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臺前口口聲聲稱要修復與華關係,上臺後李在明爲何像變了個人?李在明到底是怎樣想的?
這兩天,韓國總統李在明和前國民力量黨人金鐘仁舉行了一輪午餐會談,二人討論了對美關稅等重大問題。期間,李在明公開澄清,說認爲自己親華是一個很大的誤解,他尤其希望美國不要誤解自己。那麼對於李在明的這番話該怎麼看呢?我說三點:

第一,李在明特別提到美國,表明在他眼裏,美國以及美韓同盟體系有着無可替代的重要性。那麼李在明爲什麼會把美國看得這麼重要?一方面,在韓國看來,美國雖然在敲韓國的竹槓,但也確確實實給韓國提供了安全保障,在半島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韓國哪怕付出高昂代價也必須要讓美軍站在自己這邊。另一方面,是李在明不敢得罪美國,造船業和半導體產業是韓國經濟的半壁江山,而這兩大產業,韓國都受制於美國。韓國造船業之所以能發展壯大,主要是美國爲壓制日本造船業扶植起來的,這麼做的結果就是讓韓國在2003年超越日本成爲全球最大造船國,但這只是產能上的。造船的核心技術美國人依舊捏在手裏,一旦美國不給韓國技術授權,韓國再龐大的船塢也造不出一艘真正自主的巨輪。至於韓國半導體產業,美國人還是同樣的套路,從光刻膠到EDA軟件,從芯片架構到製造設備,韓國看似光鮮的“芯片帝國”,實則建立在隨時可被美國抽走的技術地基之上。更何況,美國現在還要對韓國加徵25%關稅,李在明怎麼敢不重視美國感受?

第二,李在明這是對競選承諾的背叛。他上臺前就頻繁對華示好,上臺後的頭幾天更把修復與華關係列爲基本國策之一。可他現在卻像變了個人,不僅說自己不親華,還叫美國不要誤會。這肯定會對中韓關係造成影響。破壞中韓關係很簡單,有時候只需要一個舉動,或者簡單一句話,但修復中韓關係就很難。那麼李在明爲什麼要這麼做呢?不排除他是想盡可能地爭取更多民意支持。就韓國現在的情況來看,反華潮高漲起來,首爾多地都在搞反華遊行,反到什麼程度?中國人上街被認出來的話就可能會有安全風險。我駐韓使館都發文提醒在韓中國人要注意安全,不要靠近那些反華遊行。在這種情況下,李在明如果表現得親華,那民意支持可能就會垮臺,反之則可能匯聚起更多民意支持。完全有理由懷疑,韓國頻繁爆發的反華潮背後,有美國人的身影。畢竟美國最擅長在它國玩這種套路,並且美國也確實是這一趨勢的最大利益既得者。
第三,得罪了中國,對韓國來說是沒有好處的。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如果中韓關係出現變化,那麼肯定會影響到中韓合作,進而影響到韓國的經濟發展。更何況,現在韓國經濟比較困難,兩極分化問題十分嚴重。數據不會騙人,現在韓國社會收入前10%的家庭,年均收入達2.1億韓元,而收入末尾10%的家庭,年均收入只有1000萬韓元,二者相差2億韓元,兩極分化太嚴重了,是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在這種情況下,韓國經濟想要正常化,只有系統性改革一條路可以走,但系統性改革需要錢,錢從哪來?和中國做生意就是捷徑之一。

最後,還有一個觀察點就是,李在明曾經的死對頭、前總統尹錫悅現在的情況非常不好,尹錫悅團隊就透露,尹錫悅在拘留所裏犯了舊病,體力不支,連上樓梯都困難。尹錫悅這是打得什麼算盤呢?有理由懷疑他就是想以身體健康狀況爲由,拒絕出庭受審。因爲現在韓檢方除了打算以涉嫌“內亂罪”控訴尹錫悅之外,還有新的罪名,即“外患罪”。在韓國,這兩項罪名後果都很嚴重,最高都是可以判到死刑的。但如果尹錫悅的健康問題爲真,而審判進程又因爲尹錫悅的健康問題而長期停滯,不排除尹錫悅未上法庭就病死獄中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