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錢!中央下定決心,要幹一件超級大事

由 是史大郎 發佈於 財經

'25-07-21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Pro&史大郎


這個週末,一個消息刷屏了。


醞釀多年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就是俗稱的墨脫水電站終於開工了。


這絕對是個超級工程,簡單地做個對比就知道了,墨脫水電站裝機容量7000萬千瓦,相當於3座三峽,總投資1.2萬億,建設週期需要10年,建成後每年的發電量將達3000億千瓦時,差不多也是三峽水電站發電量的3倍。


大家都知道我們這些年一直推動清潔能源,但水電的發展一直有點慢,像2024年,光伏的增速是45.2%,風電是18%,核電是6.9%,水電是多少呢?3.2%,這是個墊底的成績,甚至還比不上火電的3.8%。


原因是什麼呢?


就是水電太喫資源,需要大水量、大落差,而且地理條件一般很差,投資額很高。現在墨脫水電站終於來了,第一波受益者,就是股市了。


7月19日出的消息,週末券商連夜寫報告,7月21日,A股開盤,漲幅最多的板塊,基本都是跟這個水電站相關的,一大片的漲停。


確實,光工程建設這一塊,至少有五大直接受益的板塊:

1、主體施工,涵蓋建築工程、設備及安裝工程、金屬構件及安裝工程等三個關鍵環節,約佔總投資額的65%

2、水泥建材,當年三峽用了1600萬噸水泥,墨脫水電站預計至少用4000萬噸

3、民爆工程。

4、地基處理。

5、交通等配套基建。


要說這個超級大工程,其實已經醞釀了幾十年了。


因爲它的條件非常好,早被水利專家看上了。


雅魯藏布江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在咱們境內流程是2075公里,出境後名字叫布拉馬普特拉河,流經印度、孟加拉國,最終注入印度洋。


這是中國水量第三的河流 ,但它最大的特點,是下游有一個大拐彎,從米林縣派鎮到墨脫縣巴昔卡,直線距離只有短短50公里,但落差有2700多米,這就是絕佳的水電站位置。


但爲啥一拖就是幾十年呢,原因很複雜。


1、這裏的自然條件很惡劣,施工難度太大。

這個位置地殼活動劇烈,存在17條活動斷裂帶,墨脫髮生過8.6級的大地震,引水隧洞需穿越2350米落差的峽谷,巖爆、地下湧水,風險很大。


所以以前的技術能力是幹不了這個工程的,現在呢,壩體可以設計爲“彈性結構”能吸收80%地震能量,“自發熱混凝土”應對零下30℃極寒,以前沒有高原超深埋隧洞技術,現在有了北斗釐米級糾偏的盾構機,有了國產第五代TBM掘進機,這才具備了可行性。


2、配套設施以前也不行。

比如墨脫建公路,這可費老勁了,最開始是靠犛牛馱運物資,運輸成本是內地的18倍,2013年才通車,且每年有半年因雪崩、泥石流中斷,直至這兩年才具備大規模施工條件。


再比如藏電外送有2000公里的距離,以前是送不出去的,2020年特高壓輸電技術有了突破之後,這個問題才解決。


所以說,這幾十年,是一邊論證一邊等技術。


3、就是說服印度。

我們說建水電站,下游的印度就一直很擔心,他們不僅加速建了6座水電站,還曾經極力干擾我們的勘測工作,他們還不斷說,這會導致印度東北六邦的水危機。


這就得論證說服了,得跟他們說明生態流量保障機制、共享水文數據,幫助印度解決洪災問題,這些年向聯合國提交了20年水文資料及300次生態模擬結果,這個一過程也耗時多年。


三峽大壩無疑是非常成功的超級工程,有防洪、發電、航運這三大作用,而墨脫水電站除了防洪發電,最重要的,它還是面向南亞的一個戰略性大工程。


比如能向尼泊爾年供電50億度,幫助他們擺脫對印度電力依賴;

再比如跟孟加拉國承諾,輸送10%發電量並穩定灌溉水源。


這些國家以前被印度欺負慘了。


比如前不久印巴衝突,咱們的殲-10被大大稱讚,那次衝突的起因就是水,5月份印度把水閘給關了,巴基斯坦70%農田乾旱,然後雨季一到,印度又開閘泄洪,巴基斯坦又出現了洪災,這還不打嗎?


孟加拉國更慘,印度用“水”已經拿捏了他們50年。


咋回事呢?1975年,印度建了法拉卡大壩,當時約定旱季的時候,兩國的用水量爲52:48,結果呢,每到旱季,印度就把水量從以前的2000立方米/秒驟降至500立方米/秒以下,於是孟加拉79條恆河支流和7.5萬個池塘/湖泊因缺水全年乾涸,漁業產量下降70%,農作物產量下降40%。


這也就算了,每到雨季,印度就開閘泄洪,孟加拉的洪災從以前的10年一次變成了3年一次。


去交涉吧,印度說了,咱們的協定只說了旱季,沒說雨季,就這麼着,孟加拉被欺負了50年,印度還老拿這個做要挾,讓他們在貿易等等領域讓步。


墨脫水電站要建成了,孟加拉國這個苦日子也算到頭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