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活過

由 財經雜誌 發佈於 財經

'25-07-14





中國作家、美食家、電影監製、主持人,2025625日去世,享年83



文|陳娉舒

前些天,開車路過北京海淀萬柳,瞥見一家蔡瀾點心鋪。我喊了句,哇,蔡瀾餐廳!”10歲兒子問:蔡瀾是誰?急着趕路,我隨口答:一位老爺爺,一個著名的大喫貨。我們沒進蔡瀾點心鋪,但我確實惦記了——得空帶孩子來,讓他知道蔡瀾是誰

然後,就聽到蔡瀾走了的消息。625日,83歲的蔡瀾於中國香港去世。公衆得知消息,是兩天後的627日。依照蔡瀾生前意願,沒有任何儀式,遺體已火化。

蔡瀾曾在《好好活着,好好告別》裏寫道,活的時候盡興,走的時候乾脆。只是,在更多人眼中,他色彩絢爛的一輩子,與這安靜地走,就好比其老友黃霑說的,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蔡瀾生前各類著作200多部,其首部自傳,書名叫《活過》。圍觀他這一輩子,活過這詞,他實在是太對得起。

蔡瀾出生於新加坡。少年蔡瀾,叛逆、厭學、轉學多校⋯⋯蔡瀾曾就此自嘲爲流學生。父親受聘於邵氏電影公司,全家搬到戲院。少年蔡瀾的週末節目,是一場不落地看電影。14歲起,蔡瀾開始發表影評雜談。

16歲,蔡瀾留學日本,學電影編導。他經常請朋友喝酒,繼而以方便麪度日,母親得知,寫信教他以蝦米冬菇調湯。蔡瀾父母都是潮汕人,潮汕美食傳統是出了名的。想來,後來世間有食神蔡瀾,當年母親信中的那些調湯的蝦米冬菇,功不可沒。

22歲起,蔡瀾定居中國香港。他先後在邵氏、嘉禾等著名電影公司擔任監製,陸續推出了《快餐車》《龍兄虎弟》《福星高照》《城市獵人》等高票房電影,很快成爲金牌監製。

1993年,香港九龍城寨拆遷。已在電影界擁有話語權的蔡瀾,申請了20部攝影機入場拍攝,香港城建史上的重要篇章,得以被記錄。真實的歷史場景,很多用於蔡瀾監製的成龍電影《重案組》。關於這次記錄,蔡瀾說,沒有後期,沒有特效,而且也不能再來一次,這很像人生。

聊蔡瀾,一定聊到香江四大才子,辦報紙寫武俠的金庸、寫科幻小說的倪匡、寫流行曲的黃霑、做電影的蔡瀾。上世紀60年代,因版權事宜,蔡瀾與金庸相識。70年代,倪匡爲邵氏寫劇本,經妹妹亦舒引薦,倪蔡二人一見如故。不久,蔡瀾監製邵氏版《倚天屠龍記》,爲配樂,結識黃霑四大才子身姿活躍的那些年月,香港的文壇、影壇、樂壇、傳媒⋯⋯處處才情橫溢,精彩紛呈,百無禁忌。

那些年的蔡瀾、倪匡、黃霑,常聚會喝酒。1989年,有一天三人喝酒喝出了妙招。《今夜不設防》,香港歷史上前無古人的一檔深夜清談節目誕生。兩個小時,第一小時喝酒,酒酣耳熱,主賓開聊,話題奔放。張國榮醉酒點菸,周潤發歪躺沙發,張曼玉坦言我選港姐就是愛慕虛榮”⋯⋯“今夜的嘉賓,無不是粉絲無數的重量級人物。《今夜不設防》很快創下70%的高收視率,BBC甚至派隊赴港拍紀錄片。

時光進入90年代。《今夜不設防》停辦。1992年這一年,倪匡赴美;金庸賣掉了《明報》;而蔡瀾,推出暴暴茶”“蔡瀾醬料等產品,繼續活色生香的日子。

喜歡到處逛喫的人會發現,港澳臺、東南亞,甚至於更遙遠的西南歐,掛有蔡瀾題字牌匾、蔡瀾相片的茶樓酒家,總能出其不意映入眼簾。美食家蔡瀾,這可能是蔡瀾最爲市井氣的身份。

在蔡瀾看來,大喫大喝就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他最快樂的事,是喫到一樣東西,好喫得想寫字。新鮮出爐的一例燒鵝、街角小店的一碗雲吞、夜晚排檔的一碟牛河,都被他寫進文字裏,因爲,好喫的東西,往往不在最貴的餐廳,而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十幾年前,蔡瀾在香港旺角的雞仔餅店,巧遇老友倪匡,兩個老頭捧着新鮮出爐的雞仔餅,在街角開開心心喫。

蔡瀾熱愛旅行,在旅行中見天地,見衆生。自然,一個資深喫貨的旅行,喫必定也是主題,在蔡瀾眼裏,旅行指南上的景點,也未必比街邊阿婆的一碗麪來得有趣。

2016年5月28日,蔡瀾作品《蔡瀾旅行食記》在山東青島舉行新書首發式。圖/IC

這麼多年,蔡瀾在很多報紙上開有專欄,聊美食美酒美茶美景美女,人生百味,世間萬象,皆入文章。他主持的《蔡瀾嘆名菜》《蔡瀾品味》等電視節目,最高收視率32%,成爲TVB王牌。

金庸曾這樣說蔡瀾,酒色財氣什麼都懂,電影美食一流通達,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熱愛與賺錢,在蔡瀾這裏,成了可兼得的魚與熊掌。喫與玩,爲蔡瀾聚攏了財富,而財富,又爲蔡瀾供給着下一輪的喫與玩

也有人覺得蔡瀾的一些言行刺耳、扎眼。對此,蔡瀾纔不在意,這世上最沒意思的事,就是假正經地過完一生。蔡瀾清楚,的邊界在哪裏。在《我決定活得有趣》中,他寫,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不想做什麼,就可以不做。

蔡瀾很早就給自己挑好了骨灰盒,粉紅色的;給自己想好了墓誌銘,我活過。晚年的蔡瀾,煙照抽,酒照喝,買最新款電子產品,每日追劇數小時甚至熬夜觀看。每天唯一的鍛鍊,是走路15分鐘去菜市場買好喫的,那裏的攤販,全認識他。

蔡瀾還在微博、知乎、臉書等社交平臺上開號,每年農曆新年前,他開放評論區和網友聊天。一如倪匡所言,他看世人,不論青眼白眼,都出自真,都不計較利害得失,只求心中歡喜。有人抱怨苦惱多,他罵,這是你自找的,活該。有人妄想當富二代,蔡瀾怒斥,你應該去問你老子。我沒空。他毒舌依舊,但就偏偏有很多人趕來評論區捱罵

兩年前,蔡瀾的太太不慎跌跤後離世,蔡瀾爲救太太也跌至重傷。出院後,他散盡古董傢俬收藏,搬入維多利亞港畔的海景酒店,僱了八個人照顧日常起居。

香江四大才子中,黃霑第一個作別人間。200411月,蔡瀾出席黃霑的追悼會,現場循環播放黃霑的作品《楚留香》,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201810月,金庸大俠收刀。20227月,倪匡停下奇思。

如今,蔡瀾擱下心愛的雪茄與茶餅。香江四大才子的時代,如同黃霑的歌詞,一笑風雲過

港劇、港片裏,永遠有這樣的臺詞,給你煮碗麪喫,好不好?”“做人呢,最緊要的,就是開心。回頭看,人這幾十年,很多時候,真就是一碗麪帶來開心。蔡瀾不就是最好的踐行者?津津有味地喫,然後,開心了一輩子。

這麼想,事情就簡單很多。對喜歡蔡瀾的人來說,對蔡瀾最好的告別,就是——走,喫一頓自己最喜歡的!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編輯:許瑤)

責編 | 秦李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