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過半,所有買房人都注意!更猛的刺激政策要來了

由 大偉看樓市 發佈於 熱點

'25-07-14

進入 2025 年 7 月,房地產市場正經歷着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對於廣大有購房意向的人來說,當下的市場動態無疑至關重要。一則 “更猛的刺激政策要來了” 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廣泛關注與討論。

一、房地產市場現狀剖析​

近年來,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面臨諸多困境。房價呈現波動態勢,部分地區房價下跌明顯,銷售方面也遭遇寒冬,成交量大幅下滑。房地產企業更是深陷資金壓力的泥潭,資金回籠困難,這不僅影響到企業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還對上下游產業鏈產生了連鎖反應。建築行業開工不足,裝修市場需求萎縮,家電等相關行業也受到衝擊,進而對整體經濟增長形成制約。從數據來看,今年 1 - 5 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跌了 23.8%,在 70 個大中城市中,有 60 個城市的二手房價格仍在下降。這些數據直觀地反映出房地產市場的低迷現狀。​

二、政策背景及導向​

2025 年《政府工作報告》着重強調 “穩住樓市”,並將其納入總體要求,明確提出 “更大力度促進樓市健康發展”,這一表述相較於以往更加具體且有力,凸顯了穩樓市工作在當前經濟佈局中的關鍵地位。從政策導向層面來看,“穩住樓市股市” 的提出,意味着在 2025 年重點領域風險防範中,房地產風險防範被置於突出位置。房地產行業與地方財政穩定、居民生活質量以及全社會消費和經濟增長穩定性密切相關,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促使政府堅定了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決心。​


三、已出臺的刺激政策盤點​

(一)需求端政策​

央行 “白名單” 專項借款擴容:央行 “白名單” 專項借款規模已擴容至 8.5 萬億元,這一舉措極大地降低了房企融資成本,爲緩解房企流動性壓力提供了有力支撐,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爛尾樓風險,保障了購房者的權益。同時,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歷史新低 3.09%,普通買房人的月供壓力明顯減輕,尤其是對中低收入羣體而言,這無疑是一大利好。​

“不動產 REITs” 試點加速推進:作爲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動產 REITs 試點項目覆蓋住房保障、商業地產等領域,年化收益率提升至 5%-7%,遠超傳統理財產品 2%-3% 的收益差。這一創新不僅豐富了投資渠道,也爲市場注入了更多活力,爲房企提供了新的融資途徑。​

各地購房補貼政策頻出:武漢在 7 月進一步落實購房補貼政策,購買新建商品住房認定爲家庭首套住房的,按契稅實繳額度給予全額補助優惠;認定爲家庭第二套住房的,按契稅實繳額度給予 50% 補助優惠。符合國家生育政策已生育二孩的武漢市戶籍家庭,在武漢市新城區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一次性給予 6 萬元購房補貼,已生育三孩的給予 12 萬元購房補貼。此外,杭州通過優化土地出讓規則,降低了房企拿地成本,同時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投入;鹽城則推出多項措施,從補貼到購買激勵,全力促進樓市健康發展。​

(二)金融政策​

央行降準釋放流動性:中國人民銀行今年第二次降準,瞬間釋放出 1 萬億元的流動性,爲市場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5 年期 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降至 3.5%,創下歷史新低,這直接降低了購房者的貸款成本。​

房貸利率 “雙降”:商業貸款方面,5 年期 LPR 的下降使得 100 萬貸款月供減少,30 年少還不少利息;公積金貸款方面,深圳已率先將利率降至 2.6%,組合貸羣體受益明顯。​

(三)其他政策​

首付比例降低:多地響應央行 “9・30 新政”,將首付比例 “一刀切” 到 15%,剛需首付門檻降至 2009 年以來最低。例如,西安、鹽城等地直接取消首套與二套界限,商貸首付統一壓至 15%,大大降低了購房者的前期資金壓力。​

稅費減免:全國性契稅新政將二套房稅率從 3% 壓至 1%-2%,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首次被納入優惠範圍。武漢將首套房契稅全額補助政策延長至年底,二套房補 50%;郴州房交會期間,二孩家庭購新房可享 60% 契稅補貼。​

公積金政策優化:怒江州宣佈繳存人可直接劃轉公積金支付新房首付款,多地還延長了貸款年齡上限,男性可貸至 68 歲,緩解了部分購房者的資金壓力。​

四、潛在的更猛刺激政策預測​

(一)金融政策持續發力​

房貸利率進一步下調:中原地產研究院預計,2025 年底新政房貸利率有望降至 2.5% 左右。持續降低的房貸利率將進一步減輕購房者的還款負擔,刺激購房需求。​

信貸額度與審批繼續放寬:銀行可能會進一步增加信貸額度,放寬對購房者資質的審覈標準,讓更多人能夠獲得房貸資格,從而釋放更多的購房需求。​

(二)稅收政策加大優惠力度​

契稅減免範圍擴大:政府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契稅減免的範圍,不僅針對首套房和二套房,甚至可能對多套房的改善型購房者也給予一定的契稅減免優惠,以促進住房消費升級。​

個人所得稅抵扣優化:將房貸利息、住房租金等納入專項附加扣除範圍,並提高扣除標準,增加購房者的實際收入,間接降低購房成本。​


(三)土地政策深度調整​

降低土地出讓門檻:地方政府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土地出讓的競買保證金比例,延長出讓金的繳納期限,吸引更多開發商拿地,增加市場的土地供應,從而帶動後續的住房供應。​

優化土地供應結構:根據市場需求,在住房需求旺盛的區域精準增加住宅用地供應,合理安排不同類型住房用地的比例,如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改善型住房用地等,以滿足不同層次購房者的需求。​

(四)保障性住房建設持續推進​

加大建設力度與供應規模:政府將繼續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應規模,爲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的住房選擇,穩定房地產市場的基本盤,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抑房價。​

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與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管理機制,確保保障性住房能夠公平、公正地分配到真正有需求的家庭手中,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使用效率。​

(五)推動房地產市場數字化轉型​

建立統一信息平臺:利用數字化技術建立全國統一的房地產信息平臺,整合房源、房價、房屋質量、開發商信譽等多方面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購房者可以通過該平臺便捷地獲取全面的房屋信息,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購房風險。​

實現線上交易與服務:推動房地產交易的線上化,實現線上看房、選房、簽約等一系列流程,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時,提供線上的房產諮詢、貸款辦理等服務,爲購房者提供一站式便捷體驗。​


五、對買房人的影響及建議​

(一)影響​

購房成本降低:利率下調、首付比例降低、契稅等交易成本的減少以及購房補貼的發放,使得購房者的實際購房成本大幅下降。以一套 100 萬的房子爲例,在一些城市,實際首付可能僅需 15 萬,稅費還能再省數萬元,這使得更多人有能力實現購房夢想,尤其是剛需購房者。​

購房選擇增多:市場庫存房源的增加以及未來高品質住宅供應的提升,讓購房者在挑選房屋時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喜好和經濟實力挑選到更合適的房源。​

市場信心恢復:政策的積極信號讓購房者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逐漸恢復,擔憂房價持續下跌而持幣觀望的心態有所改變,部分潛在購房者開始積極入市。​

(二)建議​

保持理性,結合自身實際:購房者要充分評估自身的經濟實力和還款能力,避免因過度借貸而陷入財務困境。在選擇房屋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如工作地點、子女教育、生活配套等因素來確定房屋的位置和戶型。​

關注市場動態與政策變化:持續關注房地產市場的動態和政策變化,及時瞭解最新的購房政策和市場行情,以便在合適的時機做出購房決策。同時,要了解所購房屋的相關信息,包括開發商的信譽、房屋質量、周邊配套等,避免購房風險。​

注重房屋品質與保值增值潛力:隨着 “好房子” 建設標準的推進,購房者應更加註重房屋的品質,選擇符合節能、智能、無障礙等標準的房屋。此外,要考慮房屋所在區域的發展潛力,選擇具有保值增值潛力的房產。​

綜上所述,2025 年 7 月以來,房地產市場刺激政策不斷出臺,且後續仍有更猛政策的預期。這些政策將爲房地產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也爲購房者帶來諸多機遇。然而,市場依然存在複雜性和不確定性,購房者需謹慎決策,把握好政策機遇,實現自己的住房目標。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