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談崩了,印度劃下兩條“紅線”,莫迪前往金磚峯會尋求支持

由 陳彬在歐洲 發佈於 熱點

'25-07-07

美印貿易談判爲什麼談崩了?印度給美國劃下了哪些“紅線”?莫迪前往金磚峯會,又希望獲得怎樣的支持?

隨着美國關稅暫緩期7月9日的臨近,特朗普政府還是頻繁對外放出消息,一方面聲稱要對沒有達成協議的170多個國家直接發送信函,告知他們需要承受的關稅額度;另一方面,又聲稱有很多國家都與美國“接近達成協議”,其中就包括印度。



然而就在7月4日,一則令美國頗感“打臉”的消息傳來,根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計劃對部分美國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

而且印度這一次辦事相當認真和專業,在發起反制前,印度還專門向世界貿易組織通報了該決定,並說明了原因。因爲美方加徵關稅的做法違背了世貿組織規則,對雙邊貿易產生重大影響,印度將暫停關稅同等減讓,並保留調整目標產品清單和關稅水平的權利。

爲什麼美國和印度的談判最後會鬧得不歡而散呢?

這背後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因爲美國的要求實在是太過分了,印度如果答應了,不僅經濟利益會嚴重受損,甚至很可能直接連政府都要被顛覆。

原來,美國一方面要求繼續對印度的汽車及零部件、鋼鐵、紡織品等產品加徵關稅,但同時又要求印度完全“開放市場”,對美國產品施行零關稅政策。

這就會導致兩個嚴重的問題。

第一,印度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紡織品、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品,這些產品處於製造業底層,利潤本身就很小,如果被加徵了高額關稅,相關產業將難以生存下去。

要知道,在莫迪提出“印度造”,要把印度打造成“世界工廠”口號的十年後,印度的製造業在GDP佔比份額卻持續下滑,去年這個比例已經下滑到14.7%,比1968年還低。如果還要接受美國的高關稅,印度的製造業就真的要徹底完蛋了。

第二,美國要求印度施行零關稅,這將對印度農民造成嚴重衝擊。

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明確指出,印度希望與美國達成“大、好、美”的貿易協議,但農業和乳製品是談判中的兩條“紅線”。



之所以印度不可能在農業和乳製品的問題上讓步,其一是因爲這兩個行業,直接關係到印度的民生戰略,本身印度是糧食出口大國,但同時又是糧食缺口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畸形的農業發展,已經讓印度社會矛盾重重,如果還要受到美國農產品的衝擊,那印度內部很可能爆發分裂。

其二,印度農業佔GDP比例高達16%,而且印度農民還是莫迪最重要的選票來源,不論是出於經濟利益還是政權穩定的考慮,莫迪政府都不可能答應在農業的問題上對美國讓步,更不可能直接犧牲印度農民的利益。

最後,莫迪目前啓程訪問5個國家,並確認將參加7月6日在巴西舉行的金磚國家峯會。莫迪還公開表示,金磚國家是一個促進“全球南方”國家合作的重要平臺,有助於建立“平衡的多極化世界秩序”。



顯然,莫迪是希望以金磚爲後盾和支持,爲印度在談判中爭取更大的主動權,不過這是否能給到美國壓力,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