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壞環境
亂塗亂畫,隨地吐痰,隨手亂扔垃圾,還喜歡把車開到無車轍印的草原、河流等地,這些行爲,都對自然生態造成了破壞。
尤其是那些高原地帶,比如青海、西藏等地,原本就是亞洲河流發源地,生態本身就比較脆弱,遊客隨地亂扔的易拉罐、塑料袋,將會當地環境造成幾十年才能修復的損壞。

二、影響他人
長時間搶佔網紅機位,排隊時插隊等,不守秩序,自駕遊堵車時逆行插隊,夜間會車不關遠光車,無故鳴笛等,這都影響他人了遊樂體驗。

三、過度追求出片文化
旅遊原本是取悅自己的事情,卻變成了社交媒體上取悅他人的行爲。到哪裏都是爲了“出片”,甚至爲了出片而刻意尋找刁鑽的角度,哪怕當地是一片廢墟,也要拍出仙境的畫面。
過度追求出片文化與社交炫耀,忽略了旅遊過程中的視聽、認知與思考體驗,變成了旅途中一隻行走的三腳架與風光擺件,與旅遊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了。

四、熱衷於商業打卡
大部分熱門景區,都是商業景點,景區同質化嚴重。尤其節假日期間,大批量遊客湧入熱門景區,造成景區接待遊客量達到最大承載量。原本清幽的山道人滿爲患,一覽衆山小的觀景臺更是摩肩接踵,連欣賞一下風光都要靠擠,旅遊活脫脫變成了一種受罪。
類似“我在XX很想你”、“此生必駕XXX”等打卡路牌,從某一方面來說,也是因爲一些遊客的打卡,造成了全國景區的效仿,從而整體拉低了國內的景觀水平。
除此之外,還有看動物表演、與動物收費合影、在景區內的購物通道消費等,這些景區內的商業行爲,有遊客在源源不斷地消費,正是其存在的一大原因。
像“動物表演”這種行爲,本身就存在爭議,一個動物從小要受到多少“圈養與訓練”,才能變成現在的表演模式?要想做到真正保護動物,遊客就要從自身的行爲做起,去選擇正確文明的觀景方式。

五、景點貪多
一個新疆,相當於16個韓國,僅北疆就相當於8個韓國了。然而,部分遊客卻想10天之內把北疆玩遍,一路緊張地開車,到了景區匆忙打卡過一遍流程,行程計劃太趕了,根本玩不好,還歸咎於是當地不好玩。
雖然每個人喜歡的旅遊方式不一樣,有的人就喜歡3天狂奔2000公里,有的人則喜歡酒店躺平式過一天,但這都是極個別遊客的偏好。對於大部分來說,制定行程規劃,還是應當科學合理。
對於每天的行程安排,不是景點越多,行程就越好。貪多必然造成不精,這裏卡着時間點拍兩張照片,那裏乘坐了一圈觀光車,本來坐車、遊玩景區就很累,絲毫不給自己安排一些休息時間,旅遊變成了流放,自討苦喫。

每天開6-8小時車,下了車還要忙着去幾個景區遊玩,哪裏還有充足的精力去感受山川湖海的靈氣?
旅遊不是趕路,自駕遊也不是搞長途貨運。品嚐一頓美食,要細嚼慢嚥,兩大口就喫飽了,那是充飢,不叫品嚐美食。
既然出來旅遊了,就要擺正心態,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對於更多的遊人而言,旅遊是摒棄常規城市快節奏生活,來體驗慢節奏、悠閒的大好河山時光的,對於景點不要貪圖太多,每天開200公里車,玩1-2個景區,這就已經足夠了。
中國那麼大,囫圇吞棗逛一圈也沒有意思,不如給每個景區多預留點時間,既然出來玩,就要把它玩好。

要想環遊祖國,推薦這版“2025年中國自駕攻略圖”,包含全國公路網、景觀大道、景區古蹟、山川河流、自駕營地等信息。自駕遊7年,這是夏主編見過的最好的一版全國紙質地圖!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529981351055966783"></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