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救火隊長”李健的180天:用三防手機和AI扳回一局

由 娛樂資本論 發佈於 娛樂

'25-07-21

作者|無字

執掌榮耀半年以來,李健不斷“出牌”。

圖源:榮耀

2025年7月18日,榮耀X70正式開售,搭載8300mAh青海湖電池,並且擁有場景NFC、紅外遙控、立體聲雙揚聲器等旗艦級配置,疊加國補後,起售價僅爲1189.15元,極具性價比。

事實上,不止發力中低端產品,自2025年1月17日接替趙明,成爲榮耀CEO後,李健頻頻現身2025世界移動通信大會、2025 MWC上海等重要場合,並帶領榮耀推出了全球最薄摺疊屏手機榮耀Magic V5、AI PC榮耀MagicBook Art 14 2025、AI平板榮耀MagicPad 3等產品。

李健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推動榮耀密集發佈新品,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公司市場影響力不斷走低,亟需通過新品提振品牌聲量。

以手機業務爲例,IDC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2.86億臺,同比增長5.6%,時隔兩年觸底反彈。然而,榮耀的出貨量卻同比下跌8.1%,以14.9%的市佔率與OPPO並列TOP 5榜單末位。

圖源:IDC

時間來到2025年,榮耀手機的出貨量不光沒有迎來強勢復甦,反而“隱入塵煙”。2025年Q1-Q2,榮耀被擠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TOP 5榜單,和魅族、紅魔、聯想等小微品牌位列“Others”陣營。

顯而易見,日漸下滑的市場影響力,爲榮耀的IPO之旅,蒙上了一層陰霾。爲提高IPO勝算,李健祭出“兩手抓”策略:一方面密集發佈新品,穩住終端業務基本盤;另一方面順應時代潮流,講出AI新故事。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擁有基本盤和增長點的榮耀,正展現成爲優質投資標的的潛力。


粗看起來,李健上臺後,榮耀僅僅加快了新品發佈的節奏,試圖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重回“牌桌”中心。但事實上,透過具體的產品可以發現,榮耀的產品策略也迎來鉅變。

圖源:榮耀

比如,2025年4月,榮耀戰略轉型後推出的首款手機榮耀Power,帶領手機電池首次進入8時代,首發8000mAh青海湖電池、不懼嚴寒酷暑,國補後到手價1699元,;5月,榮耀推出榮耀400系列,搭載7200mAh青海湖電池,電池能量密度達880Wh/L,支持IP69防塵防水;近期,榮耀推出的榮耀X70,更是搭載了8300mAh青海湖電池,獲得IP69K/IP69/IP68/IP66滿級防塵防水認證。

對比而言,2025年前,趙明任CEO時,榮耀鮮少推出此類主打大電池、三防、耐用等特質的智能手機。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爲趙明的產品思路偏“保守”。榮耀人士對剁椒Spicy表示,“趙明的話語權很大,從產品定義到骨幹任命幾乎全部經手,但他算是‘保守派’,認爲在線下,沒有必要和競爭對手卷參數”,這直接導致,2024年,榮耀手機的電池、屏幕等配置,落後於競爭對手。

要知道,近年來,隨着“零工經濟”蓬勃發展,諸多用戶對耐用手機的需求陡增。OPPO中國區總裁劉波認爲,“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耐用性已成爲許多大衆用戶在選擇手機時的首要考量”。

在北京一家手機店當銷售員的小宋對剁椒Spicy表示,“最近三防手機賣得很好。很多外賣員來了,根本不在乎配置,就要電池大、耐摔還便宜的手機。”

典型如OPPO,就憑藉敏銳的產品嗅覺,充分挖掘到了耐用手機的市場紅利。2024年4月,劉波發文稱,“A系列的使命是,爲億萬用戶打造能陪伴其4年起步的耐用手機,成爲國民安心的最優選。而今天,我很自豪地向大家宣佈,OPPO A系列全球智能手機銷量超7億。”

圖源:OPPO

隨後,OPPO“向億萬用戶許下堅定而真誠的承諾,爲耐用而戰”,相繼推出支持滿級防水的OPPO A3 Pro、360°抗摔的OPPO A5 Pro以及搭載超四年耐用大電池的OPPO A5活力版。

憑藉這些產品,OPPO在智能手機“黑鐵時代”,穩住了市場影響力。IDC數據顯示,2025年Q2,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OPPO出貨量爲1070萬部,佔據15.5%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

對於榮耀來說,當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儘快登陸資本市場,讓大股東變現。但令大股東感到焦慮的是,由於此前的產品策略偏“保守”,榮耀的市場影響力逐步收窄,公司的估值大受影響。

圖源:胡潤研究院

胡潤研究院披露的《2025全球獨角獸榜》顯示,榮耀價值爲1700億元。而據《財新》援引買方渠道商的消息稱,2020年末,深圳國資從華爲手中收購榮耀時,交易價約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00億元,按當時匯率計)。不足五年時間,榮耀價值縮水約35%。

這也是趙明下臺的核心誘因。一位接近榮耀的知情人士對剁椒Spicy表示,“不行就換人,是國資控股公司的一貫作風,去年榮耀國內銷量下滑那麼嚴重,影響了公司估值,老爺子(注,指任正非)也保不住他。”


華爲官方資料顯示,李健擁有豐富的履歷,橫跨海外市場、銷售與服務體系、ICT基礎設施等多個業務板塊。此外,李健還是首批加入新榮耀的高管,確實擁有執掌榮耀的資格。

不過知情人士向剁椒Spicy透露,李健之所以被選爲榮耀新任CEO,“最被看重的履歷其實是‘HR’”。官方資料顯示,2021年加入榮耀後,李健就開始負責公司組織架構調整和人力資源體系重構,並擔任人力資源部總裁。該知情人士進一步向剁椒Spicy透露,多年人力資源相關經歷,使得李健“很‘聽話’,並且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事實上,透過上文談及的產品,就能感受到李健的“聽話”之處,其一改趙明“保守”的產品策略,“聽”市場和團隊的話,推出了諸多貼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此外,在營銷層面,榮耀宣傳榮耀Power、榮耀400系列、榮耀X70等產品時,也希望針對性露出長續航、防護等層面的亮點。評測過榮耀400系列的媒體對剁椒Spicy表示,“雖然主打拍照,但榮耀會專門要求我們測一下這款產品的防水能力。”

圖源:榮耀

事實證明,“務實”的李健,確實收到了市場的積極反饋。2025年6月底,榮耀發佈戰報,上市一個月的榮耀400系列全球累計激活量破100萬臺,打破近三年榮耀手機激活量最快破百萬記錄。

更重要的是,由於在海外市場擁有一定的積累,榮耀推出的耐用新品在發展中國家也備受追捧。2025年5月22日,榮耀400系列在歐洲及中東多國同步上市,涵蓋海灣阿拉伯國家、伊拉克、馬來西亞、等超10個國家,首發銷量達前代產品的2-3倍。

圖源:榮耀王班

比如,6月29日,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銷售與服務總裁王班在社交平臺發文稱,榮耀400在菲律賓的首銷增量同比榮耀200增長1052%。

除了產品策略迎來鉅變,李健也開始對榮耀內部“動刀”。2025年上半年,隨着趙明卸任CEO,一批榮耀高管隨之離職。知情人士透露,這段時間,“榮耀內部非常亂”。爲了激活組織活力,李健帶領榮耀開啓“全球百萬雄鷹計劃”。

圖源:榮耀

2025年5月,榮耀29個省級區域負責人以及中國區渠道、零售、營銷等六大核心職能部門的主管,全部通過“重新競聘上崗”的方式產生。榮耀公司內部所有人都可參與競聘,但須述職答辯,答辯全程內部直播,最後根據答辯結果決定各崗位負責人。據悉,本次共有45%的崗位負責人有所調整,其中90後佔比達24%。

李健知人善任的典型案例,當屬調整榮耀中國區總裁。2025年1月28日,第一財經報道,榮耀內部公告多項人事調整,倪嘉悅改任商業模式拓展部總裁,王元琳接任中國地區部總裁職務。

圖源:趙明微博

據瞭解,王元琳此前擔任榮耀全球銷服渠道部部長,爲榮耀拓寬海外市場立下汗馬功勞。趙明曾透露,2021年初,榮耀海外市場份額幾乎爲零。2024年末,趙明表示,“今年12月,榮耀的海外銷量佔比突破50%,並在多地實現規模化盈利,真正成爲一家國際化的企業”,高度肯定王元琳取得的成績。

因爲此前取得了亮眼的成績,榮耀高層對王元琳執掌中國業務寄予厚望。2025年5月底,接受採訪時,榮耀銷售與服務總裁王班對外表示,“王元琳是一位有着二十多年中國與海外豐富經驗的干將,相信組織煥新的榮耀中國區將在他帶領下再創佳績。”

圖源:榮耀

王元琳履新後,積極調整此前榮耀不顧渠道利益的業務導向。《雷鋒網》報道,倪嘉悅擔任中國區總裁時,榮耀頻頻“背刺”經銷商。比如,2024年國慶節前,榮耀曾向各地省包承諾,會回收賣不掉的貨品。藉此,榮耀讓省包海量批發榮耀200。

然而,諸多經銷商始料未及的是,“雙十一”前夕,爲解決庫存問題,榮耀在京東以比線下便宜200元的價格清理榮耀200尾貨,導致經銷商庫存積壓嚴重,而此前承諾的“兜底”政策也成了一紙空文。

這一情況在王元琳履新後得到了改觀。2025年中,接受《華爾街見聞》採訪時,榮耀經銷商表示,榮耀在中國市場建立了嚴苛的市場監測機制,確保新品在上市三個月內價格穩定,解決了以往“背刺”首銷購機顧客的問題。通過“以銷定產”,榮耀大大降低了終端渠道的庫存壓力,進而提振了經銷商的信心。

圖源:RD觀測

事實證明,高層變動,外加推出“務實”的產品,確實使榮耀回到了中國手機市場中心。RD觀測披露的數據顯示,2025年第24周(6.9-6.15)-28周(7.8-7.14),在中國手機市場,榮耀手機市佔率從11.9%上漲1.4個百分點至13.3%,市場排名從第六上升至第五,重返TOP 5榜單。對比而言,2025年前五個月,榮耀的市佔率僅爲11.5%。

接下來,榮耀還有更爲高遠的目標。5月底,接受採訪時,王班表示,“希望榮耀手機在今年年底的時候,能夠重返國內市場前三。”


不可否認的是,重新迴歸智能手機市場中心,說明榮耀具備極強的韌性。但這並不能改寫,存量市場背景下,智能手機企業在資本市場已成明日黃花的悲涼現實。

圖源:傳音2025年Q1財報

以傳音爲例,2024年以來,因在諸多市場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其業績高度承壓。2025年Q1,傳音營收130.04億元,同比下降25.45%;歸母淨利潤爲4.9億元,同比驟降69.87%。

因公司業績萎靡,諸多投資者均持謹慎態度。截至2025年7月18日,傳音股價報收74.69元/股,相較2024年10月8日盤中117.3元/股的創階段性高點,縮水36.33%。

對於而言,由於提前佈局了IoT、智能汽車等新興業務,小米則成爲了資本市場的寵兒。截至7月18日,小米股價報收57港元/股,相較2024年初12港元/股的股價,翻了近五倍。

圖源:榮耀

有趙明作爲前車之鑑,李健自然需要體察大股東的焦慮,帶領榮耀講出更具想象力的新故事。2025年3月舉辦的MWC 2025上,李健發佈“阿爾法戰略”,對外表示,榮耀將從智能手機制造商向全球領先的AI終端生態公司轉型。

從市場維度來看,隨着技術逐漸成熟,AI確實蘊含着巨大的商業想象力。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的《2025年技術與創新報告》顯示,預計到2033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4.8萬億美元,與德國經濟規模相當。

對此,李健意氣風發地表示,“讓我們所有人團結一致,迎接AI帶來的挑戰與機遇。讓我們以真正開放的姿態,去擁抱令人激動的AI未來。”

圖源:榮耀

事實上,2025年6月推出榮耀Magic V5時,榮耀就集中展示了其在AI領域的階段性成果。Magic V5搭載的YOYO智能體可以實現“八大一語AI功能”,包括一語PPT、一語編程、一語搜索等,極具科幻感。

不過一位深度測評過榮耀Magic V5的行業資深人士對剁椒Spicy表示,“榮耀Magic V5的AI功能並不新奇,之前趙明發布榮耀Magic7的時候,就一句話下單了幾千杯咖啡,這次Magic V5就是沿着之前的路徑,橫向拓展了幾個AI功能”。

圖源:理想汽車

該人士稱,隨着AI接口逐漸開放,其他智能終端,其實也能一句話點咖啡。比如,2025年5月末,理想汽車推送的OTA 7.4系統,新加入了理想同學生活助手Agent,乘客僅需動動嘴,即可調用支付寶的小程序和支付功能,一句話點餐、繳費、查快遞。

顯而易見,這在很大程度上昭示出,當前智能終端的AI技術應用高度同質化,尚未有企業靠出衆的技術和敏銳的產品嗅覺,構築差異化的護城河。對此,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金沙江創投管理合夥人朱嘯虎就對外表示,“今天的AI應用創業者,要勇於承認自己沒有壁壘,有任何技術壁壘都是騙人的,都是忽悠人的。”

圖源:榮耀

爲了和競爭對手拉開差距,榮耀正加碼AI研發。5月啓動“全球百萬雄鷹計劃”時,榮耀內部新增AI新產業部門,並將AI相關研發工作設定爲一級研發部門。與此同時,《科創板日報》報道,榮耀還設立新產業孵化部,下設具身智能、具身數據、交互安全等實驗室。

此前,宣佈啓動阿爾法戰略時,李健對外表示,“榮耀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入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20億元),以構建覆蓋全場景的AI生態體系。”

儘管AI的商業化應用前景尚不明朗,但李健堅定的投入態度無疑值得肯定。此外,再加上李健的產品策略更加“務實”,並且知人善任,其或將帶領榮耀贏下AI時代,

對於當下的榮耀來說,憑藉此前多年積累的經驗與品牌勢能,採取更加“務實”的態度,貼合市場的需求,打造針對性的產品,挽回手機業務的市場影響力並不十分困難。這或許也是股東選擇讓李健執掌榮耀的核心誘因。

接下來,李健最重要的任務,其實是通過手機業務這一“現金牛”,反哺更具想象力的AI業務,進而在科技行業來到新一輪拐點的背景下,第一時間搶佔下一輪平臺級變革紅利。

惟其如此,榮耀才能在下個時代,和小米、OPPO、vivo,乃至華爲等科技公司一決雌雄。

1分鐘速讀本文:

1、換帥如換刀:原CEO趙明比較保守,總想着"線下不用卷配置",結果2024年榮耀銷量跌了8%,被OPPO反超。2025年初換上了更聽話的李健,他馬上開始大改革。

2、產品大變樣:新團隊發現外賣小哥等羣體更需要"抗造"的手機,於是狂堆配置:

榮耀X70:8300mAh超大電池+防水防塵,補貼後只要1189元

榮耀400系列:7200mAh電池+頂級防水

全球首款8000mAh手機榮耀Power

3、內部大換血:45%高管崗位重新競聘,90後佔比24%。最關鍵是換了中國區總裁,新領導王元琳停止"背刺經銷商"的做法,終於讓線下渠道商敢進貨了。

4、效果立竿見影:6-7月市佔率從11.9%漲到13.3%,重回國內前五。榮耀400系列在菲律賓銷量暴漲10倍!

5、更大的野心:現在拼命講AI故事,說要轉型"AI終端公司",5年投720億搞研發。但業內人士吐槽目前AI功能和其他品牌差不多,還沒真正突破。

簡單說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從賣"面子機"改賣"耐用機",內部大換血,銷量剛有起色就急着講AI新故事,但到底能不能成還要看後續真本事。現在資本市場對純手機公司不太買賬,所以榮耀必須找到新增長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