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大有全力針對中國之勢,《金融時報》消息,美國施壓日澳,要求二者明確若中美因臺灣問題發生戰爭時將扮演何種角色,澳大利亞拒絕回應特朗普,轉頭就敲定訪華行,要和中方談三件事,美國陰影籠罩,對阿爾巴尼斯而言,中國是最後的機會,然而,中方絕不可掉以輕心。

首先,面對美國防部施壓,澳大利亞感覺很意外,一方面,特朗普奉行戰略模糊,從未明確透露若爆發“臺海戰爭”美國會採取怎樣的行動,要求日澳表態太反常,另一方面,消息在12日傳出,正趕阿爾巴尼斯訪華行開始,時機太巧合,合理懷疑美國是想破壞中澳關係,逼着阿爾巴尼斯屈從自己。
深扒細節,其實有一處疑點:施壓日澳的,究竟是特朗普,還是美國國防部?涉事美高官科爾比曾在並未知會總統的情況下停止對烏軍事援助,不排除他先斬後奏,繞過特朗普單方面施壓日澳,結合美澳近期發生的兩樁事,基本可以坐實特朗普默認科爾比行爲。

其一,特朗普瘋狂致函,名單已公佈了三波,澳大利亞仍未得確切數字,證明特朗普對澳大利亞另有計劃,大概率不會讓虛無縹緲的“臺海戰爭”撕扯兩國關係,其二,美國防部開啓對“奧庫斯”核潛艇協議審查,威脅退出“奧庫斯”,特朗普和國防部輪番施壓,唯一目的就是攪合阿爾巴尼斯的訪華行!
《南華早報》7月7日傳出阿爾巴尼斯訪華消息,特朗普9日宣佈要對各國課徵“對等關稅”,12日又曝美國防部施壓澳大利亞“選邊站”,遭針對,可能性一在澳大利亞拒絕增加國防開支,堅持自行決定國防政策,二在特朗普反悔,不想交付或者無法交付承諾賣給澳大利亞的5艘“弗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艇,路透社消息,購買核潛艇的5億美元定金澳方已在2月支付,美國產量跟不上,發難成了挽尊的最好方式。

不過,特朗普有算盤,阿爾巴尼斯也有想法,爲期六天的訪華行至少要和中方談三件事,他也做了手準備:澳大利亞“對話”網站發文,意在對華渲染“越來越多澳大利亞人認爲中國是比美國更可靠的貿易伙伴”,打對華友好牌,阿爾巴尼斯是想和中國做更多生意,規避美對澳關稅落地對貿易所產負面影響。
表面上看,美國只對澳商品徵收了10%的基準關稅,然而在鋼鐵和鋁出口上,澳大利亞要承受的出口關稅高達50%,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阿爾巴尼斯也可舉起“澳大利亞”優先的大旗,選擇性價比更高的貿易伙伴。

其次,達爾文港的交易事宜也屬中澳必討論事項,在此事上,中澳很難談攏,一方面,阿爾巴尼斯希望確保達爾文港的交易,另一方面,有特朗普在巴拿馬運河中資港口的前車之鑑,海外資產的所有權中方只會更加警惕,且澳方之舉屬過河拆橋,虧損時租出去,盈利了從別人手裏奪回,中方是在做生意而非做善事,阿爾巴尼斯並無能說服中國的理由。
“臺海戰爭”問題上,中澳也要一談,中方不要澳大利亞的“選邊站”,只要一份不摻和。首先,“臺海戰爭”發生概率幾乎沒有,美國防部的施壓更多隻是爲了給中方添堵,證明即便美國亂揮關稅大棒,“盟友”還是堅定不移,其次,澳大利亞已試圖避戰,強調不會提前派遣軍隊參與任何衝突,特朗普既開了這個口,阿爾巴尼斯想或不想,都要對中方闡述下清白。

經貿合作、達爾文港、“臺海戰爭”三樁事是阿爾巴尼斯訪華必談,若能和中方取得突破性進展,美國陰影籠罩下的澳大利亞能輕鬆很多,然而,中方面對阿爾巴尼斯,友好要有,謹慎也不能忘。
中國是澳大利亞可靠的貿易伙伴,澳大利亞對中國卻更像“定時炸彈”,前有達爾文港的反覆無常,後有外長黃英賢拱火,東盟外長會上黃英賢做了兩件事:其一落在喊話東盟,宣傳澳大利亞纔是真正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其二在大炒“中國威脅”,控訴亞洲地區需要力量平衡,友好之外的兩面三刀,類似裹上糖漿的砒霜,中國一定要小心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