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就沒想按常理出牌!全動翼尖平尾,沈飛六代機比成飛更狂野

由 科大烽火 發佈於 熱點

'25-01-06

社交媒體流出沈飛六代機的試飛視頻,讓外界對該機的總體設計有了更爲直觀的瞭解。沈飛六代機在氣動佈局設計上與成飛六代機有着明顯不同,凸顯出沈飛對六代機的獨特理解,根本沒想按照常理出牌。北所六代機採用了全動翼垂尾的蘭姆達翼,使得該機在機動與隱身需求達到一個良好的平衡。

實際上沈飛六代機的首飛時間比成飛要早一些,沈飛六代機去年12月22日首飛的,比成飛六代機首飛早了四天。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除了紀念偉人誕辰,還通過同時展示兩款六代機向假想敵釋放出足夠的威懾。

在氣動佈局方面,成飛六代機採用了箭形飛翼構型,這種設計波系更小,隱身性能更好,機體容積更大,但這超音速飛翼構型也讓飛控系統面臨極大挑戰。

沈飛六代機採用的是兩側進氣、雙發、變尾翼+蘭姆達翼構型,與變體飛機有着直接關聯。所謂變體飛機,是指能夠在飛行過程中改變氣動外形、如機翼面積、展弦比或後掠角等,使在不同飛行狀態下性能保持最佳的飛行器。

對於一個完整作戰任務而言,不同任務階段對作戰飛機的飛行、機性及隱身性能等,都提出了不同的能力需求。例如在巡航階段,載機着重高隱身能力,降低被敵方發現概率,其次得具備高巡航效率,此外還得要提高航程與航時。轉入突防階段後,載機要追求高隱身能力與飛行速度,然後爲快速抵近並接敵做準備,最終先敵發現與攻擊,確保作戰能力有着顯著提升。至於空戰階段,載機在兼顧隱身能力的同時,還要對大過載、加減速、快速轉彎等指標予以重視。

綜上所述,變體飛機面向任務需求,希望通過構型變化來化解隱身與氣動之間的固有矛盾,進而使得隱身、飛行、機動能力都可以在單一平臺上達到最優。按照專業論文描述稱,沈飛六代機採用的全動垂尾設計,在巡航效率下,可以摺疊放平,以此形成無尾翼佈局,此時該機的隱身性能將得到極大提升,同樣也可滿足基本亞、跨、超聲速平飛和機動能力。

在機動狀態下,該機的全動垂尾將會豎起,即變爲有尾翼佈局,機動性與操縱性會有不少改善。由此可以看出,無尾構型下的沈飛六代機,得要降低機動能力方可滿足隱身需求。進入有尾構型時,沈飛六代機就不得不爲了機動性,進而犧牲掉一部分隱身性能。儘管此舉看似各有利弊,但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是殊爲不易,況且其目前還處於技術驗證階段,因此相關設計後續還會有所改動。

除了全動垂尾外,沈飛六代機還使用了蘭姆達主翼,也就是“人字型”主翼。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的蘭姆達主翼,外形類似於希臘字母λ,相當於是在傳統梯形翼上將後緣切掉一個三角形,形成外段後掠翼和內段梯形翼的組合。與傳統梯形翼相比,蘭姆達主翼增加了展弦比,具有提高氣動效率和設計靈活性,以此增強效能等優勢。主要缺點是凹凸的後沿結構不僅降低了結構效率,還增加了機翼重量。

有不少網友覺得,在翼身融合與隱身方面,沈飛六代機與成飛六代機相比有着不少差距。例如沈飛六代機的前機身,沒有融入主翼中去,且其後掠翼據稱還有蘇式戰機的影子。再者是沈飛六代機發動機的兩個尾噴管與尾椎,與後部機身有些明顯分離,肉眼就能看到中間的溝,這又讓外界將其與蘇式戰機扯上關係。

客觀而言,沈飛六代機在氣動佈局設計上的確略顯保守,但全動垂尾的出現卻不失爲一招妙棋,倘若在此基礎上,沈飛六代機能夠在高機動、高隱身、超聲速等核心技戰術指標上獲得軍方認可的話,那麼就意味着其在總體設計上容不得任何指摘。畢竟在如何發展六代機這件事上,可採取的技術路線並非只有那麼一條。

外界普遍認爲,沈飛六代機還會衍生出艦載版本,倘若此事成真的話,勢必會讓美海軍感到更棘手。依靠F-35C讓美海軍率先邁入了五代艦載機時代,使其在海空戰場上一度睥睨天下,唯我獨尊。現在美國海軍的這一優勢正在受到挑戰,我國要是能在殲-35艦載機之後適時推出第六代艦載機,那就意味着美國海軍的日子徹底難過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