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通坦一句話,給柬埔寨判“死刑”?中美勸,大馬哄,都不管用了

由 顧正龍 發佈於 熱點

'25-07-25

7月24日,剛遭遇政治滑鐵盧的泰國前總理、現文化部長佩通坦面對記者提問時,直接“放了大招”。她情緒激動、語氣嚴厲,一句“談判已無必要”,給整個泰柬局勢按下了“戰爭快進鍵”。更狠的是,她還特意強調泰軍“已做好全面應戰準備”,暗示如果柬方再挑釁一步,那就別怪泰國動真格。



從影響來看,這個聲明直接給柬埔寨畫了紅線,也把局勢推向懸崖邊緣。而在輿論層面,佩通坦這一波操作,極大地調動了泰國國內民衆的民族主義情緒,尤其在“地雷事件”導致泰國士兵截肢之後,其國內民意已經徹底爆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佩通坦的這句話,可以說是“給柬埔寨判了死刑”。


要知道,泰柬這場衝突自7月24日起,泰國陸軍稱,當天上午8時20分左右,柬埔寨士兵攜帶火箭推進榴彈逼近泰方據點,在泰軍喊話警告無效後,柬方率先開火。作爲回應,泰國於上午10時58分出動F-16戰機,摧毀了柬埔寨第8和第9步兵旅指揮部。


柬埔寨國防部完全否認泰方說法,其發言人聲明強調,是“泰軍首先對柬軍發動武裝攻擊”,柬軍僅在自衛範圍內行動。柬埔寨參議院主席洪森在社交媒體透露,奧多棉吉省和柏威夏省的邊境地區遭到泰國炮擊。


戰火迅速蔓延至平民區,泰國素林府官員證實,柬埔寨發射的BM-21火箭彈,擊中當地一處居民點,造成平民傷亡;另一枚火箭彈甚至擊中了一個加油站,截至24日晚,炮火已波及泰方醫院,被泰方譴責爲“戰爭罪行”。



7月25日,泰柬邊境衝突進入第二天。泰國公共衛生部通報顯示,截至24日晚9時,這場衝突已造成14名泰國人死亡,另有46人受傷。而泰國內政部25日宣佈已從四個邊境府撤離10萬零672名居民。


面對迅速升溫的局勢,中國外交部第一時間呼籲剋制,希望通過對話解決問題。中國駐柬、駐泰使館分別提醒本國公民避開邊境衝突區,展現出負責任大國的立場,也傳遞出明確信號:不希望看到東南亞地區因邊境摩擦失控,影響到區域安全穩定。


美方同樣敦促泰柬兩國“立即停止敵對行爲”,呼籲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分歧。看得出來,美國也不希望這一地區亂起來,尤其現在還牽扯到大量平民傷亡,這對美國在東南亞的“印太戰略”而言,是極大的負面新聞。但美方插手空間有限,雖然其對泰國有影響力,但柬埔寨並非其傳統盟友,而且在這種情況下,美方的干涉也很容易被視爲拉偏架。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馬來西亞也出面調停。這一次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非常積極,直接打電話給泰國和柬埔寨的領導人,希望大家都冷靜點,坐下來談。他甚至發文表示,“和平仍是唯一選項”。但問題是,即使馬來西亞是東盟輪值主席國,它的“哄勸”依舊沒有讓局勢降溫。兩邊各有死傷,泰柬民間民族主義高漲,輿論場也完全失控。



連日本、越南、歐盟這些“圍觀羣衆”都陸續表態,呼籲剋制,主張對話。但說到底,這些聲音都太輕,勸也勸不動,拉也拉不住。不是不想,是拉不回來——兩國的敵意已經積累太久,摩擦點太多,哪怕是外力介入,也很難一下子把它按住。


更關鍵的是,泰柬這次衝突,背後牽涉的不是一時衝動,而是長年積累的問題。從“通話門”到“地雷門”,再到文物糾紛、外交降級、邊貿限制,這種層層疊疊的摩擦,本就已經讓彼此關係到了極限。


甚至在網上也可以看到各自民衆的反應都非常激烈,泰國那邊已經有人呼籲“驅逐柬埔寨勞工”,柬埔寨這邊則有媒體直指“泰國背信棄義”。民族主義和仇恨情緒蔓延,比軍火還難控制,一旦情緒失控,就算政客們後來想冷處理,也難以收場。


再加上,這場衝突恰逢泰國政壇動盪,佩通坦被暫停總理職務,內部本就不穩。柬埔寨那邊則是新老權力交接期間,洪森家族仍握重權,也需要“強硬”姿態穩定內部。兩國政局交錯影響,使得邊境衝突不再只是軍事摩擦,而成爲兩國政壇“硬實力”的表現平臺。



更爲關鍵的是,泰國代總理普坦25日發出警告,與柬埔寨的軍事對峙正在升級,並朝戰爭方向發展。同一天,泰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不需要第三國斡旋。由此可見,泰柬戰火短時間內難以熄滅,在這種情況下,衝突的解決,主要還是取決於當事雙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