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位於山東半島北部的“雪窩”煙臺迎來2025年首場冷流降雪,中國東部冷流雪觀測試驗(ECHOES)團隊(以下簡稱“團隊”)開啓第7次冷流雪觀測。
2024年12月7日,工作人員在空中國王350人工影響天氣飛機中進行觀測系統數據分析和實時指揮作業。攝影:王爍
自2024年11月試驗啓動以來,團隊綜合利用衛星和地基加密測量手段獲取了多維度、精細化的冷流雪觀測資料,並基於空中國王350人工影響天氣飛機開展冷流雪穿雲觀測,實現空—天—地協同觀測,這是我國首次開展針對冷流降雪的飛機低空探測。
通過試驗,團隊從原位測量、雷達遙感和探空分析的角度討論了最新的觀測事實。團隊發現,與北美、日本等地區較深厚的對流性冷流降雪不同,試驗觀測到的冷流雪具有典型的淺對流特徵,且降雪粒子中頻繁出現霰粒子、霰粒子與大雪花共存的現象。
空中國王350人工影響天氣飛機舷窗視角下,冷流雲具有顯著的淺對流特徵。 攝影:張佃國
在此之前,中國東部冷流雪觀測試驗進展研討會於1月4日在山東煙臺召開,參會專家、學者圍繞試驗以來的觀測成果開展交流和覆盤,並探討下一步研究計劃。團隊通過多次觀測冷流降雪過程,完整捕捉到多波段雷達、測雪儀、二維雨滴譜等多源垂直觀測資料,積累了寶貴的第一手數據。
本着“邊觀測、邊研究”的原則,研究院、高校的科研人員和省市一線預報員在研討會上總結前期成果,並發現冷流降雪的一些新觀測事實——利用三頻段雷達等觀測資料揭示了冷流降雪過程的微物理特徵;結合過去多年對冷流降雪的研究成果,發現雲雷達清晰地展現了冷流降雪雲的“播撒反饋(Seeder-feeder)”現象,降雪過程會出現霰粒子和大雪花長時間共存;對降雪個例覆盤,基於探空和雷達等挖掘新預報着眼點。
據悉,試驗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國防科技大學、山東省氣象局聯合組織,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等20餘家單位參與,試驗將持續5個月,目標是聚焦冷流雪的形成機理及影響,利用大氣物理和大氣化學綜合觀測手段,開展致災冷流暴雪多尺度作用機理研究,釐清我國東部冬季致災暴雪的多尺度作用機理,提高冬季降水的業務預報能力。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作者:鄭怡 張瑜潔 楊成芳 張藝博
來源: 中國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