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06:29
來源:中國網
鏈接已複製
字體:小大
中國網訊 7月15日凌晨,伴隨着一陣山呼海嘯般的巨響,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託舉着天舟九號貨運飛船從文昌航天發射場奔赴中國空間站。在指揮控制中心機房內,海量數據奔湧不息,技術部數據總體團隊正緊盯屏幕上瞬息萬變的曲線參數,確保每一條信息準確無誤,爲天舟九號保駕護航。

據悉,中心計算機系統被譽爲航天發射任務的“中樞神經”。面對火箭發射產生的強實時、大流量、高碼速多源信息流,如何實現數據的精準處理與智能決策、確保指揮中心“看得清、判得準、控得住”,是技術部數據總體團隊一直追尋的目標。
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心計算機系統的自主構建研發,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任務。發射場建設初期,面對全新的火箭型號、龐大數據處理規模和嚴苛的實時性要求,技術部數據總體團隊在國內尚無成熟經驗可循情況下,毅然闖進了這片“數據無人區”。他們白天查閱資料、鑽研協議、理解文書,晚上就在宿舍將想法用代碼實現,邊試邊幹,爲此常常奮戰到深夜。因爲炙熱的夢想,他們並未感到勞累,反而是越幹越有勁,越幹越充滿激情。

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峯。從長征七號、長征五號、長征八號等型號的首飛到常態化發射,他們研製搭建的中心計算機系統經歷了最嚴苛的實戰檢驗。面對多型號、多變化、多需求的挑戰,該系統表現出了卓越的穩定性和強大的適應性,贏得了操作手、指揮員和各級指揮決策層的信賴。

越是艱險越向前。時針回撥,某次任務中,火箭飛行過程下行數據出現中斷。技術部數據總體當機立斷,立馬開啓“地毯式”排查。“必須爲火箭飛行數據處理、指揮顯示掃清障礙!”憑藉着紮實的基本功,他們從數據匯聚、信息處理到指揮顯示,每個環節、每個鏈路細緻排查,快速成功處置了突發情況。當所有數據順滑地流淌、處理、顯示時,所有付出都化作了成功的喜悅。他們的快速精準處理也爲精準測控提供了關鍵支撐。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依託多年的科研積累,近年來,技術部數據總體團隊成功構建了全鏈條技術體系,自主研發了某型數據分析平臺,有效突破了傳統飛行數據處理的效率瓶頸,數據處理效率提升超40%,故障識別準確率突破95%,實現了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跨越式升級,爲中國航天測控技術進步貢獻了智慧力量。
(供稿人:黃國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