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挖煤到博士,一篇論文致謝寫滿不屈命運

由 紅辣椒評論 發佈於 熱點

'25-07-17

李玉婷

廣西大學

——2025年度紅網“青椒評論”系列作品

近日,一篇博士論文致謝感動了一衆網友。文中作者自述,他來自小山村,12歲開始跟着老爸下小煤窯挖煤,經過兩次高考19歲考上了專科,後來專升本,本科學習地質工程,考了研,學習採礦工程,還讀了博。(7月16日 《瀟湘晨報》)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堆砌的修辭手法,也沒有標準的模板,這篇致謝卻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感動。該寒門博士在畢業論文中講述自己從12歲起隨父下煤窯,歷經兩次高考終入專科,再經專升本、考研、讀博的曲折長路。而其中最令人心頭微顫的,並非這近乎傳奇的奮鬥歷程,卻是字裏行間對一路相助之人的深切感懷,從導師、同門、企業員工到室友、女友,尤其是那位贈予手機與褲子、使其“考研時不必去食堂打工”的本科同窗。

這篇致謝信之所以擁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正在於其毫無矯飾的真誠。它讓我們在喧囂功利的當下,重新感觸到人性深處最樸素的暖意。那件穿了多年的舊褲子,那部承載情誼的手機,這些具象化的記憶碎片,遠比空洞的豪言壯語更具力量。它們如同琥珀,封存着人性中未被世俗消磨的澄澈。當語言褪去浮華,真摯本身便成爲最強的表達。

反觀當下,情感表達正陷入一種奇特的悖論:溝通渠道日益發達,真誠共鳴卻愈發稀缺。社交媒體上精心編排的感恩表演、學術論文中千篇一律的套話致謝,無不折射着情感表達的荒漠化。當表達變成技巧,當感謝淪爲公式,人性中本真的聯結便被無形消解。而這位博士的致謝恰如荒漠清泉,讓我們重新看見真摯的表達無需華麗辭藻,樸素的心聲自能穿越喧囂。

尤爲可貴的是,這份致謝映射出情感表達的雙向救贖力量。作者銘記的不僅是物質支持,更是困境中他人給予的尊嚴與溫度。若那位贈褲的室友讀到“現在唯一的兩條褲子有一條還是他的”,其收穫的精神迴響,遠非任何功利所能比擬。這種超越利益的情感,往往最能觸達心靈深處。

真摯表達的力量更在於其超越時空的傳遞性。當這封致謝在互聯網激起漣漪,無數人從中照見自己生命中的“贈褲人”。它喚醒的不僅是對作者的敬佩,更是對自身生命中那些微小善意的追憶。在情感日漸物化的當下,這封致謝書恰如一面明鏡,映照出我們內心深處對純粹情感的渴望——那就像人類精神家園永不滅的燈火。

這篇論文致謝的價值,遠不止於記錄個人奮鬥史。它是作者內心深處的真摯情感,當世界被算法與流量裹挾,唯有本真的情感表達能擊穿鋼鐵叢林,喚醒靈魂深處的共鳴。在感謝日益淪爲形式的年代,這份樸素致謝的動人之處在於它讓我們重新相信真誠本身,便是照亮人間的光。


※本文爲“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編輯 | 吳海剛

審覈 | 王小楊

投稿網址 | https://pltg.rednet.cn


紅網第10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決賽複評已正式啓動。整個評選活動堅持公開、公正、透明。歡迎網友全程參與點評、互動交流:點擊參與第10屆“評論之星”決賽·複評分組


-推薦閱讀

2025“青椒評論”公告 | 月度簡報 | 佳作賞析 | 評委訪談 | 寫作指南 | 時評之道

年度十佳

2024年度十佳青年評論員 | 2023年度十佳青年評論員 | 2022年度十佳青年評論員

高校專輯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同濟大學廈門大學吉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蘭州大學湖南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蘇州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暨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揚州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山西大學長安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湘潭大學黑龍江大學河北師範大學匯華學院廣西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長沙理工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新疆大學青島大學雲南師範大學寧夏大學重慶師範大學雲南財經大學西南科技大學湖南科技大學吉首大學湖南工商大學湖南工業大學井岡山大學浙江傳媒學院安慶師範大學淮陰師範學院湖南科技學院河西學院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山西傳媒學院湖南女子學院蘇州城市學院西京學院伊犁師範學院……


































































































































































紅網·紅辣椒評論欄目,先後榮獲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十四屆湖南新聞獎名牌欄目獎、首屆中國新銳媒體評論大獎, 四次被推薦爲年度“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

hlj.rednet.cn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