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產狂飆,誰會是科技股“七巨頭”?

由 財華社 發佈於 熱點

'25-02-17

衆所周知,美股市場有“七姐妹”之說,蘋果(AAPL.US)、微軟(MSFT.US)、亞馬遜(AMZN.US)、谷歌(GOOGL.US)、Meta(META.US)、特斯拉(TSLA.US)、英偉達(NVDA.US)這七家科技企業因其巨大的市值、市場影響力以及在科技行業中的領先地位而名列其中。

而在蛇年春節前夕,大模型DeepSeek-R1的橫空出世直接引發全球熱議,並助推中國資產,尤其是科技股迎來一波強勢上漲,恆生指數、恆生科技指數自1月14日以來均出現顯著上揚,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也出現持續上升,如下圖所示。

在中國科技股強勁上漲的大背景下,哪些公司是中國版本的科技“七巨頭”也引發了衆多討論。

瑞銀在近期的研報中表示,AI行業的發展通常會推動相關股票的估值提升。在過去的4G、5G和雲計算時代,相關股票的表現都優於市場50%到100%,且這種反彈通常會持續1到2年。瑞銀認爲,當前AI相關的市場反彈可能還未過半,尤其是軟件類股票,未來仍有較大的估值提升空間。

另外,瑞銀還在報告中列出了一系列AI相關企業對標名單,並進行了估值對比,涵蓋硬件、軟件、互聯網、汽車等多個領域的中國科技龍頭。

在報告中,寒武紀(688256.SH)、海光信息(688041.SH)、地平線機器人(09660.HK)被拿來和英偉達做對比,瑞銀認爲寒武紀的估值比英偉達高312%,海光信息的估值則比英偉達高12%,地平線機器人的估值比英偉達高25%。

小米(01810.HK)、理想汽車(02015.HK)則被拿來和特斯拉對比,瑞銀指出小米的估值比特斯拉低80%,理想汽車的估值比特斯拉低90%。

臺積電(TSM.US)的對標公司則是中芯國際(00981.HK),而中芯國際的估值要低15%;北方華創(002371.SZ)的估值則比阿斯麥(ASML.US)低36%;中興通訊(000063.SZ)的估值則比思科(CSCO.US)要低68%。

阿里巴巴(09988.HK)的估值比亞馬遜低51%;百度(09888.HK)的估值比谷歌的估值低71%;騰訊控股(00700.HK)的估值比Meta的估值低45%。

除了上述這些公司外,名單還提到金山辦公(688111.SH)、美圖公司(01357.HK)、恆生電子(600570.SH)等多家細分行業的科技龍頭。

可見,瑞銀認爲名單中的這些科技股就是國內最優秀的科技企業,有值得期待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2月13日,華泰證券發佈了名爲《誰會是中國科技股的“七巨頭”?》的研報。

在報告中,華泰證券指出,以蘋果、谷歌、亞馬遜、微軟、Meta、特斯拉、英偉達爲代表的科技七巨頭憑藉穩健的業績增長和在AI等前沿領域持續創新,已成爲美股科技核心資產。

展望未來,DeepSeek的突破性成果打破了過去兩年美國在前沿大模型的主導地位,有望顯著降低中國企業發展大模型的硬件門檻,推動包括算力芯片、雲服務、端側智能和2B/2C應用在內的中國科技產業鏈進入新一輪創新週期。

華泰證券認爲,小米、聯想(00992.HK)、比亞迪(002594.SZ)、中芯國際、阿里巴巴、騰訊、美團(03690.HK)有望成爲中國科技核心資產,這七家公司覆蓋硬件製造、雲計算、半導體、智能終端、本地生活等核心領域。

華泰證券還對這7家科技企業進行了簡要點評。

例如,華泰證券指出,小米集團是端側AI落地主要受益者之一。2025年需要關注:(1)新車發佈推動小米汽車業務再上一個臺階;(2)手機業務毛利率和全球市佔率穩步提升;(3)大家電出海推動智能硬件業務穩健增長;(4)DeepSeek在邊緣AI上的落地,推動AI眼鏡等新品類增長。

阿里巴巴有望受益於2025年AI應用發展帶來的基礎雲服務需求釋放。展望未來:(1)公司有望引領國內雲服務廠商及互聯網AI應用價值重估;(2)電商場景下強化應用探索,2B降本提效+2C體驗優化雙路並進,夯實其電商市場份額,進而穩定電商主業估值。期待其通過擴大且高效的CAPEX投入助力拓寬長期增長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瑞銀和華泰證券的報告也僅是一家之言,除報告之中提及的科技股之外,國內的科技企業還有很多,而有不少科技股在近期實現了大幅飆漲,投資者也需要警惕股價短期回落的風險。

作者:明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