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王晨婷
“迎難而上、穩中向好。”這是國家統計局對上半年國民經濟做的總結。
國家統計局於7月15日發佈上半年經濟成績單。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6.05萬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二季度增長5.2%。
這與市場的預判基本一致,主要由消費和出口的增長帶動了上半年的增長。
生產總值的增長有否作用到居民增收上?據統計,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同比名義增長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4%,稍稍跑贏GDP增速。其中,城鎮居民收入實際增長4.7%,農村居民收入實際增長6.2%。
上半年穩定開局後,有望在7月底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或可觀察下半年政策方向。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分析,政治局會議應會有新政策,但不一定會推出強刺激政策。

(圖源:圖蟲創意)
內需貢獻率達68.8%
上半年兩大經濟亮點,當屬“以舊換新”政策刺激消費,以及“搶出口”拉動出口高漲。有機構統計,上半年出口和消費兩項大約佔到GDP增長的八成。
1—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以下簡稱“社零”)總額245458億元,同比增長5.0%。5月社零增速衝高至6.4%之後,6月社零略有回落,同比增長約4.8%。6月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餐飲收入增速明顯下滑,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同比降低0.4%。
但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效果依舊顯現。6月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同比增長32.4%,上半年累計增長了30.7%。此外,文化辦公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傢俱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5.4%、24.1%、22.9%。

上半年社零增速走勢(圖源:國家統計局)
“上半年國民經濟‘暢’循環在改善。”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從統計數據看,人流、物流、資金流都在改善,上半年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爲68.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爲52%,是增長的主動力。經濟運行在改善,上半年,貨運週轉量同比增長5.1%,旅客週轉量增長4.9%。央行發佈了數據,6月末M2同比增長8.3%。
出口數據則超出不少人的預期。上半年,出口增長7.2%,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7.3%,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爲57.3%,比上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出口保持較強韌性,同比增速高達6.2%,高於一季度的5.7%、也高於2024年全年水平(7.1%)。

近一年進出口數據(圖源:海關總署)
實際上,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搶出口”效應開始顯現,今年一季度外部環境變化後節奏開始加快。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下半年我國出口增速或受出口訂單前置影響有所回落。但根據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測算,總體出口方面,搶出口“預支”的出口需求約佔2024年全部出口金額的1.7%,訂單前置帶來的回落幅度相對可控。
開拓新興市場也取得明顯成效。海關總署在14日的發佈會上提到,上半年我國對東盟、中亞、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速都達到兩位數,對東盟出口機牀、對中亞出口農業機械、對非洲出口紡織機械都明顯增長。6月單月,我國對非洲、其他新興市場(主要包括中東)出口分別增34.8%、14.1%。
此外,在固定投資方面,房地產開發投資依舊低迷。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9萬億元,同比增長2.8%。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6%,製造業投資增長7.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1.2%。

(圖源:圖蟲創意)
三季度降準降息窗口仍在
雖然實際增速符合市場預期,但需求和價格水平仍相對低迷。
6月份CPI同比上漲0.1%,結束了連續4個月的負增長,進入正增長區間;PPI同比下降3.6%,前值下降3.3%。
在大多經濟學家看來,全年GDP增長5%的目標應當無虞,但CPI增長2%的目標尚需努力。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當前CPI的增長還有較大空間,這也預示着接下來將進一步推行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提振物價表現、拉動需求。
“下一步可能還會繼續採取降息或者降準的方式,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維持低利率水平。而在工業生產方面,近期多個行業召開了座談會,針對過剩產能進行去產能,這也是新一輪的供給側改革。”楊德龍說。
在擴大消費需求方面,6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從支持增強消費能力、擴大消費領域金融供給、促進提升消費供給效能等方面提出重點舉措。此外,國家發改委已經明確將在7月下達今年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下半年還有1380億元的額度將分批下達。
“通過多方面的舉措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從而提高消費增速,穩定經濟增長也是很關鍵的。當前居民工資性收入很難有明顯的提升,重點在於提升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因此中央多次提出要穩住樓市、股市,推動房地產止跌回穩,使居民的家庭財富保持穩定。”楊德龍認爲。

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GDP基本持平(圖源:國家統計局)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爲52%,較去年的44.5%已經有顯著提升,但對比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爲82.5%,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不少機構預測,下半年若消費市場保持穩健增長,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超過60%。
“下半年我國消費發展是有支撐的,上半年一些積極影響因素和態勢在下半年會持續,消費政策還會繼續加力。”盛來運說。
他表示,下半年,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是有支撐的,一是上半年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和成效,爲完成全年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二是多年高質量發展的大勢和實踐凝聚了共識,積累了新動能,推動了經濟再平衡,提升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三是宏觀政策協同發力,將爲經濟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綜合判斷,中國經濟下半年會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目前對於宏觀政策的關注,有望到來的7月底政治局會議將會是一個重要的觀測窗口或調整節點。”啓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特別是應對下半年出口的不確定性,保障經濟增長順利實現5%目標,實現再通脹,這意味着仍然需要增量政策支撐經濟。
貨幣政策方面,潘向東指出,三季度降準降息窗口仍在。爲了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後續或將通過推動城市更新、土地收儲等存量政策落地見效,來維持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
值得關注的是,中央城市工作會議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明確打造現代化人民城市,持續推進城市更新。這或許爲未來一段時間擴大內需指明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