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染血軍神利瓦萊

▲雖然並非鄰國,但距離中國也都足夠近
7月24日上午,泰柬邊境的緊張局勢終於突破了臨界點。最初只是兩國邊防軍隊在爭議地區的常規對峙和零星槍戰,但幾個小時內,衝突迅速升級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上午9點40分,柬埔寨軍方動用BM-21火箭炮向泰國素林府境內開火,火箭彈直接擊中當地一座加油站,造成至少2名平民死亡,多名學生和居民受傷。面對這種直接攻擊平民目標的行爲,泰國軍方迅速作出回應:10點58分,6架F-16戰鬥機緊急升空,對柬埔寨邊境兩處軍事設施實施精確轟炸。
短短一個多小時內,衝突從槍聲響起到火箭彈飛行,再到戰鬥機呼嘯而過,這種快速升級的態勢讓整個東南亞地區都繃緊了神經。更令人擔憂的是,雙方似乎都沒有立即降溫的意圖,這讓外界開始思考一個現實問題:如果兩國真的全面開戰,軍事優勢究竟在誰手裏?

這次武裝衝突並非毫無徵兆。過去幾個月兩國矛盾就在急速升溫,而最近幾周,泰國總理佩東坦和柬埔寨參議院主席洪森的通話錄音意外泄露,更是讓雙方關係雪上加霜。本月16日,泰國士兵在邊境巡時踩中了地雷受傷並指控爲柬埔寨佈設。24日上午的槍戰本來還在可控範圍內,但柬方隨後使用火箭炮攻擊平民目標的舉動,徹底改變了衝突的性質。

從裝備角度分析,柬埔寨選擇使用BM-21火箭炮系統並非偶然。這種蘇制多管火箭炮射程可達20公里,具備快速部署和大面積殺傷能力,在缺乏制空權的情況下,確實是對付優勢敵人的有效武器。但問題在於,火箭彈擊中加油站這種民用設施,很可能並非精確打擊的結果,而是BM-21固有精度不足的體現。泰國的F-16空襲則展現了完全不同的作戰思路,6架戰機的出動既顯示了決心又保持了剋制,選擇邊境軍事設施作爲報復目標,既達到了報復效果,又避免了進一步刺激。

▲數十架戰鬥機是泰國空軍的核心力量
從紙面實力看,泰柬兩國軍事力量的差距相當明顯。泰國武裝部隊總兵力約36萬人,年度軍費開支達70億美元;而柬埔寨總兵力僅約12萬人,軍費僅7億多美元,雙方在投入上相差近10倍。這種差距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重要的是裝備質量和技術水平的巨大鴻溝。
空中力量的對比更是一邊倒。泰國空軍擁有30多架F-16戰鬥機、11架瑞典"鷹獅"戰機,以及數十架F-5等較老戰機,總計各類軍用飛機約550架。而柬埔寨空軍幾乎名存實亡,總共只有幾十架飛機,全是直升機和中小型運輸機,完全沒有現代化戰鬥機。可以說,柬埔寨在空中力量方面就是"裸奔"狀態。

▲柬埔寨空軍,確認是完整截圖
陸軍裝備方面情況稍好一些,但差距依然明顯。柬埔寨擁有644輛坦克、3627輛裝甲車輛、430門牽引火炮和463臺火箭炮;泰國則有635輛坦克、16935輛裝甲車輛,以及數百門各類火炮。雖然在坦克數量上差距不大,但泰國在裝甲車輛和整體機械化程度上明顯領先,而且裝備普遍更加現代化,維護保養水平也更高。
這次衝突最能說明問題的是雙方武器使用方式的差異。柬埔寨依賴的BM-21火箭炮雖然火力密集,但本質上是一種面殺傷武器,精度有限,更適合對付集羣目標而非精確打擊。而泰國F-16的激光制導炸彈則代表了現代精確打擊技術,能夠在最小化附帶損傷的前提下摧毀特定目標。

▲柬埔寨陸軍近年來引入大量中國裝備,但仍不足以彌補差距
從戰術層面看,柬埔寨軍隊仍然沿用傳統的"火力覆蓋"思維,試圖通過大量火箭彈和火炮的飽和攻擊來彌補技術劣勢。這種戰法在特定條件下確實有效,特別是在複雜地形的防禦作戰中。但面對擁有絕對制空權的現代化軍隊,這種傳統戰法的侷限性就暴露無遺——火炮陣地很容易被空中偵察發現,然後被精確炸燬。
泰國軍隊則更注重利用技術優勢實施精確打擊。其現役主力F-16與鷹獅戰機不僅具備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還能實施電子戰和情報收集任務,即便是落後的F-5,面對幾乎沒有防空火力的柬埔寨軍隊,也是砍瓜切菜。在現代戰爭中,制空權往往意味着戰場主動權,這正是柬埔寨軍隊面臨的最大困境。從這次交火可以看出,雙方在作戰理念上存在明顯的代際差距。

▲中國-柬埔寨“金龍2025”聯合演習
儘管泰國在軍事實力上佔據壓倒性優勢,但這並不意味着大規模戰爭不可避免。耐人尋味的是,交戰雙方都與中國保持着密切的軍事合作關係,這種"兩邊都是朋友"的局面讓中國處於微妙位置。作爲地區大國,中國顯然不希望看到兩個友好鄰國兵戎相見,這不僅影響地區穩定,也會給"一帶一路"倡議帶來負面影響。

▲中國-泰國“鷹擊2024”聯合演習
東盟作爲區域組織正在積極協調各方,但其"不干涉內政"原則在處理成員國直接軍事衝突時顯得力不從心。同時,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政治經濟成本、國際社會的外交壓力,以及兩國都曾經歷長期動盪的歷史教訓,都在制約着衝突的進一步升級。綜合分析,這場衝突更可能以有限規模的邊境摩擦形式存在,而不會演變成全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