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樂節到詩酒大會,這座西南小城憑什麼成爲今年最破圈的城市?

由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 發佈於 旅遊

'25-11-18


“上到科切拉,下到藍田壩!”


XG——今年4月纔在全球頂級音樂節“科切拉”上擔綱主舞臺壓軸表演的國際現象級女團——10月,首次在中國二線及以下的小城市登臺。這場特殊的“首秀”,就在——


瀘州!


瀘州音樂節,在十一假期火爆出圈!

供圖/銀河左岸


這是一座除了酒香迷人之外,稍顯低調的川南四線小城,卻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裏,以一場音樂節讓十餘萬樂迷徹底沸騰。


衆星雲集!薛之謙、汪蘇瀧、XG、吳克羣、二手玫瑰等二十餘組音樂人輪番獻藝,掀起陣陣音浪。小城更以全方位“寵粉”驚豔衆人:免費接駁車、高質量伴手禮、盛大煙花秀…誠意遠超預期!


連續三天,震天音浪的浪漫暴擊!

供圖/銀河左岸


“瀘州酒要會·銀河左岸音樂節”的餘溫尚存,另一場關於文化與內心的深度邀約——“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又將一份“情緒大禮”帶給這座城市。


這同樣是一場大咖如雲的思想文藝盛宴:影星成龍、歌手薛凱琪、青年詩人祺白石、《羅輯思維》主講人羅振宇……以音樂、舞蹈、演講、分享的方式詮釋“詩”與“酒”的力量,讓文字的堅韌與美酒的熱烈合而爲一。雖然不似音樂節那樣有外放、燃燒的感染力,但內斂而深沉的力量,更能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詩酒的溫暖。


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同樣衆星雲集。

圖/瀘州老窖


瀘州,瀘州,這座以酒出名的小城,怎麼就把奔放與深沉都釀成了醉人的滋味?


除了上面的兩場盛會,川超也十分火爆!

攝影/十年奶奶(曾玉)




引爆多巴胺!

在瀘州,擁抱盛放的微醺



狂歡,開始於10月5日的午後。


天氣微陰,欲說還休的陽光滲過層雲,在舊藍田機場的上空灑下慵懶又遲疑的光亮。音樂,如一簇不甘寂寞的火焰,兀自燃燒起來,將昏沉沉的天幕燙出一個火熱的窟窿——


二手玫瑰的演出讓全場都躁起來了!

供圖/銀河左岸


臺上,是音樂的盛宴。率先引爆全場的是青春偶像,一開口就讓空氣裏擠滿了甜度超標的電荷,每一次揮手、每一個眼神都引發臺下如潮的呼應。搖滾樂隊登場,畫風突變,二手玫瑰用奇異的裝扮與戲謔的幽默撕碎了精緻,挑動着所有人的神經,痛仰和新褲子更將整場表演推向不眠的巔峯。實力唱將、頂流歌手輪番登臺,用一浪高過一浪的演繹全方位浸泡樂迷的聽覺神經。


音樂節上XG女團和吳克羣表演。

上圖 攝影/楊尚威

下圖 供圖/銀河左岸


臺下,是青春的狂歡。日均五萬餘人的到場人數,投身其中,彷彿一顆小水珠躍入了沸騰的海洋。環顧四周,目之所及的總是人人人人人,躁動的,吶喊的,推擠的,躍動的……人潮洶湧澎湃,旗幟、熒光棒、舞臺射燈的色彩彼此交錯,組成一個巨大而模糊的青春幻影。音樂節的每一晚,更有盛大的煙花秀,讓全城都陷入歡騰。


十五萬餘人共同織就的音樂迷夢。

供圖/銀河左岸


“風過瀘州帶酒香”,此時此景,怎麼少得了一杯恰到好處的微醺?場邊的“美酒體驗區”裏,正有瀘州老窖邀請的調酒師,以白酒調出低度的雞尾酒、咖啡與其他冰飲,一口抿下,微帶熾熱的味道里是飄飄然的欣快。伴隨着砰砰的音浪,一切麻木的、規整的、被摺疊的生活都被拋在腦後,小小的杯中,盛滿了一望無際的歡樂與自由。


音樂節冰飲和雞尾酒。

供圖/銀河左岸


深夜是散場的時間,不用擔心在洶湧的人潮裏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早有免費接駁車到位,有條不紊地把樂迷送往市區——這次音樂節吸引了超過15萬樂迷,其中超過80%來自市外、更有50%來自省外,小小的瀘州珍視這個被所有人看見的機會,把樂迷們呵護得無微不至:低價充電寶免費飲用水,還有豐富的伴手禮,古藺麻辣雞、張壩幹桂圓、古藺面、水尾酥餅、納溪泡糖等特產滿滿當當地放上一包,加上瀘州博物館的文創、瀘州老窖酒粕面膜——來了,就要把瀘州的美食與文化體驗個徹底


麻辣雞和古藺面,有沒有勾出你的饞蟲?

左圖/視覺中國

右圖 攝影/陳偉紅


對樂迷來說,這場音樂節已不僅僅是一次揮灑青春的釋放之旅。這一次,他們邂逅了小小的瀘州,小城的溫暖與醉人,必定會長長久久地烙印在許多人的心裏。


音樂節夜間的煙花秀,

盛放的姿態叫人難以忘懷。

供圖/銀河左岸




詩酒趁年華!

在酒城,叩響心靈的共鳴



一場音樂節,彰顯的是瀘州盛放的、不加掩飾的熱烈;緊隨其後的“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則要展現出這座城市內斂的溫柔——溫柔,並不是不醉人


江水穿瀘州而過,帶起滿城酒香。

攝影/李珩


再來感受一下詩意的瀘州吧。


酒香在這裏縈繞了兩千多年——從秦漢時即有的釀造雛形,到1324年掀起釀造革命的“甘醇曲”的誕生,一代代釀酒師承先啓後,把“濃香”的味道滲進了這座城市的一呼一吸。


醇美的瀘州老窖正在釀製之中。

攝影/陳中



有了酒,自然也就不會少了詩。


酒是詩的催化劑,總能讓想象力衝破理性的邊界,讓靈感奔湧到筆端,把平凡的文字點化成閃閃發亮的詩歌;酒也爲詩人提供了交流的空間,不知多少豪放灑脫的作品就在觥籌交錯、一唱一和之間誕生。


文物述說着千年酒城的歷史。

圖/視覺中國、製圖/魚一條


許多文人墨客留下詩篇——


杜甫的《瀘川紀行》,寫下“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無字謝主人”的感慨;有唐庚登臨縣樓,吟誦出“百斤黃魚鱠玉,萬戶赤酒燒霞”的豐盛壯美;數百年後,楊慎站在滾滾江邊,回望歷史浪濤中的無數風雲人物,最終只揮一揮衣袖,留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嗟嘆……


滾滾長江,也成爲市民冬泳的場所。

攝影/李珩


酒香生髮於此,詩歌奔赴而來。還有哪裏,比這樣的瀘州,更能代表中國的“詩酒文化”呢?


瀘州東門下,歷史與未來交織在一起。

攝影/我眼裏的瀘州


這已是“國際詩酒文化大會”在瀘州召開的第九個年頭了。這場盛會,是由瀘州市政府與中國作協《詩刊》社主辦,瀘州老窖等企業承辦的,如今已經成長爲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IP,讓來自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詩人、學者、文學家與文藝愛好者因此結緣。


11月2日晚,“讓詩酒溫暖每個人”榮耀盛典之夜正式拉開帷幕。那是一場詩酒飄香、文化交融的盛事,不僅有成龍、閻維文、雷佳、吳彤、薛凱琪、孫悅斌等藝人登場,以音樂、舞蹈等多元藝術形式將盛會現場妝點得星光璀璨;更有中國、俄羅斯、古巴、等多國詩人、文學家、藝術家、翻譯家齊聚盛典之夜。


星光璀璨的“讓詩酒溫暖每個人”榮耀盛典之夜。

供圖/瀘州老窖


盛典之外,“酒城講壇”更能觸動心靈。


《羅輯思維》主講人、“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的分享從“詩和酒”的關係着手。他認爲,詩是內容的流轉,而酒卻是人間的遇合。在這個AI盛行的年代,單純的內容免不了要被大浪淘去,只有立足熱烈的現實生活才能擁有真正的生命力。瀘州恰恰是一座“詩與酒撞在一起的城市”,不僅是內容創作的樂土,更是一片鮮活熾熱的“人間”。


羅振宇講述“內容”與“人間”的依存關係。

供圖/瀘州老窖


俄羅斯詩人、翻譯家、散文家、出版人馬克西姆·阿梅林的分享也十分精彩。他曾獲布寧獎、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文學獎、俄羅斯國家“詩人獎”等殊榮,是當今俄羅斯詩壇的傑出代表。他以《詩人與其故土》爲題展開論述,提出了浪漫的觀點——描述自己的故鄉,以首首詩歌形成故鄉的“文學地圖”,這是詩人的責任。這位詩人的文化背景是異域的,但詩人與故土的連結卻能跨越文化的隔閡,平等地喚起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故鄉的共鳴,這種魅力深深地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用詩歌讓故鄉“存在”,是詩人的責任。

供圖/瀘州老窖


“外賣詩人”王計兵的故事,更有凡俗生活中的溫度。在成爲“詩人”之前,他在工地幹過木工、到河裏撈過河沙、看守過果園、開過翻斗車。繁忙的勞動裏,他靠“蹭書”度過苦悶的時光,又漸漸嘗試着自己寫作;他沉浸在創作裏,又一度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經過幾年的時光,才漸漸找到平衡。成爲外賣員的時間裏,他寫下了一首《趕時間的人》——“從空氣裏趕出風,從風裏趕出刀子,從骨頭裏趕出火,從火裏趕出水”“一個個飛奔的外賣員,用雙腳錘擊大地,在這個人間不斷地淬火”。立奔波於市井之中寫出的文字,更能戳中普通人心中最真實、柔軟的地方。


王計兵,用筆描摹着一個個“趕時間的人”。

供圖/瀘州老窖


自媒體博主、青年詩人祺白石,則爲聽衆打開了一個詩意盎然的創作世界。祺白石原本專注於繪畫,生活中偶然的靈感勃發讓他開始用手寫體圖片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詩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視覺表達。他的詩,不僅寫給文學愛好者,更希望吸引那些平時沒有閱讀習慣的人——表達,原本就應該是一件沒有門檻的事,那些從日常生活裏悄然蹦跳而出的火花,更應引來共鳴與欣賞。正像他在“酒城講壇”上說的那樣:“我一直都不覺得詩歌是高高在上的,我覺得每個不同的人、不同的處境、不同的生活狀態,都有可能寫出深入人心的詩。所以,我希望以我的力量讓更多的人去寫詩,去感受詩歌帶來的平靜。”


祺白石,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轉瞬即逝的靈感。

供圖/瀘州老窖


四位嘉賓,四場分享,讓“詩”的生命力從四個角度延伸到了觀衆的身邊。高雅的詩歌藝術,就這樣以更大衆、更動人的方式完成了與普通人的情感鏈接,實現了“讓詩酒溫暖每個人”的承諾。


與音樂節動態張揚相比,盛典的星光、講壇的思辨是靜態內斂的,然而——音樂,本就是流淌的詩歌;詩歌,亦是凝固的旋律。它們一動一靜,恰似奔流的長江水與窖中的陳年酒,形態雖異,本源卻交匯融合,共同散發出文化的甘醇之香。


遠望音樂節絢爛的煙花。

攝影/焦陽


酒城如酒,有音樂般澎湃的香與熱,也有詩句般無窮的回味與溫暖。她熱烈,外放,敢爲人先,也懂得包容,善於沉澱。這樣一座城市,既懂得如何以最熾熱的方式創造快樂,也懂得如何以最溫柔的姿態安頓靈魂。


敬,一座詩意盎然的美酒之城!


瀘州“山河明月·醉酒城”中的表演。

攝影/攝影師海洋



文 | 貓騎士

策劃/審稿 | 歐寒天

圖片編輯 | =G

圖片設計 | 魚一條

首圖 | 陶傑

封圖 | 銀河左岸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