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三連警告,南海仲裁廢紙一張!馬科斯鞍前馬後反被特朗普狠宰

由 薛小榮 發佈於 熱點

'25-07-14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獨家發佈,謝絕轉載

48小時內中國連發三道警告,環球網報道,王毅外長當着40國外長面直接點名質問美日,“難道你們也願意放棄聲索嗎?”

而菲律賓自以爲抱緊大腿就能分肉喫,結果特朗普一紙20%關稅大棒砸下來,比4月還漲了3%,爲美國鞍前馬後的馬科斯這回被特朗普當成“經濟韭菜”收割了,這就是美國盟友的待遇?

九年了,從阿基諾三世政府單方面推動的南海仲裁案,用所謂的“裁決”否認中國“九段線”主張,甚至將太平島貶爲“岩礁”。

到去年11月,現任總統小馬科斯簽署兩部法律,將仲裁裁決內容寫入國內法,試圖“以國內法綁架國際法”。

南海問題不斷被域外國家拿出來炒作,甚至成爲他們威脅中國的牌。

7月12日,恰逢仲裁案9週年,美西方駐菲大使集體站臺,高調宣稱裁決“具有約束力”,徹底點燃了火藥桶。

對於這種集體挑釁行爲,中方直接發出三連警告,外交部當日用“三不”定調,不接受、不承認、不容挑釁,並明確表示“有關‘裁決’是一張非法無效沒有拘束力的廢紙”。

駐菲使館更是直接對着美國正面輸出,直言美方就是想攪亂南海,破壞穩定,從中獲利。

王毅外長更在40國外長面前拋出靈魂拷問:既然你們支持裁決,敢不敢放棄自己的海洋權益?現場一片沉默。這三波警告看似獨立,實則環環相扣:先否定裁決合法性,再揭穿美國雙標,最後逼國際社會站隊。

王毅的發言撕開了一層窗戶紙:南海問題的本質,是“域外國家”美國在導演一場代理人戰爭。

一直以來,美軍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創下新高,而菲律賓對華挑釁的背後,總能看見美國軍援的影子,從新增4個軍事基地到聯合軍演頻次翻倍。

但美國的算盤遠不止於此,他們想通過炒作仲裁案,達到三重目的:離間東盟與中國關係、爲盟友立“抗中”樣板、最終將南海問題國際化。

國際海洋法專家指出,如果放任仲裁裁決成爲先例,全球海洋秩序將陷入混亂。而王毅的質問正是打中七寸:美國敢不敢用同樣標準對待夏威夷或關島?

至於馬科斯已經搬起石頭砸到自己的腳了,他原本以爲緊跟美國“印太戰略”,開放軍事基地、配合南海挑釁,就能換來白宮的貿易優待和安全承諾。

可現實給了他一記耳光,特朗普政府非但沒給糖,反而掄起關稅大棒,對菲律賓出口商品加徵20%的關稅,比4月公佈的稅率還高了3%。更諷刺的是,當馬科斯試圖通過擴大采購美國貨來“贖身”時,特朗普直接放話:敢反擊就再加碼。

果然,給人當棋子的永遠沒資格談條件,馬科斯政府過去兩年在南海上躥下跳,配合美軍部署中程導彈、炒作“南海仲裁案”,甚至主動在仁愛礁製造摩擦,無非是想借美國之力對抗中國。

但特朗普更精明,既要菲律賓當馬前卒,又要在經濟上榨乾它。數據顯示,菲律賓電子、紡織、農業三大支柱產業利潤率不足5%,如今出口再遭重擊,比索貶值、通脹高企的連鎖反應已讓馬科斯支持率跌至谷底。

難怪馬科斯近段時間突然“安靜”了,畢竟在不清楚特朗普到底想從自己身上榨出來多少價值之前,誰還敢輕舉妄動?

路透社透露,馬科斯計劃本月赴美與特朗普會面,這將是兩人在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首次交鋒。但看看特朗普過去的作風,對日本加徵汽車關稅、逼韓國分攤軍費、甚至威脅退出北約,可見,特朗普的字典里根本沒有“盟友”二字,只有“利益”。

最可笑的是,菲律賓押注的“南海仲裁案”根本是張廢牌。2016年海牙法庭的所謂裁決,一直被西方媒體包裝成“法律勝利”,但真相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壓根無權裁定領土主權。

中國早在2016年就依法排除了強制仲裁程序,那場鬧劇不過是美菲聯手炮製的政治工具。

如今菲律賓國內已經有學者看透這一點,表示“裁決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反而讓菲律賓成了中美對抗的炮灰。”呼籲推動“南海行爲準則”(COC)早日達成,與中國儘早實現和平、穩定的經濟合作。但這種呼聲馬科斯政府能不能聽見,能不能聽進去都是問題。

接下來的南海問題或將面臨這兩個挑戰:

其一,美國的“切香腸戰術”會否升級?近期美軍已開始教菲律賓使用“海馬斯”火箭炮打擊海上目標,下一步可能在爭議島礁部署監視設備。但中國早已佈防:永暑礁等島礁的雷達和導彈陣地,足夠覆蓋整個南海航道。

其二,“南海行爲準則”磋商形勢不容樂觀,域外勢力借非法仲裁案干擾磋商進程,破壞中國與東盟危機管控的努力。

9年前,中國用“四不”原則將仲裁案掃入歷史垃圾堆,如今的三連警告,美國該聽懂:靠一張廢紙攪動南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所謂的“仲裁案”更應該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