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F座憑什麼成爲“搶票王”?網友:簡直是神仙位

由 京報網 發佈於 熱點

'25-07-08

在暑期出行高峯期間,“高鐵F座最受歡迎”相關話題近日引發大量關注,登上微博熱搜。有網友在社交平臺分享稱,“有的車次ABC座還沒什麼人的時候,F座那一豎排幾乎坐滿了”。

在高鐵成爲居民主流出行方式的今天,一個小小的座位編號——F座,竟引發了前所未有的搶購熱潮。究竟是什麼魔力讓F座如此搶手?今天,我們就來揭祕這個“高鐵王座”背後的密碼。

高鐵座位是如何分佈的?

高鐵座位是用“數字+字母”表示的,比如05F就是第5排F座~

二等座(3+2佈局)

A/F:靠窗(風景黨首選)

C/D:靠過道(走動方便)

B:三人座中間(左右都是人)

一等座(2+2佈局)

A/F:靠窗

C/D:靠過道

沒有中間座位,更寬敞舒適

商務座(2+1或1+1佈局)

A/F:靠窗

C:靠過道

空間超大,還能平躺

爲什麼偏偏是F座?

在高鐵座位的字母密碼中,藏着設計者的巧思:二等座車廂裏,A和F永遠是靠窗位,C和D是過道位,B則夾在A與C中間。F座不僅能獨享窗邊的風景,還只需要和D座的乘客共用過道,不像B座那樣被左右兩人夾在中間。

很多暈車人士在坐車的時候,更傾向於坐靠窗位置,他們覺得靠窗位置有助於緩解暈車帶來的不適,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專家表示,這個說法有一定依據,這跟“前庭覺”有關。坐在窗邊感受窗外與運動速度匹配的風速、聞到窗外變化的味道時,前庭覺和其他五感所提供的信息是一致的,可以幫助緩解暈車症狀,並且在坐車時,有固定參照物(如遠方山脈)幫助大腦穩定空間定位,緩解暈動症狀。

此外,車窗通常靠近空調出風口或可調節縫隙,新鮮空氣能緩解噁心感。因此,靠窗位置可能更受暈車人士“青睞”。

爲什麼人們總是喜歡選擇靠窗的位置?

心理學家德克·德·瓊治提出來一個理論叫作“邊界效應”。他指出,人們喜愛逗留在區域的邊緣,而最後選擇區域寬敞的中間地帶,主要源於人類尋求安全的心理。喜歡與人交往是人的天性,保證自己處於一個安全的位置,也是人類的本能,而靠窗或者靠近邊界的位置恰好保證了這兩點的同時滿足。

坐在窗戶旁邊的人,既可以實現和周圍人的交往,而邊界的阻擋,個人領域中有一半被物體遮擋,又會使自己在外在空間內儘量少地暴露自己。

根據需求精準選座

靠窗和靠過道的座位都有哪些好處?

1. 觀景愛好者:靠窗的A、F座是不二之選。無論是山川湖泊,還是城市風光,都能盡收眼底。像從成都到重慶的高鐵,靠窗座位能讓你將川西美景一覽無餘。

2. 睡眠優先者:遠離過道的靠窗座位最佳,減少了過道行人的打擾,能讓你安心入睡,要是容易暈車,靠窗座位還能通過看窗外緩解不適。

3. 活動頻繁者:靠過道的C、D座方便進出,不用麻煩旁邊乘客。長時間旅途時,還能隨時起身舒展筋骨。

4. 結伴出行者:和朋友、家人一起出行,選連座很重要。在12306購票時,用同一賬號勾選多人,系統會優先分配相鄰座位。

暑運買到無座票怎麼辦?

看懂高鐵座位指示燈。

暑運期間,鐵路迎來客流高峯,買到無座票的旅客彆着急,高鐵座位指示燈告訴你座位的使用情況。

顯示紅燈時,表示該席位當前站有旅客,席位已售出。如果目前還空着,可能是旅客臨時離開,不建議臨時就座。

顯示黃燈時,表示該席位當前站沒有旅客,但下一站該席位已售出,乘客即將上車;沒買到座位的旅客可以臨時就座,當購買此座位的旅客上車後要主動讓座,以免引起誤會。

顯示綠燈時,表示該席位當前站沒有旅客,席位仍未售出,沒買到座位的旅客可以臨時就座。

高鐵列車上爲什麼沒有“E”座?

無論是一、二等座還是商務座都沒有座位E,有些小夥伴不禁要問,高鐵座位的E座哪去了?

據央視新聞報道,高鐵座位的排列方式源自早期飛機。早期單通道飛機每排有6個座椅,其中A、F座位靠窗,C、D座位靠過道,B、E是中間位置。高鐵爲了和國際接軌就延續了這種國際慣例。高鐵一排最多5個座位,要保留靠窗和靠過道的特定字母,從大的字母開始減,所以高鐵就沒有E座。

關於高鐵

你還有哪些疑問

歡迎評論區留言

來源:中國鐵路、央視新聞、界面新聞

來源:北京號

作者:北京科技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