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稱不再攻擊人道物資分發站,加沙民衆能安心領物資了?

由 科技生活快汛 發佈於 科技

'25-07-28

#7月·每日幸運籤#

最近,加沙地帶的局勢又有了新動態。據半島電視臺援報道,以色列已經和斡旋方達成協議,承諾不會攻擊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分發站。就在前一天,也就是 7 月 27 日,以色列國防軍也宣佈,從莫斯科時間 10 點到 20 點,在加沙地帶的一系列地區進行每天例行的 “軍事行動戰術暫停”。這一停火措施,配合着不攻擊物資分發站的承諾,似乎給飽經戰火的加沙地帶帶來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回顧這場衝突,加沙地帶的老百姓日子過得太艱難了。自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加沙就一直籠罩在戰火之中,以色列的軍事打擊不斷,民衆的生活陷入了絕境。食物、藥品等生活必需品極度短缺,衛生條件惡化,疾病肆虐,孩子們失學,大人們爲了生存苦苦掙扎。在這種情況下,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就成了加沙民衆活下去的希望。

可過去,物資分發點並不安全。據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通報,從 5 月 27 日到 7 月 13 日,加沙地帶已經有至少 875 人在領取援助物資的途中不幸遇害,其中 674 人就死在 “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 物資分發點附近。此前,還有以軍官兵向以色列媒體爆料,說加沙地帶的以色列駐軍故意向聚集在物資分發點的巴方平民開槍,導致人員傷亡。這一樁樁悲劇,讓加沙民衆對領取物資充滿了恐懼。

如今以色列做出不攻擊物資分發站的承諾,背後原因其實挺複雜的。從國際輿論方面來看,以色列承受着巨大壓力。國際社會一直呼籲以色列停止軍事行動,保障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救援。此前以軍對物資分發點的攻擊,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大家紛紛指責以色列違反人道主義原則。在這種輿論風暴下,以色列需要做出改變,來緩解國際輿論對自己的批評,改善自身的國際形象。

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也面臨一些問題。持續的軍事打擊雖然對巴勒斯坦武裝組織造成了一定打擊,但也引發了加沙民衆更強烈的反抗情緒。而且,長時間的衝突導致加沙人道主義危機愈發嚴重,這也給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帶來了阻礙。比如,大量平民流離失所,以色列軍隊難以分辨平民和武裝人員,增加了軍事行動的難度。允許物資安全分發,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撫加沙民衆,也有利於以色列後續軍事行動的開展。

消息一出,有的網友覺得這是好消息,“希望加沙的老百姓能安全領到物資,填飽肚子,太不容易了”。但也有不少網友持懷疑態度,“之前以軍也有過類似承諾,結果呢?還不是照樣攻擊,這次能不能做到還得看後續行動”。還有網友指出,“就算不攻擊分發站,整個加沙還在戰火中,光這點改變遠遠不夠,要徹底停火纔是真的好”。

有分析認爲,以色列這次承諾不攻擊物資分發站,是多種因素博弈的結果。一方面,國際社會的壓力迫使以色列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另一方面,以色列也希望通過此舉,在軍事行動和國際形象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不過,這一承諾能否真正落實,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畢竟過去以色列在類似問題上有過失信的情況。而且,只要巴以之間的深層次矛盾沒有解決,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危機就很難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這次承諾只是衝突中的一個小轉折,未來加沙局勢如何發展,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大家都盼着這片土地能早日恢復和平,讓民衆過上安寧的生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