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無疑顯示了中方對巖屋毅訪華之重視!
文 | 海上客
在昨天(12月24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證實,日本外相巖屋毅將於12月25日應邀訪華。
01
巖屋毅 圖:資料
其實,巖屋毅訪華之旅,在日本來說,傳了不少日子。起碼在今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利馬會議之後,因中日領導人利馬會晤,而使得日本各界看好巖屋毅即將訪華。
然而,直到巖屋毅訪華前一天,中方纔予以公開確認。這顯示的是什麼呢?
在海叔看來,這無疑顯示了中方對巖屋毅訪華之重視!
由於過去一段時間,中日關係有一些微妙之處。而日本又經歷了首相換人——
由石破茂替換岸田文雄出任日本首相。而後,石破茂又宣佈提前進行國會選舉,再重新上位,重新組閣。
說日本政壇在短期內經歷了一系列地震,並不爲過。
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外相之應邀訪華,如何更妥帖安排,成了中日雙方的題中之義。
更要看到,中日同處東亞。特別是今年9月,第十屆中日韓旅遊部長會議在日本神戶召開。如今回看,這次會議,起碼在日本視角,有點“前朝往事”的味道,畢竟自那次會議之後,日本內閣經歷了兩次重組。但會議所定下的一些基調,比如三國之間開通更多旅遊線路,互相更多人員走動云云,是沒有變的。
但,韓國,出了一些問題!
尹錫悅夫婦 圖:資料
自尹錫悅搞出一出“戒嚴鬧劇”以後,原本的中韓、日韓一些外事活動、互訪只得按下暫停鍵。
當然,韓國相對來說已經在回到正常時刻。哪怕如今代理韓國總統的國務總理韓德洙也被在野黨盯上,要彈劾他。但海叔感覺,是否彈劾韓德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在野黨還是執政黨,都還沒有做出如尹錫悅“戒嚴風波”那般的出格舉動。
因此,中日韓之間的一些互動,特別是一些外事活動是否恢復、何時恢復,已提上議事日程。哪怕在韓國選出新任總統之前,不待完全恢復,起碼能有一些中層事務性官員之間的磋商,總是好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巖屋毅得以應邀訪華。好事!
02
不得不說,巖屋毅之訪華時間,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時間背景——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還有不滿一個月的時間,轉眼到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將再次走馬上任。
值得觀察的是——
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夫人安倍昭惠已經於12月15日跑到美國,跑到特朗普的海湖莊園。特朗普夫婦見了安倍昭惠。特別是特朗普夫人梅拉尼婭,還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很榮幸再次在海湖莊園接待安倍昭惠女士。我們深切緬懷了她已故的丈夫、前首相安倍晉三。”
另一方面,特朗普還拒絕見日本現任首相石破茂。
特朗普夫婦會晤安倍昭惠
其中到底有何深意呢?
其實,美國方面向日本方面解釋稱,美國法律禁止“普通民衆”與外國政府就外交問題進行交涉。
聽聽都像大道理。不過,此前富翁馬斯克在紐約給意大利總理梅洛尼頒獎時,有沒有官銜?算不算“普通公民”?
從這個角度看安倍昭惠見特朗普,則石破茂似乎就是被特朗普晾在一邊的感覺。
反正,從特朗普見安倍昭惠而暫時不見石破茂,總感覺特朗普在搞一種親疏遊戲。石破茂心裏有沒有想法?想來是有的。
當然,日本與美國的關係,中國根本不想幹涉!只不過站在中日關係的角度去衡量,就會發現,在特朗普即將上臺還未上臺的時候,石破茂政府是希望與中國有所溝通的。
這樣的溝通,肯定不是壞事。
畢竟,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體。而中日在世界經濟版圖中也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何況日本與中國是近鄰。無論如何從哪個角度分析,中日之間探討經貿合作,甚至把韓國帶上,三國共同探索經濟發展、文化交流,是相當有必要的。如果外部又出現一些可能的不利因素,那就更要思考三國間的合作了。
抱團取暖,是個機會!
03
日本有日本的難!
這兩天,曾經叱吒風雲的幾家日本車企,正在傳出重組之事。從在新能源車領域趕了個大早,到似乎又趕了個晚集,到在歐美和中國市場表現一個比一個更顯得令人沮喪。日本車怎麼了?這確實成了一個問題!
與此同時,日本的旅遊市場、一些高科技產品等等,都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對於中國來說,我們其實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之無窮!
無論是車市、電子產品,甚至樓市,總感慨中日韓之間如果有所互動,將迸發出新的活力!
就政府層面來說,該如何做呢?
毛寧表示,中日雙方“一致同意保持高層交往,用好經濟、人文等領域高級別對話機制”。她也提到了“中方重視巖屋毅外相訪華”。
中國的姿態其實是相當開放的。“中方願同日方一道,着眼共同利益,加強對話溝通,深化務實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努力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
殷殷之語,相信巖屋毅外相能夠感受到。
石破茂
至於中日之間的民間溝通問題,該如何去做?總感覺,巖屋毅爲代表的日本外交界也該思考。如何安撫好中國人民的感情?總感覺,日本方面對歷史問題的反思是不夠的。這當然不利於東亞中日韓等國的經貿合作的。
問題在於日本到底想不想解決此類問題?
如果想解決,如何解決?當然是老老實實與軍國主義遺毒作別。到那時候,感覺穿個和服在中國城市行走之類,也不會引起這樣那樣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