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在中國的當代經濟版圖中要遜色得多,但在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河流沿岸,依然誕生了許多座偉大的城市。其中哪一座城市最出色呢?以下比較的僅限於在黃河干流兩岸的五座省會級城市。

開封
作爲八朝古都,開封最輝煌的時候是在北宋。一幅《清明上河圖》道盡了東京汴梁的繁華,這座無險可守的濱河都市在遭到金兵洗劫後,依然當了上百年的金朝陪都,但再也沒有恢復昔日的光彩。此後作爲河南府治和省會的開封並未因黃河而受益良多,反倒在明末和抗戰中因人爲決堤而多次受災,至今開封段的黃河還是有名的“懸河”。河南省會遷至鄭州後,開封進一步沒落,鄭開一體化逐漸讓開封成了鄭州的衛星城。

銀川
在開封榮享北宋帝都的高光之時,西北也崛起了一座都城--西夏國的興慶府,也就是現在的銀川。西夏國祚接近200年,不過西夏時期銀川的高光要和河西走廊的武威分享。而在西夏被蒙古滅國之後,這座城市歸於平寂。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讓寧夏平原變成了引黃灌區,也使銀川一帶成爲塞上江南,但這座依靠賀蘭山庇護的城市輻射範圍有限,畢竟整個寧夏也才六萬多平方公里,還沒有重慶面積大,且一半貧瘠。

蘭州
蘭州可能是和黃河最“親近”的城市--整個城區沿黃河兩岸而建,以黃河母親爲主題的雕塑和黃河上第一座橋樑都在蘭州。這座城市最初的價值在於它挾絲綢之路咽喉要地的角色(其別稱金城來自於“固若金湯”),隴海、蘭新、蘭青和包蘭等多條鐵路在蘭州交匯強化了其西北交通中樞的地位,但難以借勢來提升經濟。蘭州在西北一直被西安壓制,現在又被烏魯木齊超越。甘肅很大,但板塊顯得支離破碎,作爲省會的蘭州鞭不長,更莫及。

濟南
濟南號稱黃河下游的中心城市,但比起上面幾座城市,黃河一直走的是山東半島以南的線路,清光緒年間黃河奪大清河入海,濟南纔算成爲黃河沿岸的城市。濟南因居古四瀆之一的濟水之南而得名,黃河佔據了濟水古河道,但並沒有給這座城市帶來更多的利好。濟南在明初才成爲山東省會,清末青島開埠,逐漸奪去了濟南的風頭,後面還有煙臺在追趕。

鄭州
和東西兩邊的古都開封和洛陽相比,鄭州似乎是後起之秀,但其實遠古時期的黃帝和大禹,以及之後的商朝和多個諸侯國都曾在此建都,只是留存的遺址少之又少。洛陽和開封的興起似乎給鄭州施加了沉睡的魔咒,再次醒來已是中原解放。1948年鄭州設市,四年後取代開封成爲河南省會,留給開封的只有一個河南大學。

但讓鄭州翻身的超級助攻並非身邊的黃河,而是和黃河十字相交的鐵路京廣線。京廣線的前身京漢鐵路拉來了鄭州和石家莊兩座城市,比起白手起家的石家莊,略有家底的鄭州現今已成爲國家中心城市,扮演起引領中原崛起的新角色。如果說京漢鐵路只是喚醒了沉睡的商都,那麼隴海鐵路則讓鄭州憑藉中國南北和東西鐵路大動脈交匯的十字路口,有了再次躋身於中國二線城市之列的資本。

作爲中原城市羣的龍頭城市,和西安、合肥一樣,鄭州也屬於“強省會”。除了集省內經濟資源於一身,鄭州還將轄區內人文資源整合後“打包”成了“天地之中”,併成功申請到世界文化遺產,藉此至少拉平了和關中——中原城市羣中其它城市的歷史文化成色。

在北方城市羣整體弱於南方城市羣的今天,鄭州不但是黃河流域最出色的那個城市,可能也是北方最拼命的那個城市:爭取富士康的落地,業已成型的米字型高鐵網和建設超前規模的航空港。甚至,這座被沿海城市看起來有點土氣的內陸城市還在航空港區預留了領事館區。如此拼命,不成功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