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歐地理標誌合作國際會議”在青田召開

由 圖片中國 發佈於 圖片

'25-11-15

2025-11-15 11:54

來源:中國網

鏈接已複製

字體:小大

11月14日,“2025中歐地理標誌合作國際會議”在浙江省麗水青田舉辦。

在中國和歐盟建交50週年和《中歐地理標誌保護與合作協定》簽署5週年、生效4週年之際,爲深化中歐在地理標誌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助力中歐企業對接合作,提升中國地標產品的國際影響力,推動《協定》納入的地標產品擴容增量,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中國歐盟協會11月14日在浙江省麗水青田共同舉辦“2025中歐地理標誌合作國際會議”。出席會議並致辭的中外嘉賓有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歐盟協會會長劉奇葆、羅馬尼亞前總理、歐盟委員會前農業委員達奇奧.喬洛什(Dacian Ciolis),歐洲理事會前主席、比利時前首相夏爾·米歇爾(Charles Michel,線上),西班牙前首相薩帕特羅(Jose Luis Rodriguez線上),法國前總理拉法蘭(Jean-Pierre Raffarin,線上)、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黨組成員、副會長袁敏道,國家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志成,國際地理標誌網絡組織祕書長馬西莫·維托里(Massimo Vittori),歐洲議會原環境、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委員會副主席吉利·巴赫友(Gilles Pargneaux),歐盟投資理事會聯席主席尼科·萊爾丹(Nico Leerdam),麗水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任淑女。會議的主題是“互認共享、地標生輝:中歐合作新座標”。

劉奇葆指出,今年是中歐建交50週年,中歐關係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歐應從長遠發展出發看待中歐關係,堅持夥伴定位,秉持開放精神,順應時代潮流,做大做優務實合作,以豐富的合作成果爲各自經濟發展和雙方人民福祉作出更大貢獻,爲推動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性挑戰作出更大貢獻。

劉奇葆指出,中歐地理標誌不僅是優質產品的“身份證”,也是文明的“金名片”、合作的“連心橋”,充分體現中歐夥伴關係互利共贏的內涵。中歐要凝聚更深入的共識,保持開放合作,堅定地標合作信心,同時在綠色、數字、科技創新、產業鏈供應鏈等領域打造更多合作的新增長點。中歐地標企業要開展更務實的合作,不斷創新合作方式,推動中歐地標產業高質量發展。地標行業組織要發揮更大作用,提供更專業的服務,進一步提升地標產品的認知度和市場競爭力。

喬洛什說,今年是簽署《中歐地理標誌保護與合作協定》的第五個年頭,這是雙方之間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雙邊貿易協定。我很高興能夠來麗水青田,共同慶祝歐盟與中國在地理標誌領域開展的合作協定。這份協定的意義遠不止一份技術性的知識產權文書,它是兩大文明的交匯點。在全球貿易可能帶來隔閡的時代,地理標誌提醒我們彼此相通的價值觀,這一價值觀意味着對品質、地域傳統和人民的尊重中歐地理標誌合作深化 共築文明交匯與貿易互信橋樑。

他認爲,今後中歐地理標誌合作可聚焦三大重點:一是強化生產者團體建設、加強地方保護執法與消費者認知提升,確保協定全面落地;二是擴大受保護地理標誌清單,推動符合歐盟最高級別“原產地保護名稱”標準的中國地理標誌獲得認可;三是依託歐盟手工藝和工業產品新法規,拓展非農業領域地理標誌合作。同時,雙方以現有合作爲範本,推動地理標誌概念全球化,並在國際組織中發揮主導作用。儘管中歐貿易關係偶有挑戰,但地理標誌領域已構建起堅實的信任夥伴關係。期待中歐地理標誌合作持續深化,讓承載數百年人類技藝與地域遺產的產品,不斷爲所屬社區創造繁榮與自豪。

米歇爾、薩帕特羅和拉法蘭在視頻致辭中都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支持《協定》的簽署、生效和落實,他們認爲地理標誌是中歐這之間的一大重要共識。米歇爾特別強調,“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時常受質疑,《協定》爲促進國際貿易雙邊合作提供了新路徑。”薩帕特羅說,“期待合作持續推進。” 拉法蘭說,“中歐雙方要推進合作而不是走向對抗。”

袁敏道說,今年是中歐建交50週年。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越是嚴峻複雜,中歐就越需要展現責任擔當。回顧這半個世紀的歷程可以看到,合作是中歐雙方的唯一正確選擇。中歐作爲東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在維護和發展地理標誌保護體系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願景。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郭雯,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委員會、副局長顧文海,商務部亞洲司原司長、中國駐歐盟使團原公使彭剛,青田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周贇,中國綠色食品協會地理標誌專委會主任劉平,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洪江,會稽山紹興酒股份公司副董事長傅祖康等特邀嘉賓分別圍繞“深化雙方在地理標誌領域的對話與合作”“開展地標產品的保護”“地標產品的推廣與可持續發展”“促進農產品貿易與文化交流”“助力中歐企業對接合作”“探討中歐地理標誌互聯互通的新模式、新路徑”“推動雙方地理標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升地理標誌產品的國際影響力”等議題進行了交流。

發言嘉賓認爲,中歐關係正站在歷史進程中的新起點。作爲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中歐關係攸關全球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中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共生格局。中歐關係當前面臨機遇與挑戰並存,要朝着正確方向發展,築牢政治互信的基礎,把共識進一步落到實處。要充分認識《協定》具有中歐經貿合作里程碑意義。《協定》是在中國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期間簽署並生效的。中國即將開啓第十五個五年規劃,上個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歐盟也一直致力於推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想往是世界各國政府的使命,《協定》的進一步落實將擴大雙方消費側的需求,提高供給側的產品質量,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中歐雙方歷史悠久、文明燦爛,地理標誌是雙方共同的寶貴財富。雙方要深化對話合作,推動中歐地理標誌合作邁上新臺階,推動中歐經貿高質量發展。會議發出了中歐雙方要更加珍惜和落實共識,加強開放和合作共贏之聲。

主辦方在會場展示了列入《協定》目錄的青田產品,還邀請中國駐歐盟使團原公使彭剛和國際地理標誌網絡組織祕書長馬西莫·維托里爲中方業內嘉賓舉辦了旨在深入瞭解《協定》、推動中國產品進入歐洲市場的講座。

中歐雙方於2020年9月14日簽署《協定》,這一協定於2021年3月1日生效。根據《協定》,中歐雙方各有100個地標產品在《協定》的首批產品目錄中,各有175個產品在第二批目錄中(待生效)。它的簽署和生效爲中歐經貿關係注入新動力,並惠及雙方企業和消費者;爲中歐雙方搭建了新的經貿平臺,提供了豐富的公共產品。

出席會議的還有中國歐盟協會領導和外交部、商務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農業農村部、國家知識產權局、浙江省等有關部門代表,歐盟和歐盟國家駐華使節及中歐業內嘉賓出席。

會議由麗水市人民政府、浙江嘉利(麗水)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西班牙門戶中心、法國國際精釀師協會協辦,青田縣人民政府、麗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浙江青田縣僑鄉進口商品城集團有限公司承辦。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中國歐盟協會致力於推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發展。爲推動《協定》的傳播和落實,於2023年和2024年分別在蘇州、鄭州成功了舉辦第一屆、第二屆中歐地理標誌合作發展論壇,歐盟成員國愛爾蘭前總理埃亨、西班牙前首相薩帕特羅分別出席並致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