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豐”導彈系統又來了,這次是澳大利亞?

由 長江新聞號 發佈於 熱點

'25-07-15

當地時間7月13日,美澳2年一次的“護身軍刀”演習再次登場。今年的演習共有19個國家的3.5萬人參加,不僅規模創下歷屆之最,此次軍演的許多科目以及武器部署,也實現了多個“首次突破”。在美國加速推進“印太戰略”的大背景下,“護身軍刀”這次拉幫結派的聯合演習釋放出越來越濃的危險信號。

“阿德萊德”號兩棲攻擊艦資料圖

19國3.5萬人參加 演習創歷屆之最


當地時間7月13日,美澳“護身軍刀”演習啓動儀式,在澳大利亞兩棲攻擊艦“阿德萊德”號上舉行。今年的參演國家有19個,相比2023年增加了6個,總兵力規模增至3.5萬人。除了美澳以外,其他參與演習的包括英國、加拿大、德國、荷蘭等北約國家,亞太地區的參演國家還包括:印度、印尼、新西蘭、菲律賓、泰國等。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和越南首次作爲觀察員參加,進一步凸顯了本次演習在地域範圍內的影響力。美澳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護身軍刀-2025”是在澳大利亞舉行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複雜的作戰演習。美國媒體稱,這次“護身軍刀”演習的範圍,從印度洋的聖誕島一直延伸至6500公里外的珊瑚海,創下歷年之最。新華社的消息顯示,此次演習的科目包括野外訓練、部隊準備、兩棲登陸、地面機動、空戰和海上作戰,另外還有固定翼和旋翼飛機、火炮、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和地對空導彈系統的實彈射擊等。



美日英出動大型戰艦 300架戰機雲集


今年的“護身軍刀”演習不僅規模大,規格也創下歷年新高,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和日本均派出本國的大型主力戰艦。例如,美國派出“美國”號兩棲攻擊艦,英國派出了正在執行亞太巡航任務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澳大利亞派出兩棲攻擊艦“阿德萊德”號,日本則派出“伊勢”號直升機母艦。除了水面艦艇,這次“護身軍刀”還要和美國正在舉行的“重返太平洋”空軍演習聯繫起來,預計將出動300架戰機和數千名人員進行跨戰區部署。


首次演練網絡戰 AI軍事應用等新概念


根據澳國防部透露的消息,今年的“護身軍刀”演習首次增加了網絡戰、人工智能軍事化應用等演練課目。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羅納德·克拉克上將表示,在這次“護身軍刀”演習期間,美國陸軍將在澳大利亞測試一項新能力,演練所謂“敏捷作戰應用”等新型作戰概念,以實現在太平洋戰區前沿有效預置裝備和物資。美國太平洋空軍副司令勞拉·蘭德曼中將介紹稱,美空軍將利用這次演習進一步強化“敏捷戰鬥部署”概念,將集中部署的戰鬥機部隊拆分爲不同的小隊,派往偏遠地區以防止被對手“一鍋端”,並根據需要快速調動。美國空軍參謀長阿爾文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美軍目前的許多演習都是爲了應對“中美可能發生的大規模衝突”。

“堤豐”中程導彈發射系統


美軍將首次在澳試射“堤豐”導彈系統


在演習科目設置方面,美澳等國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實彈射擊,還將首次在澳大利亞進行“堤豐”中程導彈系統的實彈發射演練。據美國媒體此前報道,美軍正在尋找時機在印太地區部署第二套“堤豐”導彈系統,外界分析認爲,美軍很可能是在關島、澳大利亞和日本中選擇一個地點。


從此前的菲律賓到現在的澳大利亞,美方爲何急於在亞太加速部署“堤豐”導彈系統?特約評論員張學峯接受《長江新聞號》採訪時表示,“堤豐”系統海外的第一次試射,安排到了澳大利亞。一個重要原因是從技術角度來看,澳大利亞的靶場設施比較好:澳大利亞的國土面積比較大,有比較完備的設施進行試射保障。因爲這次他計劃試射的是“標準-6”導彈,射程將近 500 公里。


張學峯認爲,第二套“堤豐”導彈系統可能先部署到關島。關島距離亞洲大陸比較遠,並且是美國的屬地,它可以比較方便地進行部署和機動。實際上,對於 “堤豐” 這樣的系統來說,部署在所謂的“第一島鏈”,對於美國陸軍來說是比較理想的:他的 “戰斧” 巡航導彈的覆蓋範圍,可以覆蓋到中國大陸的部分地區;他的“標準-6”導彈的覆蓋範圍,也可以覆蓋到一些所謂“第一島鏈”的航道,對中方的威脅相對來說比較大。


演習首次將觸角伸向南太島國


今年的“護身軍刀”演習,在演習時間和演習內容上,都將與7月10日已經啓動的另一場大規模空中演習——“重返太平洋”相互交織,相互融合。此外,今年的“護身軍刀”演習,不僅邀請斐濟、湯加、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南太島國參加,而且此次演習將首次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近海舉行,這也是演習首次拓展到澳大利亞境外。澳大利亞國防軍稱,斐濟共和國軍事部隊約130名人員首次部署到澳大利亞,爲期5個月,以支持包括“護身軍刀”軍演在內的各項演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