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扭動閥門到敲擊代碼 他們託舉天舟九號騰飛

由 圖片中國 發佈於 圖片

'25-07-15

2025-07-15 06:29

來源:中國網

鏈接已複製

字體:小大

中國網訊 7月15日凌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託舉着天舟九號貨運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低溫加註系統是文昌發射場最龐大、最複雜的系統之一,如何實現創新突破、建設自主可靠的全流程加註系統,是技術部低溫加註總體團隊一直追尋的目標。

時針回撥到2012年,隨着文昌發射場建設不斷推進,剛參與完成發射場設計工作的技術部低溫加註總體,立馬投入到某型加註軟件的自主研發當中。面對從零開始的低溫加註系統,這支團隊長期駐紮在生產廠家,看圖紙、查資料、學技術、問經驗,白天在辦公室交流討論,晚上就在宿舍挑燈夜戰,用一行行代碼將討論結果實現。胸懷炙熱的“大火箭”夢想,他們越幹越有勁。

文昌發射場是我國首座濱海發射場,國內沒有可供參考借鑑的現成經驗。隨着當時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合練的不斷臨近,各系統的匹配測試也在不斷開展。

“無法連通,怎麼辦?”在長征七號首次匹配測試中,困難像一座座大山橫亙在技術部低溫加註總體團隊面前。一次次的代碼覈查、一次次的鏈路測試、一次次的狀態轉換,終於在最後時限前實現了數據傳輸準確無誤。那一刻,技術部低溫加註總體團隊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長征七號合練、長征五號合練、長征七號首飛……在文昌發射場開局起步的那段日子,由技術部低溫加註總體編寫的某型加註軟件經受住了一次次檢驗,出色完成了各項工作。

在長征七號首飛後,隨着設備改造和火箭方的需求變更,該軟件迎來了一次升級維護。爲了不影響長征五號首飛任務的執行,低溫加註總體團隊每天都加班加點工作到凌晨。

在大家的努力下,長征五號首飛任務中低溫加註系統通過壓縮流程、提高流量等手段,縮短了加註時間,爲火箭成功發射創造了條件。

爲了應對文昌發射場不斷增加的各型火箭加註發射功能拓展需求,同時保障現有型號火箭的高密度發射任務,近年來,技術部低溫加註總體主動創新軟件維護方式保障,自主設計搭建某型測試平臺,不斷探索新技術在軟件中的應用,確保了軟件的迭代拓展。

如今,技術部低溫加註總體團隊已完成國內最大、最複雜、自動化程度最高的低溫加註控制系統建設,解決突破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獲得了10餘項軟件著作權和20餘項專利。同時,某型加註軟件在文昌發射場投入使用以來,成功執行了該發射場的所有航天發射任務,爲大國重器騰飛作出了重要貢獻。

(供稿人:黃國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