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下最後通牒,刀已架在12國脖子上,中國也被殺了個回馬槍

由 吳學蘭 發佈於 熱點

'25-07-06

最後期限將到,特朗普對他國發出的加稅威脅,能奏效嗎?中美已簽署相關協議,是否意味兩國已休戰?

過去兩個月的關稅戰已讓全世界看清:中國在貿易戰中站穩了腳跟,而對特朗普妥協只會換來更多勒索。如今的特朗普就像騎在暴躁的烈馬上——既要維持強硬形象,又不得不面對經濟數據的重錘。面對如此尷尬的局面,特朗普下最後通牒,刀已架在12國脖子上,他真想打一場關稅“世界大戰”嗎?

美國總統特朗普4號表示,美國政府將從當天起開始致函貿易伙伴,設定新的單邊關稅稅率,並且已在12個國家的關稅信函上簽字,下星期一(7月7日)就發給這些國家。此前,特朗普將7月9日設爲關稅談判的最後期限。另外,他還宣稱,新關稅“十有八九”從8月1日開始生效。這應該就是特朗普對國際貿易伙伴下的“最後通牒”。按照他本人的說法就是,“稅率可能從60%、70%到10%、20%不等”。

特朗普還說,更多信件將在未來幾天寄出。原因是白宮“已經完成了信函的最終文本,它將基本說明這些國家將要支付的關稅是多少”。也就是說,那些收到信函的國家,都將被告知他們對美出口商品需要向美國納多少關稅,甚至連談判都免了,直接照章辦事給美國“送錢”就行!看來,特朗普已經把刀架在12國的脖子上了,那麼,這些國家將會做出何種反應呢?

顯然,特朗普這一招,等於不再給上述國家留下任何談判餘地,他們或許只有兩種選擇:要麼低頭服軟,要麼迎頭痛擊,除此之外,似乎已別無選擇。當然,在特朗普信函裏面對各國徵收的稅率公開以前,一切都是個未知數。而上述12國是否決定對美國展開反擊,將取決於美國對他們徵收的稅率是多少。那些被徵收60%或者70%關稅的國家,肯定會奮起反擊,而那些被徵收10%或者20%關稅的國家,或許會選擇妥協。

特朗普在這敏感時刻玩這種“神祕遊戲”,讓外界無法判斷他到底是想戰還是想和。當然,這也不排除是他的一種“體面”認輸的方式,因爲這場關稅混戰繼續打下去,對美國而言是弊大於利,爲啥這樣說呢?有美媒指出:如果新關稅比所謂“對等關稅”的稅率更高,將增加美國經濟的通脹風險。特朗普對一些國家徵收50%的關稅,曾在4月導致美國股市陷入熊市區域,美國債券和美元被大幅拋售。而現在他將最高稅率定調在70%的水平,對美國股市和美債帶來的影響,嚴重程度可能將超4月份。

另外,美國商務部日前公佈的貿易數據顯示,特朗普實行的關稅政策繼續給美國經濟帶來衝擊。美國5月份的進出口均出現萎縮,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美國5月份工業用品和原材料出口額降幅明顯,整體出口額下降4%。換句話說,特朗普打出去的關稅亂拳,最終變成了“迴旋鏢”扎到了自己的身上。顯然,特朗普若是對外徵收過高的關稅,可能會引發他國的反擊,進而給美國的經濟和金融行業形成持續的衝擊。

因此,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裝神祕”,應該已經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或者正尋求一種“體面”的方式認輸,以終止這場傷人害己的關稅混戰。這還真不是在開玩笑,美國財長貝森特日前告訴媒體,“美國將對大約100個國家徵收最低的10%關稅稅率,並透露會在7月9日最後期限之前將宣佈一系列貿易協議”。看來,美國政府似乎正開始收縮“戰場”,以便集中精力對付某一個方向的“挑戰”。因此,中國也被殺了個回馬槍,怎麼回事?

由於擔憂中國通過中間商獲得半導體,特朗普政府計劃限制英偉達等公司向馬來西亞和泰國出口AI芯片。爲此,美國商務部正在起草一項新的規則草案,以進一步收緊先進AI芯片對華出口管制政策。聯繫美國日前與越南達成的協議中,就包括對轉道越南出口美國商品徵收40%關稅等一些條款,似乎說明美國正在調整戰術,將矛頭指向中國,準備掀起中美之間新一輪的激烈博弈。

對此,中方已多次表明嚴正立場。美方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不斷加碼對華芯片出口管制,脅迫別國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這種行徑阻礙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最終將反噬自身,損人害己。所以,現在一些美企正在爲稀土等關鍵原材料匱乏而傷腦筋,而特朗普本人也傳出有可能訪華的消息。顯然,特朗普這時候對華殺“回馬槍”,實際上就像他挑起對全球貿易伙伴的關稅戰一樣,最終好處沒撈着,卻落得一個引火自焚的下場。

而中國迫使美國做出“讓步”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中國已經連續三個月未購買美國原油——這是自2018年以來的最長紀錄。這無異於給了本就面臨着油價下跌壓力的美國頁岩油開採商一記新的打擊。另外,美國的玉米、小麥和大豆等生產商,現在也很難從中國這裏得到訂單,這應該都是美國不停止對華挑釁的一種“報應”。對此,有分析指出,這場席捲全球的關稅風暴,或許正走向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那個曾經揮舞關稅大棒的"交易大師",這次可能不得不學會說"好,我讓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