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北京時間今天(7月15日)上午,我們收到了兩條非常重要的消息。
第一,英偉達老總黃仁勳在今天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英偉達即將恢復向中國供應H20芯片。

這條消息非常值得關注,大家知道,美國實施芯片禁令後,英偉達在政策範圍內搞出了一個可以出口至中國的H20芯片,但在今年4月份又被特朗普叫停了。
現在,英偉達又被重新允許向中國出口H20芯片,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中概股等一些相關股票今天都有所上漲。
當然,我們不能高興的太早,因爲這僅是美國階段性、策略性、技術性的反轉,並不意味着中美關係在其他方面或戰略層面上發生反轉。
相反,中美關係其實正潛藏着一個新的、更大的危機。
第二,當地時間7月14日,也就是本週一,特朗普就俄烏衝突做出了一個重大聲明,向普京發出最後通牒稱,如果俄烏未來50天不能實現停火,美國將對俄羅斯徵收100%的關稅。
此言一出,世人啞然失笑,因爲當前美俄之間的貿易額已經幾乎接近於零。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聲稱要對俄羅斯徵收100%的關稅,實際上無非是特朗普本人的一種情緒宣發,目的就是表達對普京的極度不滿。
順便一提,特朗普對普京的不滿由來已久,但前一陣他和普京通完話之後又變得很高興。然而根據坊間傳聞,美國第一夫人在看到特朗普情緒轉變後,特意提醒他不要高興的太早,畢竟普京之前也做出過很多承諾,但都沒有兌現。
也正是因爲第一夫人的提醒,特朗普纔有所警醒。
這個坊間傳聞僅供各位一笑,並作爲參考。但無論如何,特朗普目前至少階段性對普京失去了戰略信任,以至於不得不拿出一個理論上已經沒有實際效力的關稅作爲武器,對普京進行懲罰。
當然,特朗普還有另一個實質性的舉動,那就是他不僅宣佈美國和北約要共同恢復對烏克蘭供武,還透露美國將恢復提供“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
雖然“愛國者”並非當前最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但有了“愛國者”,相當程度上可以增加烏克蘭攔截俄羅斯導彈和無人機的能力。
順便一提,特朗普也說了,北約需要從美國購買這些“愛國者”導彈,所以生意人還是生意人,特朗普是半點不願喫虧。
無論如何,正如我之前所說的,這可能意味着在俄烏戰場上,烏克蘭軍隊有可能取得階段性優勢。
那麼此舉是否意味着特朗普對烏克蘭戰略性支持,對俄羅斯戰略性交惡?

對此,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此舉一定是策略性、階段性的。
換言之,特朗普和普京兩人的化學成分是相同的,他們都具有威權主義色彩的價值觀或治理風格,都是所謂的強人。
只不過,特朗普現在這麼做,出於兩個原因:
第一,特朗普面子實在是掛不住了。因爲他曾經講過,他上任之後24小時就要使俄烏戰爭結束。現在上任都快180天了,連個影兒都沒有,面上掛不住。
第二,據我們得到的消息,特朗普周圍的鷹派團隊,天天對特朗普鼓吹說一定要儘快結束俄烏戰爭,同時把注意力儘快地轉向牽制中國。
這一點坦率地講,跟中方不久以前對歐盟透露的底線立場,有不謀而合之處。
如果俄烏戰爭能夠儘快結束,而且中國能容忍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失敗的話,那美國一定將在短期之內,非常迅速地把它的戰略重心轉向中國。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可以明顯觀察到美國正在中國周邊戰略佈局。
第一,是對金磚國家下手。大家知道,七月下旬的金磚峯會馬上就要在巴西舉行。這次中國領導人因公務繁忙無法出席,普京因爲被國際法院所謂的通緝也不能前往。
而美國正在金磚國家內部開展很多的工作,試圖分化金磚國家。
第二,有跡象顯示,美國在上合組織內部也採取了一些行動。美國的目標不僅是領導這些組織,還在東南亞以及南海等地區重新謀劃一些圍堵中國的策略,這是爲了什麼呢?
其目的是爲了一旦俄烏戰爭結束以後,美國可以迅速把它的戰略重心迴歸到牽制中國上面。
所以,這就是最近一段時間,中美之間正在發生的一些非常詭譎的變化,我認爲有必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聽到這裏可能有朋友會問,如何解釋黃仁勳今天上午向媒體宣佈的、令我們全國人民都感到非常振奮的一個消息,即英偉達被允許恢復向中國出口H20芯片?
這也是我前幾天和大家講到的,黃仁勳在抵達中國的前一天,去白宮與特朗普會見,想必是得到了特朗普的口信。
但我想說的是,其背後有着策略性的考量,與美國急於結束俄烏戰爭來圍堵中國沒有任何關係,這涉及到中美之間圍繞貿易戰和高科技戰的近身搏鬥。
中國用稀土作爲籌碼卡美國,而美國則以高科技產品來卡中國,所以最終雙方可能都需要各退一步。

如果中國恢復向美國出口部分稀土,那麼美國至少要部分恢復對中國的芯片出售,包括那些在特朗普實施芯片禁令後專供中國市場的芯片,如H20芯片。
坦率地說,這對英偉達自身是有利的,對黃仁勳本人也是有好處的。
然而,這並不足以表明美國在戰略上已經放了中國一馬。相反,我們在關注俄烏戰爭的當前局勢時,我們絕不能被目前“二普”的矛盾上升所掩蓋了視角。
這印證了我昨天(7月14日)在文章中所講的,爲什麼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吉隆坡與中國外長會面後,會立即前往平壤,隨後又到訪中國。
拉夫羅夫一方面是參加了這幾天在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另一方面,則是爲了加強中俄兩國的戰略溝通。
中國方面也表示,中俄關系不僅穩定成熟,而且超越了與所有大國的關係,這一評價相當之高。
當然,在這些大國博弈中,有退有讓,有松有緊,其中相對比較詭譎的是印度。
按理說,印度自2018年起,似乎已被美國納入其“印太戰略”框架內。
然而,近期由於貿易戰,美印之間的貿易談判相當不順利,關係變得緊張。特朗普出於個人利益和商人的本性,不時變動關稅,印度當然也無法一直忍受。
這既是特朗普的一個特點,也是他的一個阿喀琉斯之踵。
儘管如此,我認爲特朗普的“三心二意”仍需高度關注,特朗普周圍的鷹派絕不像特朗普那樣在戰略上是個外行,而且也一定會提醒他在戰略上要逐漸變得內行。
因此,對於印度問題,我認爲在上合組織、金磚國家內部以及美印、中印的關係等多方面都顯得錯綜複雜。
我個人建議大家不要過於樂觀,從中國的角度出發,我們應當如何做就如何做,要儘可能地爭取一個對我們中長期發展有利的國際環境。
同時,我們也要密切關注周邊地區不斷出現的各種蠢蠢欲動、虎視眈眈的潛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