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少年輸棋輕生,優績主義下家暴亟待徹查

由 金羊網 發佈於 熱點

'25-05-21

20日晚,一則傳聞在社交媒體不斷髮酵,有自媒體稱,杭州棋院一名9歲圍棋少年意外離世,有多個微信的不同疑似知情者均透露,當事人是一位9歲的業餘6段棋童,其長期在輸棋或表現不佳時被父親毆打,終於近日選擇輕生。這一消息目前已得到了杭州市婦聯的確認,記者也從多位相關從業者處得到了肯定的答覆,而杭州公安相關人士則透露,公安機關正在配合有關部門展開進一步調查。

目前,一切還需要有關部門的調查結論證實,但是,如果一切確如傳聞所述——至少從目前已有的各方信息來看,可信度頗高——這起悲劇,和這位父親恐怕脫不了干係。有多名家長反映,曾見過他在比賽中當中毆打孩子,並和前來勸阻的其他家長髮生衝突。而在他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佈的孩子照片中,孩子身上有多處受傷的痕跡。甚至,在其社交賬號上,幾年前他還曾發佈孩子的一張照片並配以文字:以後要是不乖,我就揍你。

而就在同一天,青島市公安局黃島分局發佈通報稱,當地一名9歲男孩被其父親毆打,送醫搶救無效身亡。幾天前的5月15日,浙江溫州甌海區郭溪街道辦事處發佈通告稱,街道轄區一名女性居民在管教其9歲女兒時進行訓斥打罵,致其受傷搶救無效身亡。

短短几天之內,三位同爲9歲的花季兒童不幸殞命,且都和家長的“不當管教”高度相關。在後兩起案件中,由於家長對孩子的毆打直接造成了孩子身亡的嚴重後果,因此已經作爲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相信他們不會逃脫罪責。而在“圍棋少年輕生事件”中,其父親日常是否存在暴力管教,以及暴力在多大程度上和孩子的去世直接或間接相關,還需要有關部門更深入的調查,不能僅僅因爲孩子是自殺身亡,就讓監護人免於追究法律責任。

在“圍棋少年輕生事件”中,暴露的不只是一些家長打着“管教”“望X成X”的旗號對孩童施以各種形式的暴力的共性,還體現出在體育、才藝等特長領域,一些表現出色的孩子所遭遇的生存困境。

這次遭遇不幸的朱同學,九歲就已是業餘六段,非常不易。據一位從事圍棋教育的人士透露,業餘五段和業餘六段的差別,“就像普通碩士和哈佛博士的區別”,業餘五段及以下的頭銜,可以在區縣級的比賽獲得,業餘六段則需要在省市乃至全國的比賽中獲得相當靠前的名次,甚至需要冠亞軍;而且6段賽也較少分低年齡組,這意味着年幼的孩子要和學棋時間比他們長得多的棋手一起競爭,難度可想而知。一般學棋的兒童,業餘5段已經被視爲“畢業”,從此可以專心學業的象徵,而一旦來到業餘6段,往往就意味着向成爲職業棋手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爲了這一步,孩子付出的時間,要數倍於成爲業餘6段之前的總和。”這位人士說。

朱同學在各種比賽中多次奪得優秀名次,在福建省圍棋協會的一篇文章中,還將朱同學作爲優秀小棋手的代表特別提及。但在耀眼的成績之下,是累累的傷痕:除了來自父親的各種形式的暴力,還有相關機構早就知情卻沒有進行實質干預,即便孩子曾經被公開施暴,見證者衆多,也沒有人真正伸出援手,向有關部門進行舉報。這一切的背後,體現的不只是冷漠,恐怕還是一種錯誤的“教育共識”。試想,如果孩子繼續忍受下去,他在棋盤上的出色成績,會讓他父親對他施予的暴力在外界眼中被不斷地合理化正當化,變成“棍棒底下出天才”和這位父親“成功教育”的“有力證明”。這是多麼諷刺的一件事!

就在一個月前,在遼寧還發生了一起16歲信息奧林匹克銀牌得主墜樓身亡的悲劇,悲劇背後的原因也許各有不同,但在競賽賽道的優績主義、來自家庭的巨大壓力乃至暴力,以及外界對他們遭遇各種形式的漠視,對這些孩子造成的傷害是相似的。

但願,這起“圍棋少年輕生事件”,不會止於“這是一場悲劇”的感嘆,而是進行徹底的調查,讓應該負責任的人付出代價,同時也應該對監護資格進行更嚴格的審查,對家暴舉報渠道進行更多宣傳和疏通,爲孩子構建起更立體的社會支持系統和託底機制。

文 | 記者 趙亮晨

圖 | 當事人社交網絡賬號

編輯:龍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