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感”,網劇最熟悉的陌生人,時隔13年迴歸了。
網絡自制劇的起步階段,“網感”幾乎是一種標配,2012年到2015年播出的《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報告老闆!》《廢柴兄弟》和《太子妃升職記》,還有很多現在或許不太好提名字的網劇,製作粗糙,劇情簡單重複,但帶來了一種 綜合了無釐頭、惡搞、幽默,還略帶猥瑣的新奇觀感,這種觀感,大致就是屬於那個時代網劇的“網感”。

《屌絲男士》海報(圖源:豆瓣)
能受歡迎的“網感”,不可能是春晚所理解的那種“網感”——將過去一年的網絡熱門梗壘在一起。它是一種氣質,大體上可以被拆解爲兩層,底層是對“屌絲的我”的自嘲,王大錘總是一副“活人微死”的面癱樣子,美女不搭理、老闆不器重,故事總是以一句“我叫王大錘”開啓,然後以鼻青臉腫、四處碰壁的喫癟狀態結束;第二層則是對世界的解構,王大錘穿梭於古今虛實之間,四大名著、希臘神話、民間傳說、當代職場,都可以是屌絲文化的背景板,高高在上的傳奇人物、經典敘事、精英文化,在王大錘的世界裏,最終都會變成一個笑話。
這是“網感”在自制劇早期的限定樣態,很快這類“屌絲劇”,在內自我複製、陷入同質化,在外被長視頻的精品化、劇場化策略掃進了垃圾堆。如今已經沒有人再專門提網劇這個概念了,因爲劇集主戰場毫無疑問都是網絡平臺,但“網感”的氣息也逐漸剝離遠去,氣質向臺播劇無限靠攏。
而在最近開播的《書卷一夢》,以及去年的《永夜星河》兩部古偶中,網劇似乎又重新找回了“網感”。《永夜星河》女主穿書進入捉妖世界,以惡毒女配的身份落地,開局爲了完成新手任務反覆被殺、讀檔重來。

《永夜星河》劇照(圖源:豆瓣)
《書卷一夢》開頭,女主宋小魚穿越到了古偶劇本里,劇本名場面之一是她和男主、男二的三個人大風車旋轉互捅。進入劇本世界後,她又被編劇強行安排逃婚,如果她按自己的意志順利大婚,就會遭遇N種新奇的死法,包括但不限於被轎子砸斷脖子、跨火盆被燒死、被丫鬟失手推開撞死......
這種碎片化、荒誕、惡搞的劇情,頗有些製作精良、高顏值、女頻版《萬萬沒想到》的味道,也終於在“網感”消逝於網劇多年之後,重新帶來一絲 “網感”回潮的感覺。
網感的消逝
十年前,“網感”是網劇最自然不過的底色。兩位互聯網著名“屌絲”大鵬和王大錘,爲這種“網感”留下了最早的具象闡釋。2012年開播的《屌絲男士》中,大鵬在不同的場景戲仿成功人士,向不同的美女搭訕。後一年播出的《萬萬沒想到》,王大錘穿梭古今虛實,扮演相同的倒黴loser。
劇情足夠簡單、直接、重複,可以概括爲美女不搭理、老闆不器重,屌絲們不管在哪個次元都過得異常苦悶,平日在惡俗和好笑的邊緣試探,日拱一卒地用自身的悲劇,諷刺精英文化和經典敘事。

《萬萬沒想到》劇照(圖源:豆瓣)
在王大錘的宇宙裏,唐僧有些低俗愛好,孫悟空也不尊師重道,劉備不是賢明之主,諸葛亮浪得虛名不學無術。《萬萬沒想到》製片人袁玉梅在接受採訪時稱,這部劇的亮點不在表演,而在“說”和“吐槽”。草根、碎片化和解構敘事,構成了早期網劇“網感”來源。
這種不同於傳統臺播劇的網絡自制劇,吸引了一大批年輕受衆。《萬萬沒想到》前兩季與賀歲篇、《屌絲男士》的前三季的觀看量都超過14億,其中《萬萬沒想到》的第二季廣告收益近3000萬元。
在巨大的流量和商業回報下,視頻網站紛紛加大投入,《萬萬沒想到》製片方萬合天宜很快推出了《報告老闆!》和《學姐知道》,搜狐在《屌絲男士》後又如法炮製了《極品女士》,愛奇藝和樂視則分別推出了《廢柴兄弟》和《太子妃升職記》。這類“網感劇”也很快陷入了同質化和低俗化爭議,比如《屌絲男士3》因AV女優客串和成人段子被下架整改,《萬萬沒想到》的續作也被批評“重複梗過多”“創意枯竭”。
這一時期,長視頻平臺開啓砸錢換會員規模的上半場競爭,網劇開始追逐大IP、高昂的製作班底,整體資金投入、內容製作逐漸趕超傳統電視劇。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15年愛奇藝以單集500萬元的成本買下《盜墓筆記》,2016年騰訊視頻以13億的天價買下《如懿傳》的獨播權,網絡劇的門檻越拉越高,到2020年開啓劇場化後,網絡劇的類型化越來越成熟。

《盜墓筆記》劇照(圖源:豆瓣)
精品化和劇場化強化了類型規範、製作水準,但它們所附帶的工業邏輯,也逐步剪除了網劇跳脫、戲謔的表達方式,使得有“網感”的網劇成了極少數。2020年播出的《傳聞中的陳芊芊》算是過去10年中少數的強“網感”網劇。荒誕的性別顛倒設定,配合穿越者視角的自我吐槽、諷刺與解構,讓這部劇成爲了當年的網劇黑馬。
但從過去五年的主流爆款來看,從《慶餘年》《三十而已》,到《大江大河》《覺醒年代》,再到《人世間》《狂飆》,無一例外都是嚴肅題材,它們製作精良、追求邏輯嚴密、風格穩定,已很難看到內容上“旁逸斜出”的風格張力,在形式上越來越靠近當年的“臺播劇”。
就像當時《萬萬沒想到》本身就是移動互聯網流行文化生長出來的娛樂產物一樣,“網感”連同它所攜帶的草根屬性、諷刺感、解構感,在被長視頻邊緣化後,又重新散逸到了互聯網中,並逐漸作爲一股古老的神祕力量催生了劇情短劇的興盛——過去兩年大火過的李宗恆的大學生系列、七顆猩猩的“王媽”系列,都帶有強烈的解構和戲仿感。“網感”離了網劇,又在短視頻和短劇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態位。
爲什麼是古偶找回了“網感”?
從去年開始,“網感”逐漸在國產劇中迴歸,而率先重新拾起“網感”特質的,並非曾經的喜劇,也不是講求現實關照的都市劇,而是看似“落後”的古偶劇。
古偶的網感產生的機制主要靠“穿書”。和《傳聞中的陳芊芊》類似,《書卷一夢》中,十八線女演員意外穿越進古偶劇本,在劇本世界,她反覆被編劇以低智的方式整死,上演和男主、男配三人旋轉互捅,荒誕到惡搞的劇情,頗有些高顏值、製作精良、女頻版《萬萬沒想到》的味道。

《書卷一夢》劇照(圖源:豆瓣)
同時,因爲女主現實中如劇外你我一樣,遍覽天下爛劇、對各種古偶套路諳熟於心,她能準確地預判劇情,和觀衆“共腦”:男二表白時她浪漫過敏,男主裝逼時她犯尷尬癌,配角推進感情線時她一臉冷漠。“劇中劇”的形式,諷刺古偶的創作窠臼,完成古偶解構古偶的閉環,也算是一種新的網感表達。
類似的設定,也能在去年的熱播劇《永夜星河》中看到,穿越到網文平行世界的凌妙妙,在新手任務期間,被男主反覆一刀抹脖讀檔重來;對觀衆可能會罵的劇情,她先一步吐槽“反派能不能有點邏輯”“這劇情也太降智了吧”。
古偶之所以能實現這種“網感”表達轉向,源於它獨有的類型彈性。作爲一個使命是提供幻想的類型,古偶不依賴現實邏輯維持敘事結構的穩定,也不承擔嚴肅題材的情懷錶達,古偶所追求的極致浪漫愛,本身就不合邏輯,因此它才具備拆解劇本、自我諷刺的自由度,能先一步爲長劇找回那種“不正經”的網感。
同爲偶像劇,現偶只能算是離地半尺,還會受制於現實題材的表達尺度和社會禁忌,而古偶依託幻想外殼和機制帶來的寬容性,反而能成爲風格創新的試驗田。《傳聞中的陳芊芊》中女尊男卑的花垣城,《永夜星河》中的劇情讀檔重來,《書卷一夢》劇本按頭男女主接吻,只有在古偶世界裏才能成立。

《書卷一夢》劇照(圖源:豆瓣)
這一點,古偶和曾經流行的情景喜劇倒是跨類型共通了,不過情景喜劇需要持續的創作能力,也很難向IP借力,雷同的橋段又很容易陷入抄襲爭議,且當下的輿論表達和道德審判已經很難容忍情景喜劇再做任何突破的創新,新時代“網感”的交接棒,就只能交給古偶了。
在國產劇生態中,古偶算是迭代最快的類型之一,幾乎每一年都會誕生新的題材、新的小衆文學。
從劇情作簡單分類,過去一年古偶就流行過宅鬥爽文、賽博古裝、經商大女主和女將軍等等。風格上,除了傳統的虐戀,這些年古偶又迭代出甜寵派的《雙世寵妃》、仙俠輕喜劇風的《蒼蘭訣》,遊戲化的《永夜星河》,以及解構自身、被稱爲“癲劇”的《書卷一夢》。
雖說這種迭代並不是所有觀衆都買賬,但這種變化性讓古偶能吸納短視頻、遊戲、網文等更新的語法表達,保持與時代心理和流行文化的聯動,在一衆國產劇中,走在 “網感”的最前沿。
當“網感”成爲一種風格
嚴格來講,當下“網感”在古偶的回潮,與十多年前《萬萬沒想到》和《屌絲男士》時期的網感劇有着本質不同。
當年自制劇還在草莽階段,單集成本不超過一萬,特效是五毛錢貼圖,打鬥動畫是火柴人簡筆畫,“網感”更多是資源限制下的本能反應,而非創作者主動選擇的風格策略。

《萬萬沒想到》的五毛錢特效(圖源:豆瓣)
而在當下,長劇主動徵用“網感”,並不是因爲沒錢,相反《書卷一夢》和《永夜星河》都算是S級的大製作。重要的不是包裝是否精美,而是長劇在敘事上需要更輕盈、帶有解構感的表達語法,從而創造新的內容體驗,重新拉近和觀衆的距離。
如前文所述,如今平臺的頭部大劇,不論是題材還是風格,都更接近當年的臺播劇。這固然表明網播劇已經很大程度上取代臺播劇,成爲劇集市場的主流內容,但也意味着網播劇的氣質正在逐步固化,就像當年的臺播劇無法鏈接移動互聯網一代的年輕觀衆一樣,現在的網播劇也需要考慮充盈更多元的氣質,確保在更久遠的將來仍然能保留自己的主流地位。
經過近十年的精品化和劇場化後,規範的類型化敘事,成爲了網劇的“標準語言”。當這類內容趨於同質化時,“網感”反而提供了表達調性的另一種可能,它既能減輕類型化的疲憊感,又能讓觀衆有參與感,尤其短視頻的劇集營銷權重越來越高的當下,“網感”所能起到效益就更可觀了。

《書卷一夢》劇照(圖源:豆瓣)
宏觀的數據可以佐證觀衆側的疲憊感,2024年上半年雲合有效播放前三劇集《慶餘年2》《與鳳行》《墨雨雲間》分別是37.9億、29.5億、21.6億,而2025年同期,所有劇集播放量均跌破20億,最高的《大奉打更人》也僅有19.3億。
相比之下,“網感”還算是一個有效的風格符號,能很快在觀衆側激起興趣。《永夜星河》開播熱度超26000,9天熱度破30000邁入騰訊視頻爆款俱樂部,《書卷一夢》開播當日站內熱度峯值達7687,成爲近四年愛奇藝首播熱度最高的劇集,開播一週熱度也超過9400。可見,觀衆對這類“網感劇”的新奇感,仍然處於一個相對高峯期。

《書卷一夢》愛奇藝熱度破9000(圖源:微博@愛奇藝電視劇)
重新被召回到劇集生產線的“網感”,已經沒有了當初野生草根的粗糲質感。不同於十年前“網感”一詞還有相對明確的指向,《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和《太子妃升職記》都被評價爲相似的“又雷又污”,如今的“網感”越來越抽象,畢竟“網”太過氾濫,所謂“網感”就成了一種曖昧、模糊的共識和態度,難以琢磨提煉,也就更難被捕捉用於劇集中。“網感”只能作爲一種微妙的風格,用來賦予類型劇的細微差異和特質。
至於“網感”給古偶帶來的新奇感波峯還能持續多久,觀衆未來是否還會需要“網感劇”,或許只有更長期的內容反饋才能給予答案。
參考資料:
1.《財經天下週刊》,萬萬沒想到你能這麼火。
2.晚點LatePost,長視頻戰爭:十年 1000 億人民幣,燒出了三家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