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俄再次下通牒,這回把50天期限直接縮短到10天,再不達成協議,就要對俄狠狠制裁。俄方回應很淡定,任何威脅都不可能影響普京定下的計劃。
當地時間7月28日,特朗普表示,他要縮短結束俄烏衝突的時限,從最初的50天期限,直接提前到10天至12天。至於爲什麼這麼做,特朗普稱他目前看不到任何進展,繼續等下去沒有意義。
特朗普在重啓對烏克蘭援助的時候就不斷表達對普京的失望。在美方看來,俄羅斯真是油鹽不進,普京嘴上說得好聽,轉頭繼續推進戰線。特朗普在縮短時限的時候再次重申對普京失望,責怪普京還在讓戰爭繼續。

或許特朗普的確關心戰爭中的傷亡,但他更關心的是雙方停火給美國帶來的好處。美國已經和烏克蘭簽了礦產協議,但關鍵礦產大部分都在俄控區。就算普京說對稀土不感興趣,美國想去挖稀土也繞不開俄羅斯,更別說兩邊還在打仗了。
國家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在社交平臺上警告特朗普,不要玩最後通牒的遊戲,俄羅斯不是以色列或者伊朗,任何威脅都只會導向戰爭。7月29日克宮回應特朗普的做法,表示俄方注意到了,但是軍事行動不會停,俄方會確保自身的利益。
同時,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主席也發聲,表示特朗普的最後通牒,不可能改變俄方的目標,“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和任務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定下的”,只有普京才能修改。所以俄羅斯無所謂特朗普的威脅。

看得出現在俄羅斯內部對此事的態度基本一致,都選擇無視特朗普的威脅,認同總統普京的選擇,繼續推進戰線。
不過對俄羅斯來說,現在這場仗已經到了不得不打的地步。戰事持續的時間拖得太久,已經到手的成果,其價值隨着時間推移慢慢削弱。但如果這時候就停止進攻,那很可能意味着俄羅斯在美國與歐洲的壓力下低頭,進而在談判桌上無法守住既有的利益。
而且說起來,特朗普的威脅其實沒那麼有效果。他和美國國會不直接對俄羅斯下手,因爲俄方已經在制裁中撐了三年,再製裁也不會有什麼改變。於是轉向對買俄羅斯能源的國家下手。
比如美財長貝森特在中美第三輪談判中就提出,要求中方不得買俄羅斯的石油,他直接表示,美國國會有一項最高達500%關稅的法案,一旦通過就可能對中方產品徵收500%的關稅。但中方不搭理,早就表示買誰家的石油,是中方的權利,任何國家沒有資格指手畫腳。另一個買俄羅斯石油的印度,同樣表態說不會就範。

現在中美在關稅上好不容易能繼續休戰,特朗普還想訪華,恐怕不敢真做什麼。至於時間到了美國會怎麼辦,它多半會嘴硬,然後繼續找個藉口延長期限,或者敦促俄烏繼續談判,這樣即便沒有結果,也不能算它的問題。
同時,看到對烏援助的效果也不明顯,特朗普或許會重新考慮援助的事項。雖然現在是北約出錢,算是在做生意,但像前面說的,戰事拖得越久對美國也越不利。特朗普沒法得到關鍵礦產,還進一步折損美國的影響力,讓世界看見美國並非無所不能。只是這麼一來,減少對烏援助,最受傷的依舊是烏克蘭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