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00億造車,小米站上9000億港元高點

由 藍鯨財經 發佈於 熱點

'25-01-06

作者|豹變 朱曉宇

2024年的最後一天,雷軍在小米汽車工廠進行了一場超過4小時跨年直播,不僅作了年終總結,還官宣了2025年將交付30萬輛的銷量目標。

過去一年中,小米汽車全年交付衝刺目標兩度改寫,從最開始的10萬輛變至12萬輛,之後再次增加至13萬輛。累計下來,小米汽車全年交付超過13.5萬輛。

小米汽車成爲行業鰱魚,不僅攪動新勢力的競爭格局,也給小米集團打開了新局面。1月3日,小米集團盤中一度漲至36.25港元/股,股價創新高,市值已經來到9000億港元的高點。

2025年年中,小米汽車首臺SUV也將亮相。不過,關於小米汽車YU7的信息,雷軍在直播中鮮少提及,吊足了大衆的胃口。

據《豹變》獨家瞭解到,小米汽車YU7有且僅有一款純電車型,沒有增程車型,對標特斯拉Model Y,標準版的售價或將在20萬元以下,選配車型或將在20萬元至30萬元之間,價格跨度很大,也延續了小米汽車SU7以往的定價風格。

2024年小米汽車SU7無疑是車圈最大黑馬,進度條來到競爭更加激烈的2025年,小米還能持續帶來更多衝擊嗎?

首款純電SUV怎麼定價?

憑藉一款車型,小米汽車就實現了2萬輛的月銷量,這個出色的成績單,給小米汽車帶來很大的底氣。

2024年最後一天,雷軍在直播中定下了2025年衝擊30萬輛交付目標。也就是說,30萬輛的交付目標,將由小米SU7和小米YU7兩款量產車來共同承擔。

小米YU7暫定在2025年6、7月上市,實際完整的交付週期可能只有5個月左右。而2024年,小米SU7實現9個月交付13.5萬輛的成績,由此來看,小米SU7在新的一年裏仍將是沖銷量的主力。

對於量產交付才一年多的小米汽車來說,30萬交付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雷軍也在直播中表示,“很多車企可能幹了十幾年銷量都沒有超過30萬輛。哪怕今天干得最出色的車廠比亞迪,也是用了10年時間才過30萬輛。”

理想汽車是在2023年實現年銷量超30萬輛。從2024年新勢力銷量榜來看,實現這個目標也就能成功晉級2024前三強的位置。

不過市場已經將更多目光投注到小米新車身上。工信部披露的信息顯示,小米汽車YU7備案的產品型號爲XMA6500LBEVA1,採用純電動力系統,其車身尺寸的長寬高分別爲4999*1996*1600mm,軸距達3000mm,生產地爲小米汽車工廠。

據《豹變》瞭解,小米YU7的車型主要分爲標準版和高階版。標準版車型配備的是磷酸鐵鋰電池,暫定的電池供應商爲弗迪;而高階版的車型配備的是三元鋰電池,電池和電芯供應商均爲寧德時代。

按照行業規律,在同平臺開發,SUV的成本會比轎車高出2萬至3萬元,即便如此,小米YU7的市場定價也有可能比小米SU7低。

據接近小米汽車的內部人士透露,爲了衝量,小米YU7的標準版可能會在20萬元以下,高階版汽車的定價也會控制在27萬元以內,2025年也會根據銷量情況,決定是否推出小米SU7的改款車型。

從此前小米SU7的定價路徑來看,一直到最後這都是市場關注的熱點,也是品牌與用戶互動的有效抓手。

爲了讓小米汽車更具有成本優勢,2024上半年,小米等與寧德時代合資建設電芯智能製造工廠,其中寧德時代持股51%,北汽海藍芯持股39%,京能科技和小米汽車各自持股5%。

不同的車型,搭配的智駕方案也有所不同。

據《豹變》瞭解,小米YU7的智駕方案包含激光雷達和純視覺兩套技術方案,小米YU7標準版不配備激光雷達,全車搭配約11個攝像頭。高階版則在配備攝像頭的基礎上,還裝車了激光雷達。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普通版還是高階版本,小米YU7搭配的攝像頭數量可以稱得上是行業裝車上量的極限。

一位芯片供應商對《豹變》表示,小米汽車對車載芯片的要求非常高。

可以看得出,入局較晚的小米汽車,仍然希望通過較高的硬件水準,彌補數據方面的不足。

智駕野心,迎來關鍵一年

智駕能力是當前車企們獲取用戶青睞的重要砝碼,它不僅考驗着車企的技術能力,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商業成本。

2025年小米汽車的端到端算法與功能部門的研發重點,將實現“端到端大模型+純視覺方案”的技術路線落地,通過減少激光雷達的數量,提高視覺的佔比,提升小米技術路線的同時,減少造車的成本。

端到端算法與功能部是小米汽車在2024年年中新成立的部門,由原有的“感知”和“規控”兩個二級部門重組合並而成,負責開發含激光雷達和不含激光雷達兩套技術方案。

關於高階智駕的解決方案,過去國內更主流的路徑是通過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硬件感知路況,基於大量的規則代碼來解決問題,不過以特斯拉爲代表的車企更青睞純視覺方案,即通過高清攝像頭感知路況,以神經網絡模型來模擬人類開車。

市場對激光雷達的態度也不一樣。作爲純視覺方案的支持者,馬斯克就批評過激光雷達,認爲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中“錯誤的解決方案”,他認爲在複雜的道路駕駛環境中,模擬生物神經網絡和眼睛的視覺系統,纔是最爲有效的方式。

一位給整車廠提供算法方案的技術人員對《豹變》表示,配備激光雷達的車,在整個智駕的過程會更順滑,尤其在一些極端場景下,如燈光灰暗,由暗至亮的隧道以及雷雨天氣下,即便是上了端到端大模型,僅有純視覺方案的攝像頭會存在識別障礙的概率問題,而配備了激光雷達,可以極大避免這個問題。

目前,在國內小鵬已經放棄激光雷達,轉而採用純視覺方案。

小米汽車現階段爲了安全冗餘仍會保留激光雷達。12月31日,小米汽車官宣“車位到車位”端到端全場景智能駕駛先鋒版已開始推送,支持車輛自動駛出車位、到達目的地自動開啓尋位泊車等功能。

是否配備激光雷達,也將對整車廠的成本產生影響。小米汽車也在努力落地端到端大模型+純視覺方案,目標是進入自動駕駛的第一梯隊。

取消激光雷達採用純視覺方案的技術路線,需要大模型做支撐,以及不同場景下大量的實際道路數據採集和高效的後端數據訓練,這一直是起步晚的整車廠的短板。

此前廣州車展上,小米汽車自動駕駛部總經理葉航軍也談到2025年智駕團隊將專注兩件事:一是2025年初,將以最快的速度把車位到車位做到全量量產交付。第二個目標是積累有效的數據,用一年時間,在數據方面實現比較大的突破,儘可能發揮端到端的性能。最終實現智能駕駛從“能用”變成“好用”。

在直播中,對於外界傳言小米汽車投入100億就造出了小米SU7,雷軍也進行了闢謠,“這真的是個誤解,我們在汽車研發花了130多億。我們有工廠建設、一萬多人的工資費用,我們到現在大概花了300個億。”

花費了300多億元的小米造車業務,也給小米集團帶來了其他方面的回報,如今小米集團的市值已經衝到了9000億港元的高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