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威脅:100%關稅並非針對俄羅斯,對中印“二級制裁”纔會真正打擊俄羅斯經濟

由 觀察者網 發佈於 熱點

'25-07-15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當地時間7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見到訪的北約祕書長呂特。期間,特朗普對俄羅斯總統普京表達了“強烈不滿”,並威脅放話稱,若在50天內無法達成俄烏和平協議,將對俄羅斯實施“嚴厲關稅”——關稅稅率高達100%。

英國《獨立報》當天報道指出,雖然特朗普經常動用“關稅大棒”作爲打擊對手和盟友的手段,但由於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此前的拜登政府實施了懲罰性制裁,俄羅斯目前與美國幾乎沒有貿易關係。

不過,特朗普此次威脅時提到了“二級制裁”(secondary sanctions)的概念,意圖懲罰俄羅斯石油買家,對這些國家的進口商品徵收高達100%的關稅。報道稱,此舉可能會使來自中國、印度和德國等地的進口成本翻倍,因爲這三個國家既是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也仍在購買俄羅斯石油產品。

而從後來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美國駐北約大使惠特克以及一名白宮官員的說法中,也證實了特朗普此番威脅中真正所針對的對象和意圖。這些美方官員宣稱,特朗普指的是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並非對俄羅斯商品徵收關稅。由於美俄貿易往來很少,因此“二級制裁”可能是最嚴厲的制裁措施,而對中國和印度等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徵收關稅,纔會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當地時間7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北約祕書長呂特舉行會晤並發表講話。 視覺中國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特朗普當天宣佈了兩項措施,旨在向俄羅斯施壓,要求結束俄烏衝突戰爭,包括向烏克蘭提供新武器,並威脅如果50天內不能達成和平協議,將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

“我對普京總統感到失望,因爲我以爲我們兩個月前就能達成協議,但似乎沒有達成。因此,基於此,我們將實施‘二級關稅’(secondary tariffs)。如果我們在50天內無法達成協議,那很簡單,他們就會被徵收100%的關稅,就是這樣,我希望我們不必這麼做。”特朗普當天在白宮說道。

當被問及美國國會參議院提議對俄羅斯實施高達500%的“二級制裁”時,特朗普表示,共和黨人正在這個方案上“非常積極地推進”,並對其進行修改,以賦予他本人更多取消或推遲制裁的權力,但他也暗示,這些制裁可能並不需要。

《獨立報》稱,針對這一對俄製裁,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隨後向記者澄清解釋稱,特朗普指的是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而不是對俄羅斯商品徵收關稅。

“所以這就是經濟制裁……你也可以施加經濟懲罰,一旦我發現你這樣做(違規),你就得付出代價。”他補充稱,特朗普在面對俄羅斯時確實同時掌握着制裁和關稅這兩項“政策工具”。

CNN則援引一名白宮官員的澄清說法稱,特朗普提到的“二級關稅”是指對俄羅斯徵收100%的關稅,並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其他國家實施“二級制裁”。這名官員稱,由於美國與俄羅斯的貿易往來很少,因此“二級制裁”可能是最嚴厲的制裁措施。

“這是‘二級制裁’,是對那些從俄羅斯購買石油的國家實施的制裁,所以這實際上不是制裁俄羅斯,”美國駐北約大使惠特克在白宮這樣告訴CNN:“這是對印度和中國等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徵收關稅,這確實會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底,由於遲遲無法達成俄烏停火協議,特朗普也曾表達過對普京的不滿,並揚言美國可能對俄羅斯石油買家徵收“二級關稅”。

當時,路透社援引其能源領域專欄作家克萊德·羅素(Clyde Russell)的評論文章指出,特朗普發出對俄羅斯石油買家徵收“二級關稅”的威脅,可謂相當“瘋狂和大膽”,但面對這位反覆無常的美國總統,俄中印三國是何反應值得觀察。特別是作爲現階段俄羅斯石油兩大主要買家的中國和印度,這兩國的反應和俄方回應同樣重要。

文章作者認爲,中國屈服於美國壓力的可能性較低,但仍須注意特朗普已經對華加徵了高關稅;而印度則處境尷尬,莫迪政府雖討好特朗普,但在俄烏衝突後通過搶購打折俄油,俄羅斯現已成爲印度的石油最大供應國,替換俄油意味着要重新另尋替代供應,十分艱難。

羅素指出,若特朗普對俄羅斯石油買家徵收“二級關稅”成真,還將改變“歐佩克+”(OPEC+)的格局。OPEC+由以沙特阿拉伯爲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以俄羅斯爲首的10個非OPEC產油國組成。

對於非俄羅斯成員而言,俄油全球供應量減少或將推升油價,使其得以增產創收。某種程度上,這演變成了“利己主義”與“集團凝聚力”的博弈。鑑於許多OPEC+成員國財政狀況惡化,更高出口收益的誘惑可能難以抗拒。

目前來看,各方可能會謹慎回應,至少在公開場合如此。同時,各方也試圖弄清楚特朗普是否是認真的,或者他的新關稅威脅是否只是一種“想法泡沫”,隨着下一次情緒轉變,這種“想法泡沫”是否會隨之消散。

俄羅斯阿爾梅季耶夫斯克地區的一處烏拉爾原油鑽井平臺 資料圖

CNN認爲,綜合來看,這些舉措表明特朗普對當前這場俄烏衝突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應對策略。自今年1月上臺執政以來,特朗普一直在努力與這場衝突保持距離。即使是當天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佈這一對俄製裁消息時,他也仍辯稱,這場曠日持久的俄烏衝突並非是由他造成的。

據報道,特朗普當天還確認,美國將通過北約盟國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新武器,這些盟國將購買這些武器並將其運往基輔,協調工作將由美國駐北約大使惠特克負責。

當天到訪白宮的北約祕書長呂特,則稱這一進展“意義重大”,並稱贊特朗普的這一決定。他還稱,特朗普允許歐洲的北約盟國向烏克蘭資助武器“完全合乎邏輯”,並表示這一決定是基於北約盟國此前達成的一項共識——要求北約32個成員國各自的國防支出均需達到本國GDP的5%。

在3月31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記者曾提問,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可能對俄羅斯石油買家徵收“二級關稅”,而中國是其主要買家。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當時表示,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我們始終認爲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中俄的合作既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因素的影響。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