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業主瑟瑟發抖,成交價跌回八年前,賣房變成全自動破產機

由 科普啓示錄小強哥 發佈於 熱點

'25-07-30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二手房業主們正在經歷一場更大的拉鋸戰,市場的寒意讓他們瑟瑟發抖。由於掛牌的房源太多,直接導致成交價普遍下跌。今年4月份,甚至有媒體報道說,成交價已經跌回8年前。

讓業主們感到不爽的是,中介的態度也越來越不好,只要有房子掛牌,中介就一直勸他們降價,業主和中介之間的狀態顯得越來越緊繃。

其實,這樣的情況纔剛剛開始。去年4月份,深圳有些小區的二手房價普遍下降60%,換句話說,二手房業主未來還將感受到中介更惡劣的態度。

市場的焦慮者變成了賣房人

曾幾何時,買房子的人才是最焦慮的那一個。房源雖然很多,但是一天一個價,有的時候沒有簽約,轉過天來去看,價格就上漲了。

現在的情況變了,焦慮的人變成了賣房者。比如在上海的楊浦區,有一個業主要賣掉手裏110多平米的房子,原先業主沒有接觸過賣房市場,但是接觸後發現,中介上來就想降價。

爲了讓業主降價,中介還說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比如戶型不好,或者是所在小區有更多同類型的房子。這位業主爲了賣個好價錢,還專門在網上做過攻略,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業主發現大家都是天涯淪落人,所有賣房子的人都沒有逃脫被中介壓價的情況,還有的中介一直在持續的PUA業主,於是一些業主開始抱團,試圖守住底價。

但是現在的情況已經不是5年前,10年前,二手房的成交週期一直在拉長,庫存房源也越來越多,在這種局面下,業主和中介之間勢必就會產生矛盾,畢竟雙方的立場不同。

業主的想法是讓自己的房子能夠賣個好價錢,但是中介的想法是想達到更多的成交量,畢竟賣的越多,自己的收入也就越高,所以在大環境普遍式微的情況下,降價就成了最好的手段。

業主肯定不想降價,畢竟人性都是貪婪的,買房子的時候都想抄底,都想撿漏,都想買到更便宜的,但是一旦到自己賣房子,都想賣一個好價錢,在這種情況下,矛盾不可避免。

在上海的嘉定區,有一個業主要賣掉自己100多平米的房子,爲此,業主還專門避開了賣房的旺季,與此同時,還對房子進行了一遍重新的處理。

即便如此,業主接觸了不少的中介,可後者還是能夠挑出毛病來。除了挑房子的毛病,中介還一直強調,現在的買家其實很少,人口出生率又在下降,如果不降價處理,未來就更難賣掉。

面對中介的PUA,業主們當然越來越焦慮,但是從中介的角度來看,他們其實也有自己的難處,或者說他們也有自己的理由。

中介要促成更多的交易

中介手裏的房源很多,重點向客戶推哪一套房子,他們擁有絕對的主動權。在業內人士看來,中介的目標就是多賣房子,所以他們並不介意壓低業主的價格,可這樣一來,中介和業主之間就會產生激烈的矛盾。

現在的問題是掛牌房源太多,對中介來說,大量的房源握在手裏,他們不着急,時間拖得越長,最終着急的是業主。

不光上海的情況是如此,廣州的情況也是如此。在廣州的天河區有一個業主的房子,70多平米,買房子的時候總價接近600萬元。

後來因爲這裏的房價下跌,業主打算把這套房子賣掉。從去年4月開始,業主所在的小區有些同戶型的房子成交價還超過了420萬元。

但是僅僅過了3個月,相同房子的價格就跌穿了380萬元,又過了3個月,價格進一步下跌到310萬元。在這種局面下,這位業主越來越焦慮,而中介也三番四次的催促他降價。

最終在2024年年底,這位業主將房子以低於買入價100萬元的價格放盤成交。業主最終算了一筆賬,加上稅費、中介費、貸款利息和手續費,買賣這套房子讓他虧了200多萬元。

到了今年以後,整個廣州類似這樣的二手房交易越來越多,比如在越秀區黃花崗的一套房子,面積80㎡左右,業主最初的報價是450萬元,等到最終成交的時候,只有300萬元出頭。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廣州的二手房價格已經跌至8年前的水平。北京、上海、深圳等其他重點城市也是如此。

比如在北京,2024年的時候,二手房的均價爲每平方米28834元,每套房子的總價大約爲257.9萬元,這一水平是2018年的水平。

很顯然,業主雖然一直埋怨中介在壓價,但真正的問題不是這裏,真正的問題是目前二手房市場已經相當飽和,房源多的賣不出去,這纔是關鍵。

再摳細節,也拗不過市場規律

業主們焦慮,中介感覺也難,因爲現在的買房者越來越謹慎,二手房交易的週期都在拉長,這直接導致中介的轉化率持續下降。

比如在2022年8月的上海中介,平均每帶15~16組客戶就能成交一單。僅僅過了半年,中介需要帶23組客戶才能成交一單。到了2024年夏天,中介至少要帶45組客戶才能成交一單。

不管怎麼說,不管中介去改變話術,還是業主去摳細節,都難以改變整個市場的大規律。中介都知道,現在的情況是賣房的難度確實很大,但是業主只要願意降價,很快就能賣掉。

前面已經提到了,人性本來就是貪婪的,尤其是過去一二十年的時間,太多的人是以投資的視野去買賣房屋的。在這種情況下,買房子的時候都願意抄底,一旦到了賣房子的時候,自然都想要賣個合理的價格。

於是,爲了賣個好價錢,業主只能再次增加別的“手段”。

在上海出現了第三方機構,被稱之爲單邊代理,簡單來說就是幫助業主處理房子以及跟中介那邊的所有情況。

這些第三方代理通常不跟中介打交道,主要跟業主對接。然後這些第三方代理利用網絡來增加房屋的曝光量,以便能夠儘快找到買家。在接下來的談判中,也是第三方代理在代表業主。

簡單來說,就是在業主和中介之間又多了一個環節,試問,在房地產市場火爆的時候,還用得着多這樣一個機構嗎?現在多這樣一個機構,不就相當於又得多分一部分錢讓第三方單邊代理去賺嗎?

然而從業主的角度去看,他們已經顧不了這麼多了,因爲業主都清楚,如果降價去賣房的話,損失的比找一個單邊代理還要大。

所以,還是那句話,這就是人性,誰都希望自己能夠永遠得利,而不是受損失。

不過話又說回來,也不是誰都能去做單邊代理的,如果不懂得營銷推廣,根本沒辦法增加業主房子的曝光量。除此之外,談判技巧以及把握客戶和業主的心態也很關鍵。

在多數情況下,找單邊代理實際上是一種安慰。有些業主房子掛了半年都沒有賣掉,帶着焦慮的心態去找單邊代理,希望能夠賣個好價錢。

說實話,在這種狀態下,哪怕單邊代理的業務很強,他們也沒辦法讓房子賣到更高的價格。說到底,他們不是神仙,他們做營銷推廣同樣也會受到市場規律的限制。

成熟的市場,有賺就有賠

很多人羨慕發達國家的房地產市場成熟,各個環節的交易看起來都很順利。這種態度其實是一種偏見。發達國家的房地產市場既經歷過發展時期,也經歷過高峯時期,同樣也經歷過低潮期。

相比之下,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只有一二十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整體上還不夠成熟,還沒有經歷過房地產市場的所有階段。任何一種市場,只要以商品的眼光去看待,那就肯定有賠有賺。

房產交易更是如此,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房子價格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有些業主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市場也會迫使一些人接受這一點。

還是那句話,把眼光拉長一點,不要只盯着一二十年時間的光景,要用二三十年時間,甚至是更長的時間去看待整個房地產業。

話又說回來,業主肯定不願意,畢竟整個行業也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業主構成的,每個人都不願意眼睜睜的看着自己受損失,每個人都想賺更多的錢,這纔是人性。

但問題恰恰就在於,整個行業的發展也是這個社會所經歷的每分每秒和每一天。當人們普遍不看好的時候,房子的價格就會下降。

結語

在爬坡階段,每個人都向往着面前的高峯,但是一旦達到峯頂,接下來就是無盡的下坡路。

多數人都是在價格上漲的時候買入,哪怕絕大多數的炒房團也是如此,很少有人在房價大跌的時候大量買入,即便有這樣的羣體也不多,他們買入同樣也是爲了期待下一次爬坡登頂。

有意思的是,圍繞房屋買賣市場一直在談剛需。可仔細想想,剛需根本就是一個僞概念,因爲整個社會一代人一代人一直在出生,每個時代的人都得住房子。

起碼剛需和整個市場之間永遠不會有最契合的時候。如果非要說剛需,每個需要有房子的人肯定都希望價格再低一點,而如果說到市場,已經有了房子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房子縮水降價。

所以,剛需還是不剛需,都是人性,都是趨利。而目前的情況是,二手房不好賣了,說明人們的趨利點又不一樣了。

參考資料:

《二手房業主被降價逼瘋》 中國新聞週刊 2025年7月21日

《二手房成交價普遍跌回8年前:“掛牌房源太多了,中介一直勸我降價”》 南方都市報 2025年4月15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