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是不是真的要給美國跪了?如果特朗普在關稅上得寸進尺,歐盟又有什麼辦法應對呢?
日前,美日兩國在關稅問題上達成共識,特朗普政府將原本針對日本汽車追加的25%額外稅降至15%,作爲回應,日本石破茂政府則承諾增加8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採購。表面上看,美日雙方好像誰都沒喫虧,但實際上,石破茂政府同意這份協議,完全也是出於一種無奈。特朗普已經明確將關稅延期的時間定在8月1號,隨着時間的逼近,日本方面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不然,美國對日本加徵的關稅稅率就是25%,現在的15%關稅稅率雖然對日本來說同樣不是很好受,但至少少了10%,這已經石破茂政府讓特朗普做出的最大讓步了,如果日本不見好就收,搞不好連這15%的關稅稅率都很難爭取到。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只能選擇“投降”了。日本是“投降”了,但這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很不好的影響,那就是特朗普在接下來與其他貿易伙伴的談判中,15%的關稅稅率已經成了一個重要的參考值,至少不會低於這個參考值。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日本“投降”後不久,歐盟這邊貌似也要跪了。27號當天,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特朗普在蘇格蘭會面,期間雙方談論的重要議題之一就是關稅問題,根據之前特朗普劃定的8月1號最後期限,過了這個時間,如果美歐雙方沒有在關稅問題上達成共識,美國將會對歐盟加徵30%的關稅。換句話說,特朗普在離開白宮前往蘇格蘭之前就已經斷了馮德萊恩“後路”,雖然歐盟方面難以接受30%關稅稅率這個結果,但美國並沒有給歐盟過多的考慮時間。在這種情況下,馮德萊恩只能硬着頭皮上。目前,馮德萊恩的團隊已經將15%的關稅稅率考慮在內了。最開始歐盟期望的是“零關稅”,眼見沒有任何希望,於是便改成了10%的關稅稅率,但依舊滿足不了特朗普的胃口,現在又把15%的關稅稅率考慮在內,這次歐盟可能真的要跪了。畢竟,不退不行,歐盟當下對美順差超1500億歐元,如果雙方真打起來,出現破壞性貿易戰,那損失最大的還是出口大戶歐盟自己。

不過,話說回來,要是這次馮德萊恩與特朗普還是沒有談攏,8月1號後,美國針對歐盟加徵30%的關稅,那歐盟又該怎麼辦呢?有沒有什麼反制美國的手段呢?就目前情況來看,歐盟的應對措施至少有兩種:首先,尋求在美國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區開展貿易合作。在這之前,馮德萊恩就曾明確強調,由於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對國際貿易造成衝擊,歐盟尋求在美國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區開展更多貿易;其次,準備使用《反脅迫工具法》反制美國,該法案自2023年生效後,就被部分專家視爲反制措施中的“關鍵武器”。因爲根據該法案,歐盟不僅可對美國的商品加徵關稅,同時還可限制第三國公司參與公共採購項目,或對服務貿易和投資設限。

在馮德萊恩會見特朗普之前,歐盟就已經做好了決定,如果談判談崩了,並且美國對歐盟商品徵收高關稅,那歐盟就對價值近100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其中包括波音飛機、汽車和波本威士忌等,並且歐盟已經將反制時間定好了,就在下個月的7號。另外,歐盟對美加徵關稅反制的時候,還準備精準打擊特朗普政府的“痛點”,重點放在農業和工業商品上,因爲這些商品將主要影響到“紅州”,也就是俗稱的“共和黨州”,其中包括路易斯安那州的大豆和家禽肉、密歇根州的汽車、佛羅里達州的香菸以及堪薩斯州和內布拉斯加州的牛肉。要知道,這些州都是共和黨票倉,如果歐盟真的這麼做了,那這些“紅州”的農業、製造業必然也會遭受重大影響,這或許還真能讓特朗普政府“回心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