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7 月 27 日晚間,也門胡塞武裝軍事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的一則聲明,在國際航運界引起關注。葉海亞表示,胡塞武裝將升級海上封鎖行動,展開 “第四階段海上封鎖”,目標直指所有與以色列港口合作的航運公司船隻,不管這些船航行到哪兒,屬於哪個國家,都逃不過胡塞武裝導彈和無人機的攻擊。

這話一出口,背後的意味可不簡單。自 2023 年 10 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胡塞武裝就多次表明力挺巴勒斯坦的立場,還對過航紅海的民船動手,理由就是要回應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此前,他們也攻擊過駛向以色列港口的船隻,可這次把範圍擴大到所有和以色列港口合作的航運公司船隻,無疑是進一步升級對抗。
胡塞武裝控制着也門紅海海岸的大片區域,這讓他們在紅海的話語權不容小覷。以往,他們的行動已經讓不少航運公司心裏發怵。像馬士基、地中海航運這些國際航運巨頭,早就暫停紅海航線,不少公司因爲害怕被攻擊,都選擇避開紅海這條重要航道。埃拉特港,作爲以色列連接印度洋的關鍵港口,承擔着該國約 60% 的鉀肥出口和大量汽車進口,受胡塞武裝襲擊影響,如今經營陷入鉅額債務,近乎癱瘓。
有人覺得胡塞武裝是在爲巴勒斯坦 “出頭”,在國際社會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軍事行動約束有限的情況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抗議,“這是在給以色列施壓,讓它知道不能在加沙爲所欲爲”。但也有人擔心,這會讓紅海局勢更加混亂,國際航運成本大幅上升,“以後從這過的貨船運費怕是得漲不少,最後成本還不得消費者買單”。還有人站在人道主義角度,憂慮船員安全,“船員們太無辜了,這以後跑船心裏得多害怕” 。
有分析認爲,胡塞武裝此舉是基於多重考量,是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軍事行動的強烈抗議,試圖通過經濟手段 —— 打擊以色列海上貿易,來影響以色列決策,給巴勒斯坦爭取更多談判籌碼。軍事層面,展現自身實力,表明在紅海有能力掌控局勢,讓以色列不敢小瞧。而且,胡塞武裝一直強調不會阻礙地區自由航行,只針對與以色列有關聯船隻,在國際輿論上佔據一定道義優勢。
不過,這種做法也讓地區局勢更加複雜。以色列肯定不會坐視不理,很可能加大對胡塞武裝的軍事打擊力度,雙方衝突可能進一步升級。國際航運也會受嚴重衝擊,紅海作爲全球重要貿易通道,船隻通行受阻,國際貿易成本增加,全球產業鏈都會受到影響。
不管後續如何發展,胡塞武裝這一決定已然改變紅海地區博弈態勢,後續局勢走向,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