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22星期二 9:51pm

創辦三年估值近百億美元,AI編程工具Cursor再獲9億美元融資

由 DeepTech深科技 發佈於 科技

'25-06-06

當前 AI 應用最火的賽道無疑是 AI 編程,而在編程領域,Cursor 又無疑是最大的贏家。


在 Cursor 1.0 剛剛發佈後的第二天,其背後公司 Anysphere 就宣佈完成了一輪高達 9 億美元的鉅額融資。這輪融資由 Thrive Capital、Andreessen Horowitz(a16z)、Accel 及 DST Global 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共同領投,使 Anysphere 的估值達到了 99 億美元。從成立到接近百億估值,Anysphere 只用了三年時間。


Anysphere 的故事始於一個軟件開發領域普遍存在的痛點。它的四位創始人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並有在 Google 和 OpenAI 加速器的從業經歷,這些經驗讓他們對現代軟件工程的複雜性有深切的體會。


他們發現,儘管已有的編程工具和早期的代碼補全 AI 能夠提供一定幫助,但大多仍侷限於解決語法錯誤或單一文件內的局部問題,難以真正理解一個完整項目的宏觀結構和開發者的深層意圖。開發者們仍需花費大量時間在不同文件間跳轉、處理重複性任務以及維持代碼庫的一致性。



圖丨Anysphere 的四位創始人(來源:Anysphere)


正是基於這樣的觀察,Anysphere 確立了目標:創建一個能夠超越簡單代碼補全的 AI 原生開發環境。他們希望這個工具不僅能“寫代碼”,更能“理解項目”,成爲開發者的一個高效協作夥伴。爲了降低用戶的學習和遷移成本,團隊做出了一個關鍵的策略選擇,即將他們的產品 Cursor 構建爲流行的代碼編輯器 Visual Studio Code 的一個分支。這意味着開發者可以在一個已經非常熟悉的用戶界面和生態中,直接體驗到 Cursor 帶來的新功能,這極大地加速了產品的市場接納過程。


Cursor 之所以能在衆多 AI 編程工具中獲得如今的地位,主要得益於其幾個核心的技術特點。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它的“Agent Mode”(智能體模式)。該模式允許開發者用自然語言下達高層級的、跨文件的任務指令,例如“爲整個項目重構數據庫連接邏輯”或“實現用戶登錄的身份驗證流程”。接到指令後,Cursor 的智能體會自行分析項目中的相關文件,理解代碼間的依賴關係,並自動執行一系列修改。


這種交互方式將開發者從繁瑣的細節執行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能更專注於系統設計和功能邏輯。同時,該智能體還能通過學習用戶和團隊的編碼習慣,提供更貼合項目風格的建議。


支撐這一能力的是其底層所採用的“模型上下文協議”(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Anysphere 的團隊認識到,AI 模型生成代碼的質量,直接取決於它所獲取的上下文信息的廣度和深度。而由 Anthropic 提出的 MCP 正是爲此設計的,它允許 Cursor 高效地整合並理解整個代碼庫的信息,甚至可以連接到項目管理工具(如 Linear)、設計工具(如 Figma)和文檔工具(如 Notion)中的數據。


通過這種方式,AI 的“視野”不再侷限於代碼本身,而是擴展到了整個軟件開發的生命週期,使其能夠做出更符合項目全局邏輯的判斷和修改。在 Cursor 1.0 版本中,官方進一步簡化了 MCP 服務器的部署,讓開發者和團隊能更容易地利用這一優勢。


最新發布的 Cursor 1.0 版本中引入的新功能,進一步體現了其產品理念。例如,BugBot 功能可以自動審查提交到 GitHub 的代碼合併請求,主動發現潛在的錯誤和不規範之處,並直接在代碼託管平臺上留下評論和一鍵修復的建議,這在一定程度上自動化了代碼審查的部分工作。


此外,對 Jupyter Notebooks 的原生支持,也表明 Cursor 正在將其能力範圍擴展到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研究領域,這是一個擁有大量潛在用戶的市場。同時,測試中的“Memories”(記憶)功能,旨在讓 Cursor 能夠記住在特定項目中的歷史對話和用戶偏好,從而在長期的協作中變得更加默契和高效。


在當前圍繞 AI 技術發展的討論中,關於其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的聲音不絕於耳。Anysphere 對此給出的答案是“協作智能”,即 AI 應當作爲增強開發者能力的工具,而非替代品。他們的產品哲學是幫助開發者減輕認知負荷、提升工作效率,並在潛移默化中推廣工程上的最佳實踐。這種定位似乎得到了許多工程師和企業的認可,據報道,包括 Stripe、OpenAI 在內的多家科技公司都已在內部使用 Cursor,其平臺每日處理的代碼量也達到了相當的規模。


此次獲得的 9 億美元融資,將爲 Anysphere 的下一步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公司稱其將用於深化核心技術的研發,繼續提升其 AI 智能體的能力,使其能應對更復雜的軟件工程任務。同時,資金也將用於吸引更多頂尖技術人才,並加速其產品的商業化進程和市場拓展。


“我認爲在產品和技術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希望繼續成爲推動前沿的那一方。”公司 CEO Michael Truell 表示。


參考資料:

1.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6-05/anysphere-hailed-as-fastest-growing-startup-ever-raises-900-million

2.https://www.cursor.com/changelog/1-0

3.https://techfundingnews.com/meet-cursor-how-anyspheres-mit-born-ai-startup-hit-a-9-9b-valuation-in-3-years/


運營/排版:何晨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