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新辦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今年以來,中國進口出現負增長的原因是什麼?下半年進口的前景如何?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進行了回應。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今年上半年的進口增速是國際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作爲大宗商品的進口大國,大宗商品約佔我國進口總值的三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對我國進口增速的影響較大。上半年,我國原油、鐵礦砂、大豆這三種商品進口均價同比跌幅都超過一成,拉低了整體進口增速2.7個百分點。
看增速也要看走勢 看價值量也要看實物量
對進口,既要看增速,也要看走勢,既要看價值量,也要看實物量。隨着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內需擴大帶動進口趨穩,二季度進口轉爲增長,而且主要是數量增長拉動,是實打實的增長。
工業生產及消費對二季度進口增長拉動明顯
一方面,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帶動設備和零部件進口回升。另一方面,市場銷售回升,拉動部分消費品進口增長。在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下,前5個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較一季度加快。
將擴大零關稅待遇範圍 帶動各國共同發展
去年12月1日起,我國給予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今年上半年,我國自上述國家進口實現了兩位數增長。下一步,我們還將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零關稅,用中國的大市場帶動各國共同發展。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王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