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兒:不再執着女一號,堅定演好每部戲

由 羊城晚報•羊城派 發佈於 熱點

'25-02-20

近日,年代劇《六姊妹》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騰訊視頻播出,收視、口碑不俗。故事圍繞小城淮南的何家,講述六姊妹跨越五十年的命運沉浮。兩年前,因在電視劇《不完美受害人》中飾演米芒一角成功轉型的穎兒,繼續與偶像劇女主角說“再見”,在《六姊妹》中飾演好強,同時極富生命力的老三何家藝。

從2011年憑藉《千山暮雪》一炮而紅,到接連出演《小菊的春天》《喬安你好》《最好的安排》等熱播情感劇,到上升期與付辛博結婚生女,再到這兩年憑藉《不完美受害人》《深潛》等劇徹底轉換戲路……經歷成長蛻變後,穎兒正在迎來演員的成熟期。

近日,穎兒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獨家專訪,分享對角色何家藝的解讀,以及對錶演、家庭的看法。

“何家藝是五顏六色的E人”

劇中,何家藝極有主見,與歐陽寶未婚先孕,被逐出家門。“放逐”帶來的痛苦卻成爲何家藝的動力,藉着改革開放的東風,她與歐陽寶從事個體經營並快速發家致富。之後,他們經歷破產,但重新振作,走向光明。何家藝豐滿的人生,讓穎兒演起來很帶勁。

羊城晚報:你是如何接到何家藝這個角色的?

穎兒:我拍過伊北老師創作的《小日子》,之後看了他創作的其他小說,包括《六姊妹》。我和製片人楊曉培也合作過,聽說她在籌備這部劇,就給她發信息,爭取到演何家藝的機會。

羊城晚報:角色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穎兒:我看了很多遍《六姊妹》的小說,特別喜歡何家藝,甚至摘抄了與她相關的內容。她貼合我的性格,是六姊妹中最E(外向)的人。而且,她有層次、有變化、很真實,可謂五顏六色——有賺錢時“紅”的一面,有破產時“灰”的一面,有相親時“紫”的一面……

羊城晚報:你爲角色做了哪些準備?

穎兒:除了看小說、揣摩劇本,我一有空就在淮南街頭漫步,去作品裏何家藝生活的老街、小巷、澡堂、賓館感受她的經歷,把環境氣息融入自己身體。我還去懷舊小商店淘寶,採購撥浪鼓、泡泡膠、鬱美淨霜、棉秋衣等,一些物品甚至被道具組徵用了。

羊城晚報:出演這部劇,喚起了哪些記憶?

穎兒:一些和二姐的對手戲,讓我想起小時候和表姐的關係。何家藝是比着二姐長大的,我是比着表姐長大的,她長得比我漂亮、會跳舞、衣服好看。我特別愛當她的“跟屁蟲”,逢同學就說“我有個漂亮姐姐”,同時也有一顆和她比較的心。

羊城晚報:這種代入人生記憶去演戲的情況多嗎?

穎兒:雖然大部分時候,我會讓角色性格、經歷長在身上,在具體場景中緩緩流淌而出。但有時,一些人生記憶會突然冒出,比如,我有同孩子的對手戲,就會不自覺代入自己與女兒的相處場景。

羊城晚報:何家藝與歐陽寶結婚遭到全家反對,如果從旁觀者角度看這段最初的關係,你會反對嗎?

穎兒:會。對父母而言,嫁女兒得體面。那個年代,歐陽寶確實不是理想的結婚對象,而且不能未婚先孕。何家藝很幸運,賭對了,找到了愛她的人。即便歐陽寶一開始不是何家藝心中的白馬王子,但他能爲老婆做任何事,所以,他們逐漸有了相濡以沫的愛情。

羊城晚報:何家藝爲了愛情被逐出家門,你那場戲爆發力很強,演的過程中痛苦嗎?

穎兒:拍這場戲時,我特意沒貼暖寶寶,而且把秋衣、秋褲全脫了。演之前,我還喝了一瓶冰水,讓身體徹底變冷,呼應角色心冷的感受。有意思的是,被逐出家門後,還有一場雨戲等着我,嘴都凍僵了。

羊城晚報:何家藝的造型非常耀眼,有爲造型設計提出想法嗎?

穎兒:有的。比如相親那場戲,我和化妝師討論設計了20世紀80年代最好看的造型,希望髮型有些變化。我當時還參考了《請回答1988》,德善有場戲畫了藍色眼影。我就請化妝師畫了相似的眼影。

“主配角只是稱號,關鍵是如何演繹”

2023年,現實主義題材劇《不完美受害人》播出,穎兒飾演的米芒深陷家暴漩渦,反殺家暴者的案件貫穿全劇。最終,米芒在律師林闞的幫助下,被判正當防衛,無罪釋放。該劇成爲穎兒的轉型之作,褪去美妝、華服,丟掉偶像包袱的造型、表演,讓觀衆眼前一亮。穎兒也藉此學會從優秀的作品、同行中吸收能量,進入了表演的良性循環。

羊城晚報:你爲什麼至今仍把《不完美受害人》中判米芒無罪的視頻在微博置頂?

穎兒:我希望通過這個角色幫助更多遭遇家暴但不敢發聲的人。

羊城晚報:《不完美受害人》播出時,你說在你眼裏沒有主角、配角之分,如果你依然這麼認爲,會覺得自己正在遠離市場中心位置嗎?

穎兒:主角、配角只是一種稱號,關鍵在於我如何演繹。我現在不太在乎是否站在市場的中心位置,更在乎角色是否能讓觀衆看到、記住並喜歡,讓他們看到我的進步,並感受我對錶演的熱忱。

羊城晚報:你一直這麼看嗎?

穎兒:不是。我以前挺執着於演女一號的。但結婚生子、進入人生新階段後,我就不這麼看了。我拿到再小的角色,都希望這是我的人生角色,不能辜負。

羊城晚報:這種轉變是結婚生子帶給你的?

穎兒:不光是這樣。可能,我最近幾年接觸到更多優秀的演員、劇本、製片人,改變了三觀,不再執着於擔綱女一號、追求年輕漂亮了,更加追求拿到一個好角色,並演好她。似乎,一切進入了正向循環——當我放棄以前的執着後,就接觸到了更多優秀的人;當我越接觸優秀的人,就越會堅定演好戲、不爭咖位的想法。

羊城晚報:這些優秀的人對你的影響應該是潛移默化的。

穎兒:對。我從優秀從業者身上感受到榜樣的力量。在《六姊妹》裏演我奶奶的奚美娟老師,送給我們每人一本書,裏面有她的人生經歷、對錶演的崇敬、對生活的熱愛。我想成爲像她一樣熱愛表演的人。當我投入其中,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包括自己的成長。

羊城晚報:《六姊妹》劇組有很多戲骨,你同他們合作,學到了什麼?

穎兒:我學到了她們的專業、敬業。我們會提前到現場對戲,創作氛圍特別融洽。比如,我和梅婷姐經常在一塊聊表演,分析如何演出生活的真實感。她們對錶演事業的專注,讓我找到了人生追求的方向——成爲一個更好的演員。我也正在努力做到在演每個角色時,都當成最後一個角色來演。

“我不是天賦型演員,只能笨鳥先飛”

穎兒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在職業生涯的前十年,被觀衆熟悉的標籤是“偶像劇女一號”。2018年,穎兒與付辛博結婚並生下女兒小月亮。成爲媽媽後,曾是工作狂的穎兒迎來了短暫休息。與此同時,穎兒當一名好演員的決心變得更加強烈。在穎兒努力轉型時,丈夫支持她,女兒陪伴她,同行也不時帶給她溫暖。

羊城晚報:最近兩年影視行業的變化對你的演藝事業有影響嗎?

穎兒:我專注的是把每場戲、每份工作做好,看到好機會就去爭取。做到這些之後,行業的變化與我無關。

羊城晚報:專業能力強的演員總有飯喫。

穎兒:認真做事就會成功。我曾經也有瓶頸期。一些人覺得我演偶像劇出身,畫風不太符合現實主義劇的要求;一些人覺得我生過孩子,不再適合演單身女性;一些人覺得我30多歲的年齡不大不小,很尷尬。我能做的就是尋找突破口,調整表演方式,爲角色做更長時間、更紮實的準備。

羊城晚報:你對自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穎兒:我不是天賦型演員,只能笨鳥先飛。現在,我演每部戲之前都會寫人物小傳,會反覆寫。這次演《六姊妹》,我寫了大半個本子的人物小傳。

羊城晚報:有人說何家藝的顯擺勁很像《甄嬛傳》中的夏冬春,你認同嗎?

穎兒:我不認同。雖然表面上看她們都很張揚,但夏冬春很自我,何家藝心裏會裝着家裏人。當然,能演夏冬春是我的幸運,雖然她很快下線,但讓很多人記住了。

羊城晚報:你偶爾在工作時會把小月亮帶在身邊,這種陪伴給你帶來了什麼?

穎兒:孩子成長需要父母陪伴,我們想給她創造一個有愛的家庭,讓她不缺愛、足夠自信。我和付辛博有時會帶她到劇組,也會盡量錯開拍戲時間陪伴她,讓她感覺到父母永遠關注着她。

羊城晚報:接下來的規劃是什麼?

穎兒:目前還沒想着規劃。希望接兩個好角色並演好了,陪陪家人,就挺快樂的。我不想辜負他們和自己。

2025年2月20日羊城晚報A9版

文 | 記者 龔衛鋒

圖 | 劇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