這種默契,導致政黨間妥協意願下降、裂痕增多,恐將爲後續政府組建蒙上陰影。

路透社則指出,民意調查顯示,德國議會可能出現多達七個政黨並立的局面,這意味着在默茨在步入柏林施普雷河畔的總理府之前,德國可能還要經歷數月充滿爭執的組閣談判。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揚之認爲,在德國眼下的這場選舉和組閣大戲中,極有可能會出現政治版的“小兵立大功”局面。

原本無足輕重的小黨,將有望成爲“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無論是自民黨、左翼黨還是BSW,他們的得票率將成爲決定組成未來政府的“勝負手”(Game Changer)

在這種情況下,默茨、朔爾茨、哈貝克等政治大佬們將不得不小心周旋,謹防失誤。畢竟,幾個百分點就能改變一切,而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想成爲可能出現的爛局的“背鍋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