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13日電 最近,重慶洪崖洞景區附近因攬客拍照引發糾紛備受關注。遊客朱先生在社交平臺發視頻反映,其侄女在重慶洪崖洞遭一紅衣女子拉拽拍照,侄女明確拒絕後遭對方惡語相向。朱先生用手機記錄現場情況時,遭該女子強行拍打手機並要求刪視頻。事後,巡邏民警趕往處置並將雙方帶至派出所調解,到派出所後該女子仍不依不饒。
對上述事件,13日重慶渝中區文旅委致歉,相關部門已通過調取查看現場監控視頻、執法記錄儀,詢問當事人等進一步全面調查覈實情況,後續將依法依規、公平公正予以嚴肅處理。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網友紛紛在評論區表示自己也有類似經歷:“平均走3步就有人過來問你拍不拍照”“一堆人舉着平板追着你喊拍照,都不敢跟他們對視,旅遊的好心情全給攪黃了。”還有的攝影師,爲了追求所謂的“藝術效果”,慫恿遊客在沒有保護、較爲危險的地方拍照。
類似旅拍亂象並不止在洪崖洞,在山東威海火炬八街、遼寧大連星海灣大橋等其他“網紅打卡點”,“牛皮癬”一樣的“狗皮膏藥”式旅拍攬客已成旅遊業頑疾。
此類“商拍”粗放經營,攝影師資質存疑,缺乏行業管理,且費用糾紛、隱私泄露等問題時有發生。在個別景區,職業拍照人員數量甚至超過遊客,長期霸佔最佳拍照機位,遊客很難獲取理想拍攝角度,公共空間一步步淪爲商業拍攝的“壟斷區”。凡此種種,無序競爭、騷擾式營銷、水平參差不齊的非規範化旅拍服務,讓遊客陷入“拍照如闖關”的窘境,直接破壞了遊客體驗,讓旅遊的核心價值——自由與愉悅蕩然無存。
雖然相關部門表示將採取措施嚴肅處理,但不可忽視的是,對此類行爲的監管存在監管與執行難點。比如,旅拍從業者流動性強,且拍照人是否屬於“商拍”難以界定,整治行動難以持續,執法缺乏依據;強買強賣、言語衝突等糾紛違法成本低,遊客維權困難,成本較高……
如何引導旅拍這一新興消費業態健康持續發展,進一步爲文旅產業錦上添花?
近年來,旅拍正在成爲很多地方文旅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專家分析,藉助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不斷擴大影響力,旅拍帶來的經濟效益不侷限於拍照,還形成了化妝、修圖、服飾定製、首飾製作等產業鏈,甚至帶動非遺、民族服飾相關產業興起。
像湖北恩施女兒城,到該地拍攝民族寫真已經成爲很多人的必選項。2024年,女兒城旅遊綜合收入達4.2億元,其中旅拍產值1.12億元。當地成立恩施女兒城華硒商會旅拍行業分會,吸納幾十家旅拍商家入會,並制定統一行規,對服務標準、價格體系進行細分,清理市場亂象。
浙江杭州西溪溼地景區針對商業拍攝,設置了免費商業拍攝區域和收費商業拍攝區域,進入相應區域商拍需提前預約,收費區域需要在拍攝當天付款後,憑有效證件換取商業拍攝許可證。
可見,已經有不少地區就規範旅拍做出了具體實踐可供參考。
管理商業旅拍,雖然存在難點,但面對亂象,從行業到管理部門,都需主動作爲纔有破局的可能。對旅拍攝影師備案管理,要求持證上崗、明碼標價,對強拉客、辱罵遊客者納入信用黑名單,禁入景區;制定行業規範,爲商拍劃定安全紅線,並規劃專屬區域和時段,實施分流;建立便捷的投訴維權渠道,保證消費者權益……只有規範引導,才能讓旅拍這一新興業態擺脫“野蠻生長”的困局,持續釋放活力。
旅拍是文旅消費升級的產物,留住人心才能留住消費。旅拍不該是遊客與商家的零和博弈,快門定格的應該是歡笑而非衝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