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凍的簽證VS凍結的信任:印度“重開國門”,中國網友“給錢也不去”

由 觀察者網 發佈於 熱點

'25-07-23

【文/觀察者網 鄧軍 編輯/趙乾坤】

7月23日,印度駐華大使館通過官方微博宣佈,自2025年7月24日起,中國公民可申請赴印旅遊簽證。這是印度自2020年暫停此類簽證發放後,時隔五年首次恢復向中國公民發放此類簽證。同時,此前對中國公民赴印商務簽證的限制措施,近期也有望放寬。

微博截圖

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郭嘉昆回應路透社記者相關提問時表示,中方“注意到這一積極舉措”,並指出推動人員往來便利化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中方願同印方保持溝通,提升兩國人員往來便利化水平。

7月23日下午,去哪兒指數數據顯示,去哪兒平臺上以印度德里爲目的地的搜索量瞬時增長,最高時已達10倍以上。其中,香港至德里的機票搜索量最高,平均含稅價格在862元。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祕書長金準向觀察者網分析稱,印度恢復向中國公民發放赴印旅遊簽證,體現了兩國外交關係回暖、雙邊關係趨穩,同時也體現了印度的經濟考量。

疫情前,印度曾着力吸引中國遊客。時任印度旅遊部長阿方斯2018年8月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目標是“在短期內(或許是幾年)吸引至少1%的中國出境遊客;長遠看,期望吸引高達10%的中國出境遊客”。

爲此,印度自2015年7月起向中國公民發放電子旅遊簽證,並於2019年10月進一步放寬政策,推出有效期五年的多次入境電子旅遊簽證(e-TV)。

然而,2020年印度暫停了對中國公民的旅遊簽證發放。此後的五年間,中印民間文化交流渠道嚴重受限,航班中斷,不僅普通遊客難以成行,商務考察、學術交流等活動也近乎停滯。

路透社2024年6月曾報道,中方呼籲恢復直航遭印方拒絕。同年10月,兩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表示,印方將考慮重開中印直飛航線並啓動快速簽證審批程序。

2024年9月,印度新聞網站TimesNowNews曾報道稱,印度文化兼旅遊部長在一次會議上宣佈,印度將在未來五年內躋身全球十大旅遊目的地之列,“我們的文化將幫助我們成爲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國家之一”。

此次簽證恢復正值兩國關係顯現積極信號。今年以來,印度公民赴中國西藏神山聖湖的朝聖活動已恢復。中國駐印度大使此前亦表示,雙方政府部門及主要航空公司已爲恢復直航做了大量準備。

隨着直航的逐步恢復(印度外交部已於今年6月13日宣佈與中方就此達成共識),加之此次旅遊簽證重啓,有望爲中印民間交流與雙邊旅遊業發展提供新便利。

然而,印度旅遊業要真正迎來中國遊客的迴歸,僅靠簽證開放可能並不足夠。

2013年以來,包括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瑞士、韓國、西班牙、德國在內的多國均曾因安全問題對赴印旅行發出警告,特別提醒女性遊客注意安全或避免單獨出行。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數據顯示,2023年該國記錄強姦案31516起(平均每日超86起)。

據美國旅遊網站Eturbonews援引印方報告稱,印度部分旅遊景點曾發生性侵犯等暴力犯罪,且存在恐怖襲擊風險,目標可能涉及旅遊地、交通樞紐、商場等場所。

比利時旅遊媒體Travel Tomorrow及《印度時報》等外媒報道提及,美國國務院今年6月下旬對印度發佈二級旅行警告,要求美國公民提高警惕,並特別強調女性“避免獨自旅行”。

此外,新德里國際機場T3航站樓至今缺乏中文服務,孟買賈特拉帕蒂火車站的電子屏僅顯示印地語和英語。有分析認爲,若印度不能針對中國遊客的消費習慣與安全關切進行系統性服務升級和環境優化,基礎設施短板、服務水平滯後及安全隱患,恐將成爲影響中國遊客決策的主要障礙。

事實證明,這些擔憂並非沒有道理。

在印度駐華大使館相關微博評論區,中國網友評論呈現“一邊倒”趨勢,如“印度,誰敢去啊”“給錢都不去”“請我都不去”等。

此前,有業內人士告訴觀察者網,不提高衛生條件和社會安全保障,印度想躋身全球十大旅遊目的地不過是“異想天開”,此外,他還提醒中國遊客,目前,印度不少歷史遺產都因長久失修而瀕臨崩塌,同時,印度諸多文化遺址和景點、景區的收費也存在“雙標”,比如向外國遊客收取的費用是本地人的三倍。

有分析指出,印度恢復中國公民旅遊簽證,是在地緣政治中尋求平衡的同時,探索經濟突破口的一種嘗試,此舉旨在緩解印度國內經濟壓力。但雙邊關係的實質性改善,仍有賴於長遠互信的持續積累。

金準認爲,印度要更好地吸引中國遊客,可從進一步優化以下幾個環節:一是提高中國遊客對印度旅遊的信任,尤其是安全感的營造;二是簽證便利化;三是航班及中轉通道優化;四是提升改善旅遊目的地的交通標識、公共廁所、Wi-Fi覆蓋、現金與移動支付兼容性,尤其在熱門景區和城市中心,大力提高中文支持度。

Scroll to Top