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毅外長的一個表態,確實值得深思。王毅外長,他在談到中國跟東盟關係的時候說,近些年來,中國跟東盟國家的關係持續向好,彼此的經貿合作、政治互信、文化交流不斷提升,合作水平與日俱增。肉眼可以看得到,中國跟東盟越來越成爲利益共同體,目前在向命運共同體去演化。但是有個國家偏偏很出衆,要充當其他國家的馬前卒,充當南海問題的攪局者。

他說的就是菲律賓,爲什麼中國跟東盟,明明有着這麼好的共同利益,菲律賓偏偏要當很另類的角色?首先咱們這有幾條原因,咱們分析一下。第一個,菲律賓跟美國,有着長達將近半個世紀的統治與被統治、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菲律賓也形成了一個對原宗主國的本能的親近感。
要知道,菲律賓原來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美國人在美西戰爭擊敗西班牙之後,接管了菲律賓。不得不說美國人相比西班牙人來說,對菲律賓人確實更寬鬆、更寬和一些。菲律賓人從美國人那裏,似乎看到了一個更溫和的主子。如果說,西班牙人是個暴力的奴隸主,那麼美國對菲律賓的統治,起碼確實溫和一些。所以對菲律賓來說,由一個殘暴的主子,換到了一個相對溫和的平和的主子。
他對美國來說,確實懷有殖民主義的那種親近感,所以說在獨立之後,跟美國還是保留了這樣那樣的合作,這是一個雙方從文化上面更接近的認同。那麼其他國家,印尼新加坡泰國,跟美國沒有那段歷史,這是第一位的。

第二位,就是我們經常把國家看成獨立的人格共同體,這個國家是出於國家利益怎麼怎麼地,其實不盡然。它是由內部所有的利益集團構成的,利益集團有可能是資產階級,有可能是民粹主義,有可能是一個軍政府,有可能是個教師集團等等,各國的最大的利益集團並不一致。所以說,我們把國家進行細分的話,你會發現,明明這個問題不符合國家利益,他爲什麼非要幹?那就是利益集團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我們看美國,2001年偏要進攻阿富汗,2003年偏要進攻伊拉克,當時美國戰略界學者梅爾斯海默說,不宜進行這樣的舉動。當時對美國來說,敵對的伊拉克和伊朗並沒有聯起手來。美國戰略界說,中東地區,我們確實有敵人,但是我們的敵人無法聯手,他指的是薩達姆執政時期的伊拉克,和霍梅尼統治的伊朗,而進入中東的風險較高,我們爲什麼一定要去親自派地面部隊去進入中東?因爲這是小布什政府所代表的軍工和能源集團的利益使然,這是由背後的利益驅動的。
俄國現在跟烏克蘭達成一項協議,或23年,或24年,以退出烏東四州,把烏克蘭變成永久中立國的方式,最符合俄羅斯利益。我們看到了,英法要把核武器聯合使用,要在戰後領導一個5萬人的軍隊進入烏克蘭,就算俄羅斯控制了烏東四州,也停戰了,那跟歐洲的冷戰也要持續好幾十年。
我們看到,俄羅斯戰略上已經潰敗,阿塞拜疆等所有的獨聯體國家分崩離析,未來還要跟歐洲進行冷戰,爲了這4個州,值得嗎?爲了這4個州,失去中亞,失去了高加索,跟歐洲進行冷戰,值得嗎?因爲這個東西就是普京政權的個人利益,普京政權不拿下烏東四州,他沒法給老百姓交代,他下臺之後會被清算,沒有辦法。至少我拿下來這個州,我拿一點領土,我給老百姓有個說法。

菲律賓這個國家也是一樣,學越南不好嗎?同時跟中國、美國發展良好的經貿關係、社會合作、軍事反恐演習,進行文化交流,難道不好嗎?越南從2016年以來,實行中美兩面下注政策,我們看到了,非常成功。越南不僅跟中國,也跟美國,也跟印度以及日本等周邊大國,都保持了良好的經貿和政治互信關係,不斷推進國內經濟政治改革,纔有了過去5-8年來飛速的經濟發展。
菲律賓爲什麼不能學越南?因爲背後的利益集團,被美國的各種利益所束縛。菲律賓是個寡頭執政的國家,他跟俄羅斯一樣,是個寡頭集團。只不過俄羅斯是以普京爲首的寡頭集團,他嚴厲的控制住了局面。菲律賓那個寡頭集團是多元化的,它沒有一個寡頭集團能夠控制住全國的局勢。目前那些親美的寡頭集團,犧牲了國家利益,滿足自己的私利,這是對小國來說最慘痛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